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化解争执,不起男孩的88个好故事

化解争执,不起男孩的88个好故事

【摘要】:老翁就只退了这一步,就化解了一场争执。谦让能够融化人和人之间的冰雪,能够使人赢得朋友。同时,谦让也是宽容的一种表现。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尊老爱幼和谦让的意识。2.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让自己从“我”的概念中解脱出来。3.培养孩子的谦让习惯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孩子学会“谦让”的语言和动作,促进孩子养成谦让的习惯。

有一家人,家中的老翁请来了一位贵客,并要把他留在家中吃午饭。一大早,老翁就吩咐自己的儿子前去集市上准备蔬菜果品。

但是,已经过晌午了,他的儿子却仍未回来。

老翁心里很着急,就亲自到窗口去眺望。他看到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他的儿子挑着菜担,在一条水塍上与一个挑京货担子的人面对面站着,彼此都不肯相让,就都在那儿站着不动。

老翁赶上前去,好言相劝道:“老哥,我家中有客人,正等着这些东西做饭,请你往水田里让一让,让他过来,老哥你也就可以过去了。这岂不是对两个人都方便吗?”

那个人说:“你让我下水,他怎么不下呢?”

老翁说:“他个子矮,下到水田里怕担子里的东西被水浸坏了;老哥你个子比他高,下到水田里不至于碰到水。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请你让一下。”

那个人说:“你的担子里不过是些蔬菜果品,即使浸湿了,将就着还可以吃;我的担子里挑着的可都是京广贵货,万一沾了水,就一钱不值了。我的担子比你的贵重,怎么能让我让道呢?”

老翁看到无法说服他,便挺身过去说:“来,来!那么这么办吧,让我下到水田里,你把货担子交给我,我把它顶在头上,让你空着身子从我儿子身旁过去,我再把货担子交给你,怎么样?”

说完,他立即脱下鞋袜。那个人见老翁这么做,心里过意不去,说:“既然老丈这么费事,我就下到水田里,让你把担子挑过去。”说完立即下到水田里让路。老翁就只退了这一步,就化解了一场争执。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与同学或朋友发生冲突,维持更加和谐的关系,首先要考虑退让,宁愿自己吃一点亏,也不要伤害双方的感情。如果不伤害自己的利益,更要对别人保持宽容的态度。(www.chuimin.cn)

宽容、谦让的人具有宽阔的胸怀,他们往往有自信心,有坚定的意志,有远大目标和理想,为人开朗、豁达、礼貌。他们对别人的宽容、忍让出自一种高尚的情操。谦让能够融化人和人之间的冰雪,能够使人赢得朋友。培养孩子,就要培养孩子谦让的品德。因为谦让的品德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同时,谦让也是宽容的一种表现。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男孩的谦让的品德呢?

1.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带孩子坐公共汽车时,父母在车上看见年迈的老人和抱小孩子的妇女,便主动起身让座。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尊老爱幼和谦让的意识。

2.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

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让自己从“我”的概念中解脱出来。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们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利,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

3.培养孩子的谦让习惯

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孩子学会“谦让”的语言和动作,促进孩子养成谦让的习惯。孩子年龄小,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语言发展不成熟,不能完整地表达谦让的意思,他们常常只知道谦让就是好,但是对在什么情况下要让又不明白。所以,父母应先讲明为什么要谦让,对什么样的事要谦让,然后通过游戏、行动等来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学会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