从而把诗从现象世界真正带入精神世界,使之成为诉诸心灵的话语,成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严静是冰心审美的理想境界,已成为她诗歌意境意象的审美内涵。3.敏锐精微的情感体察与刻画这是由女性心理特征所规定的文体特征。可见诗人心灵死寂和诗魂不振的痛苦,自然、母爱、童心这一文学母体在她心......
2023-12-03
上述三个意象群体蕴涵着深刻的情感内涵与哲学内涵。所谓情感内涵主要是指体现宇宙爱力的“万全的爱”和万有皈依这爱的情绪,其内容从以上意象阐释中可见一斑;所谓哲学内涵则主要是指以母性为本位的泛神论,它是“万全的爱”的理性升华。其内容由三个基本观念构成:
(1)宇宙母性观念。它在诗歌里体现为众多女神意象的塑造和对母性爱的歌赞与膜拜。
(2)万有与神一体的“大我”观念。在《向往》(写于1922年2月4日,收入《冰心诗集》)一诗中,冰心对所向往的歌德哲学的内涵作出诗的概括:“万有都蕴藏着上帝,万有都表现着上帝。”她称此为歌德的“信仰之华”,透出深切的思想共鸣。其实这也是对体现于她自己诗中的万有与神一体的“大我”哲学观念的诠释。歌德说:“我相信上帝,相信自然,相信善必战胜恶。”又说:“自然从来不开玩笑,她总是严肃的、认真的,她总是正确的;而缺点和错误总是属于人的。自然对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的、真实的、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漏她的秘密。知解力高攀不上自然,人只有把自己提到最高理性的高度,才可以接触到一切物理的和伦理的本原现象所自出的神。神既藏在这种本原现象背后,又借这种本原现象而显现出来。”(以上引文见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第22页、第18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www.chuimin.cn)
从歌德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他所信仰的上帝就是宇宙“本原现象所自出的神”,它“既藏在这种本原现象背后,又借这种本原现象显现出来”,即与万有一体。这神的内涵正是康德所说的宇宙间最高的原理——“绝对理念”。冰心诗里的“女神”、“上帝”、“造物者”等神的意象也都是宇宙理念的象征,但这理念的内涵是宇宙母性;正是这一内涵使冰心哲学成为以爱的抽象为特征的爱的哲学。
(3)生死同一的生命观念。爱生命和诠释生命的意义是冰心诗歌中的一个鲜明倾向。具有这一倾向的诗作不仅表现了母性爱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而且包含着生死同一的生命观念。在诗文中作者对生死同一的生命观念作出如下诠释:其一,“生死同源”于自然:自然是“生之源,死之所”,是生命之旅的“来处”和“去处”;“来”是生,“去”是死,“来从去处来,去向来处去”,“来路便是归途,归途也成来路”(《送神曲》)。其二,生死都是“无限之生的界线”:无限之生源于“万全的爱”,“万全之爱无生死”,在“万全的爱”里,“‘生’和‘死’不过都是‘无限之生的界线’”,“精神上依旧是结合的”(《致词》、《“无限之生”的界线》)。正是上述观念形成冰心时代女性主义诗歌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鲜明的理性启蒙色彩。
有关精现神代历女程性的的文章
从而把诗从现象世界真正带入精神世界,使之成为诉诸心灵的话语,成为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严静是冰心审美的理想境界,已成为她诗歌意境意象的审美内涵。3.敏锐精微的情感体察与刻画这是由女性心理特征所规定的文体特征。可见诗人心灵死寂和诗魂不振的痛苦,自然、母爱、童心这一文学母体在她心......
2023-12-03
“繁星”是冰心诗的主体意象,其象征义是心灵的太空。这是诉诸心灵的诗,无需华美文字和煽情音律,它的方法是意象对心灵的暗示。综合意象的营造是冰心诗中的神妙之笔,这些意象往往在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意境中,显现出“万全之爱”的崇高境界。2)童婴——“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2023-12-03
儒学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大体可分为气本、理本、心(道)本三种不同路径,下面尝试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关联。理本论认为天下之物固然是气之聚散或运动,但其原因则是先于“气”的“理”。这就产生了气本论与理本论对于理气之本末先后的争论。理本论的朱熹等强调理先气后,理是气之规定者,气运动之原因,气本论则强调气先理后。......
2023-12-01
第三章女性主义哲学阐释 ——冰心散文解读冰心的散文写作始于五四运动而终于20世纪90年代,其长达70余年的创作历程,可以1949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和四个时期。这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启蒙时代,女性主义的哲学阐释是其散文的主题。......
2023-12-03
黑格尔说哲学“是艺术与宗教的统一”[10],把艺术看作哲学的一部分,认为绘画、诗歌就是哲学的一个环节。如此看来,山水诗既是一个感性表达过程,也是一个思辨玄言过程;既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哲学的沉思。......
2023-08-22
但另一方面,各种科学传统却又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西方或中国的不同科学传统正是其文化发展的产物,虽然其关系中很多是历史因素,但也有着相当多的内在的逻辑关联。......
2023-12-01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但是,对“道”的内涵的丰富性,人们都是首肯的。在这里,老子用“可以为天下母”,来明确表达出“道”是宇宙本源的内涵。在《老子》所出现的“道”中,这种含义是数量最多的。老子的“道”,是他哲学的中心观念。......
2023-12-04
《大学周刊》:你的新书《哲学 科学 常识》已出版。差别在于,胡塞尔把哲学视作科学,仍然认为哲学应该提供理论、提供实质性真理,我否定这些。胡塞尔回溯到生活世界,是要为现象学、哲学奠定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基础,而我不认为能够有胡塞尔意义上的普遍统一的哲学。《大学周刊》:作为哲学家,你研究科学,并对数学有很深的理解,请你谈谈数学和哲学的关系。......
2024-1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