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冰心主义:女性意识的历史启蒙

冰心主义:女性意识的历史启蒙

【摘要】:第一编——冰性心主时义代的理性启蒙冰心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之母,她以其卓越而深邃的思想和创作,开创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第一个时代——女性主义理性启蒙时代。母性主体意识是自然母性观在现代女性主义意识中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女性主义意识的核心;确认母性在自然、人格和社会改造中的主体地位,是母性主体意识的思想内涵。这是女性美的理想境界。

第一编  ——冰性心主时义代的理性启蒙

冰心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之母,她以其卓越而深邃的思想和创作,开创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第一个时代——女性主义理性启蒙时代。现代女性观及其所规定的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启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冰心的女性观是以自然母性为本位的现代女性观:认为母性是宇宙本质属性,生化万物,匡护众生,正是这一本质属性的体现;母性也是自然赋予女性最高贵最伟大的品格,它不专属于母亲,而为一切女性所共具,凡女性之爱无不蕴涵着母性爱。以自然母性为本位的女性观的内涵包括一个主体意识和三个基本观念:母性主体意识和母性宇宙观念、母性人格观念、母性社会改造观念。

母性主体意识是自然母性观在现代女性主义意识中的集中体现,是现代女性主义意识的核心;确认母性在自然、人格和社会改造中的主体地位,是母性主体意识的思想内涵。

三个观念则是主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其一,母性宇宙观念。其主要观点是:

(1)母性是宇宙的本质,它以自然和童心为其外相,以母爱为其本体,以体相兼备的自然品格体现着宇宙的真善美:灿烂的星光显现她美的永恒,纯洁的童心映照她真的纯粹,慈悲的母爱透出她善的至尊。探索宇宙奥秘,歌赞自然、童心、母爱,就是追寻和歌赞宇宙的真善美。

(2)母性宇宙观念的核心是“万全的爱”,认为“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初刊于1920年9月《燕大季刊》第1卷第3期,收入《冰心散文集》),即“完全的结合”,而“万全的爱”则是这“完全的结合”的产物,“完全的结合”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太空:是不可分析,不容分析的”;而“万全的爱”则是“人和人中间的爱,人和万物,和太空中间的爱”:“万全的爱,无限的结合,是不分生——死——人——物的,无论什么,都不能抑制摧残他”(《“无限之生”的界线》,初刊于《晨报》1920年4月6日至7日,收入《冰心散文集》)。

(3)人类“都是自然的婴儿,卧在宇宙的摇篮里”(《繁星·一四》),与自然“完全的结合”是其进入“无限之生”的希望之途,“万全的爱”是其精神的“天国”和“极乐世界”;他们所乞求的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一○五》)他们信仰的是:“万全之爱无别离,万全之爱无生死。”(《致词》,初刊于《燕大周刊》1923年4月14日,收入《冰心诗集》)

其二,母性人格观念。包括如下人格理念:

(1)女性人格是真善美的人格内涵与女性自然性格特征的统一。

真善美是人格的社会属性,它在女性人格中比在男性人格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关于女人·后记》,写于1943年8月30日)。女性自然性格特征是指女性性格不同于男性的自然性特征,例如:“她感觉得更敏锐,反应得更迅速,表现得更活跃”;“比男人多些颜色,也多些声音”;“容易走向极端”;“更温柔,也更勇敢;更活泼,也更深沉;更细腻,也更尖刻”(《关于女人·后记》)。作为人格内涵的真善美,正是通过上述自然性格特征体现的。

(2)爱与美是女性人格的突出特征,尚美和为了爱的牺牲,是女性人格的崇高境界。(www.chuimin.cn)

女性的爱是本能的,无私的,“她愿意为她所爱的对象牺牲了一切”,“她是无条件的,‘摩顶放踵’的牺牲了,爱了再说”,“叫女人不‘爱’了吧,那是不可能的,上帝创造她,就是叫她来爱,来维持这个世界。她是上帝化生工厂里,一架‘爱’的机器。不必说人,就是任何动物,只要一带上个‘女’字,她就这样‘无我’的,无条件的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于女人·后记》)

尚美主要是指追求女性美,关键是审美理想与审美标准的养成。现代女性美的境界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外在美。只具外在美的女性“乍看是美,越看越不美”,即“皮肤洁白”,“瞥见时似乎很动人,但寒暄后,坐下一谈,就觉得她眉画得太细,唇涂得太红,声音太粗糙,态度太轻浮”,“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第二,内在美。只具内在美的女性“乍看不美,越看越觉得出美来”;她们“往往装束素朴,面目平凡”,“乍看不给人特别的印象”,但接触过后,即觉得“态度大方,办事稳健,雅淡的衣饰,显出她高洁的品味”,“不施铅粉的脸上,常常含着柔静的微笑”,“这种女人,认识了之后,很不易使人忘掉”。第三,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这是女性美的理想境界。达到此境界的女性,“往往是在‘修短合度,秾纤适中’,‘芳泽无加,铅华弗御’的躯壳里,投进了一个玲珑高洁的灵魂”,“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流露着一种神情,一种风韵,既流丽又端庄,好象白莲出水,亭亭玉立”(《关于女人·我的同学》)。

(3)以真善美为其内涵的女性人格理想模式是现代型贤妻良母。

她们集母性与妻性于一身,做家庭主妇时,是“丈夫和子女的匡护者”(《关于女人·我的母亲》);为职业妇女时,则“忍得住痛耐得住苦”,“荆钗布裙栉风沐雨的工作,不论家庭或办公室里,都能弄得井井有条”(《关于女人·我最尊敬体贴她们》)。

其三,母性社会改造观念。

这是以家庭和母爱为本位的社会改造观念,其要义如下:

(1)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国家的基础,“家庭的幸福和痛苦”,“对于男子建设事业能力”有直接影响(《两个家庭》);以此,家庭建设和改良,应是整个社会改造的一部分。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改造观包含着东方文化的独特内涵,印度哲人泰戈尔曾以此肯定史诗《罗摩衍那》的意义。

(2)家庭主妇须是具有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式贤妻良母,既是丈夫和子女的匡护者,又是现代“家庭的建造者”;为了建造一个文明、健康、幸福、温馨的现代家庭,她必须“有现代的头脑,稳静公平的接受现代的一切”,不仅精于家政,对“屋内的陈设”、“园亭的布置”、“衣饰的颜色和式样”等,“有极高的鉴赏力”,而且善于把现代政治道德观念引进家庭教育,言传身教,使自己“一言一动”都成为子女们的“南针”(《关于女人·我的母亲》)。

(3)家庭是母爱的温床,慈爱的母亲在此“种下了爱的种子”,使“童年的母亲的经验”深深铭刻在每个生命的记忆和灵魂里,成为灵魂中永不泯灭、“乱丝”一样的“世上没有人解得开”的母爱情结。个体生命贫富贤愚天悬地殊,但相通的“童年的母亲的经验”所触发的母爱,却会使他们心灵相通,灵魂得以抚慰和净化,生命得以升华和扩张。母爱显示着宇宙间的爱力,它不仅能化育生灵,而且能改造家庭和社会:

有了母亲,便随处种下了爱的种子。于是溪泉欣欣的流着,小鸟欣欣的唱着,杂花欣欣的开着,野草欣欣的青着,走兽欣欣的奔跃着,人类欣欣的生活着。万物的母亲彼此互爱着;万物的子女彼此互爱着。同情互助之中,这连载众生的大地,便不住的纤徐前进。……宇宙间的爱力,从兹千变万化的流转运行了!

(《悟》,刊于《小说月报》1924年3月第15卷3号,收入《往事》)

上述以女性主体意识为其内涵的现代女性观,深刻体现在启蒙时代冰心各类体裁的创作中,形成其女性主义文学理性启蒙的鲜明特征:诗歌是皈依女神的心灵絮语;小说是现代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呐喊;散文是现代女性主义的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