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早餐后,乘车前往太鲁阁。太鲁阁公园以峡谷及山岳为主要地形特色,峡谷地形以立雾溪最具代表性。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者叫邱运来,是太鲁阁的长期义工。10年前退休以后,为了让自己的生命继续发挥作用,就选择了在太鲁阁为游客免费做导游的义工。下午2点半,乘太鲁阁号返回台北。......
2023-12-03
3月26日,早晨6点起来,一大叠报纸已经从门缝里塞进来了。于是,读报纸成为每天早晨的必修课。
因为许嘉璐先生有要事,需要提前一天赶回北京,所以我们的日程也作了小小的调整。一大早就送许先生到桃园机场。台湾忠信学校的校政指导审议委员会执行长高天极先生也赶来送许先生,顺便把我们接到他的学校。许先生走后,我们一行就随同高先生,到位于新竹县新丰乡的忠信学校参观。
忠信学校的创办人高震东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他不但创办了忠信学校,而且创造了“不排外,不媚外,不带西洋色彩”的“忠信教育法”。高先生曾在大陆的各地做过几百场演讲,介绍他的教育理念,所到之处,每每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学校聘他做客座教授、名誉院长等职。他的名片非常特别,把他在大陆讲演的路线与学校一一标明。他的《忠信教育法》一书多次重印,他的讲演在网络上的点击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在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云南省主委罗黎辉的介绍下,我也曾经专门邀请高先生到苏州讲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高天极是高震东先生的儿子,从美国读完教育学的博士学位以后,子承父业,回台湾管理着这所有5 400名学生的学校。我和他也是好朋友,曾多次在大陆见面。忠信的计算机学校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团队,是全台湾最优秀的团队之一,曾经专门到苏州探讨帮助我们“教育在线”网站的有关事宜。他曾经专门派出新教育实验考察团,到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等地考察,准备在忠信引进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与行动。天极先生和他的父亲一样,不但钟情教育,而且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以促进海峡两岸教育交流为使命,经常往返于两岸之间。高氏父子在大陆教育界有很多朋友,其中很多也是我的好朋友,大家对他们父子,对忠信学校,都非常欣赏。所以,很早就想到忠信来看看,一直没有机会,本来这次的行程表排得很满,事先也没有想到能来。后来,和团员们商量,大家都说很愿意到这所台湾名校去看看,于是调整行程,挤出了时间。
天极先生和震东先生一样,极富演讲天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在从桃园机场到忠信学校的路上,他给我介绍了有关台湾教育的很多情况。他说,台湾的大学教育,已经完全普及,高中毕业生,凡是想上大学的,无论成绩有多差,都会有大学上。这当然是好事,但也闹出了一些笑话。有个学生,所有的课加起来一共考了9分,照样进了大学。所以,对于忠信来说,重要的不是是否能够考取大学,而是是否“成人”。
天极先生对我们的来访非常重视,一进校门,发现居然铺了红地毯,学校的中层以上行政人员已经列队迎候在那里,学校乐团演奏了欢迎乐曲。透过简朴而隆重的欢迎仪式,老师和学生向上、乐观的精神状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的第一站是学校的会议室,里面的陈设同样简单,一面墙是书法和高震东、朱慕兰夫妇藏石的照片,一面墙是书柜,一面墙是学校各种奖杯、证书的陈列。还有一面墙是投影仪的幕布。落座后,天极先生通过电脑演示,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忠信来。
他告诉我们,忠信创办于1970年,是一所民间集资创办的学校。学校占地一万八千坪,毗邻新竹工业区。学生大部分来自桃园、新竹及苗栗,也有从台北慕名而来的。 目前有学生5 000多人,教职员工200多人,师生比为1∶19。
其实,关于忠信创立的另外一个版本更加有意思。据说,当时高震东先生在台北做军官,追求正在读师范大学的朱慕兰小姐。震东先生年少气盛,信誓旦旦地对慕兰小姐说,如果你嫁给我,以后我一定帮助你建一所学校,让你做校长!也许,就是这样的诺言,成就了一个美满的婚姻,也成就了一个忠信学校。这是天极的父亲震东先生在苏州的时候亲口对我说的,应该有相当的权威性。
忠信的教育理念,已经听过不止一次了,但是百听不厌,常听常新。我想这应该与他们把中华传统文化融于现代教育之中,把教育理念化入教育实践当中有很大关系。忠信教育法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在不断发展、创新,忠信学校的教育实践,又促进了中信教育法的完善和系统化,二者相得益彰,既有坚守,又处于发展之中。
天极兄告诉我们,“忠信”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核心。孔子多次说过“主忠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传不习乎?”孔子提倡的忠信,主要着眼于群体,关注社会,追求社会群体的和谐。
忠信教育法有很多独特的地方,有些甚至有些“另类”,但是忠信从成立之日起,一直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直至成为一所特立独行的学校。2007年,台湾当局启动12年基教,重点在平衡公私立学校学生的学费补助。当局规定,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学生,在目前每年补助1万元新台币的基础上,再补助2.4万元,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再补助1万元。但是不经由联招渠道招收的私立学校学生不能享受补助。忠信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不参加联招,仍采取独立招生。忠信学校的学生一年支出在7万元左右,所以,学校作出这样的决定,是需要相当勇气的,表明了忠信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守,更表明了他们的自信。事实证明,这个地处偏僻山区的学校,招生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则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忠信的教育是受到认可的。
忠信是一所“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学校”;一所“热爱民族、珍惜文化的学校”,他们认为,教育不能也不应该脱离本体民族文化而独立存在。高老校长就是一个文化味道非常浓厚的人,他精于书法,曾经送过我他的书法作品,颇具水准。他喜欢收藏文房四宝,收集的石砚曾经专门举办过展览,出版过画册。忠信学校提出了六大观念:即“忠群爱国、信守不渝”的忠贞观念;“孝顺父母,尊敬长上”的伦理观念;“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积极负责观念;“吃中国饭,说中国话,穿中国服饰,过中国年节”的文化振兴观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为国家需要而求学问,为社会合作而学技能”的利他利群观念。每一条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的继承。高老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有时甚至到了“极端”的地步。(www.chuimin.cn)
每年开学,忠信都会搞祭孔典礼。天极先生特别自豪地介绍了“2008年首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暨忠信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的情况。他告诉我,去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日,那一天台风很大,但是学校坚持如期举行了典礼,学校的5400名师生、3000名毕业学生、1 500余位学生家长、100多位大陆学生和教育界人士出席了典礼。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出席典礼并讲话。典礼分为祭孔三献,尊师开学三礼:家长教育权委付礼、学生立志礼、尊师礼。其中家长教育权委付礼,是非常特别的,也就是父母把监护权全部委托学校,甚至把惩罚权也交给了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渗透于忠信的教育之中,随处可见,这可以说是忠信最大的特色。
忠信学校的第二个特色是重视德育。他们提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天极先生称忠信“是一个以理念而结合的教育团体”,在教育上主张“德育为先、知行合一”,把德育放在首位。他们提出,德育是五育之首,其他四育围绕着德育应运而生。忠信提出德就是良好的品德,合乎社会标准的道德,以及一丝向善的意念。智育没有德育作基础,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作基础,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作基础,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就是腐化的催化剂。忠信提出,小学要学会生活的常识,中学要学会生存的技能,大学要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创造生命的价值。不管哪一阶段的教育,都要培养出人格完整、智能健全,体格健壮、乐群善群,心理、生理平衡的学生。
忠信的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寓于非常具体的学校生活中。天极兄自豪地告诉我,忠信是全台湾唯一一所没有工友的学校,所有的卫生打扫等工作都是学生来自主完成。偌大的校园里,处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学校的门卫,也是由教师轮流兼职做的。在这些具体的工作中,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很多优良品质。特别是学校设立了废旧物品回收站,对垃圾分类回收,做得非常好,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学校把周六定为“孝亲日”和尊师日,要求学生陪同父母聊天、做家务,为老师打扫办公室,整理资料,辅导学弟、学妹,等等。我们离开校园的时候,正值学校开饭,从领饭菜到分发饭菜,整理教室,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忠信学校的第三个特色是爱的教育,高震东先生曾经提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它已经成为忠信学校教师的座右铭。他们提出,教育离开了爱,其意义就不复存在,充其量只是一种训练。社会的政策离开了爱与关怀,只是一些等待被打破的教条。教育是讲环境的,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学校相信:“爱的教育”必须有“教育爱”作基础。学校是一个教育与学习的环境,学校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是要造就一个能教育人的环境。这个维持环境的努力和愿望,具体的实现,就是“教育爱”,这也是教育的基础。但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工作却不能就此达成,它仍然必须靠每一个老师点点滴滴、孜孜不倦的,对每一个学生谆谆善诱,才能充分实现。这种把每一个学生,当做一个特别的个体,锲而不舍的做法,正是人们常谈的“爱的教育”,这也就是教育的手段。同时相信,社会也应该是一个教育与学习的环境,社会的领导者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是要将社会造就成一个能教育人的环境。
忠信提倡爱的教育,也注重纪律,所有学生入学前必须宣誓遵守学校“不打架、不抽烟、不作弊、不流气”的四大荣誉信条。一旦违反,严厉处罚,一律离开学校。高老校长告诉我,在学校创办的初期,每年因为违法纪律而离开的学生,比留在学校的还要多。但是,他们坚持下来了。现在每年仍然有少数学生为此离开学校,但是这些离开学校的学生,下一个选择仍然是忠信学校。所以,严格要求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天极兄介绍说,忠信的第四个特点是“四大公开”:经济公开、赏罚公开、人事公开、意见公开。学校认为,教育最后的重心落在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热情。忠信强调学校属于学校每一个成员。“四大公开”可以调动教师和职员的积极性。忠信之所以能做到“四大公开”,与高震东先生热心教育、投身教育、无私忘我的精神有很大关系。他们提出学校代表的正是“社会的良心”。忠信虽然是一所私立学校,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这使得他们能做到完全公开。
听完介绍,我在高震东老校长的办公桌前留了一张纪念照。然后去参观校园,教学楼顶写着“入忠信、学忠信、行忠信”九个红色大字。其实,孔子提倡的忠信,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主要着眼于群体,关注社会,追求社会群体的和谐。
校园的一角,有一栋房子,是高震东先生和朱慕兰女士的住所,高震东先生已经把学校管理的接力棒传给了天极,但是他仍然是学校的名誉校长,仍然希望每天有机会看到可爱的教师与学生。而朱慕兰老师,作为忠信第一个员工,仍然在学校里每周为孩子们上课。在大家参观学校的时候,我抓紧时间去看望两位可敬的老人。震东老先生刚刚在台北做了一个眼晴的小手术,不方便见人,但是老朋友来了,他昨天专门从台北赶回来,在住所迎接我。我们泡上一壶当地的美人牌乌龙茶,聊教育,聊学校,聊人生,非常投缘。
参观结束后,天极先生召集全校师生与我们见面。五千多名学生,整齐划一,一队队从教室中跑出来。整个集合只用了五六分钟,不亚于部队的精神风貌。天极先生突然袭击,让我给同学们讲几句。于是用“信、望、爱,学、思、恒”六个字与大家共勉。
新竹县的郑永金“县长”也是客家人,前天我们没有参加会议组织的大部队考察新竹,听说我们来的消息,中午一定要我们到他的公馆小聚,补上前天缺席的一课。台湾的“县长”当选后,一般都有专门的公馆,离任时再搬出。小楼不大,但很安静雅致。用餐也很简单,与我们的农家乐非常相似。
餐后赶紧返回台北,下午还要参观另外一个我心仪很久的学校——台湾薇阁学校。
2009年3月
有关中国教育观察的文章
用过早餐后,乘车前往太鲁阁。太鲁阁公园以峡谷及山岳为主要地形特色,峡谷地形以立雾溪最具代表性。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老者叫邱运来,是太鲁阁的长期义工。10年前退休以后,为了让自己的生命继续发挥作用,就选择了在太鲁阁为游客免费做导游的义工。下午2点半,乘太鲁阁号返回台北。......
2023-12-03
民办学校教职工10万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7万人,超过全省专任教师总数的13% 。三是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监督管理措施有力,优化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二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铁明对江西民办教育在解决留守儿童读书问题给予了高度评介,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全额支持,同时建议加强民办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为民办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023-12-03
寒暄过后,才发现教学楼上有六个大字“大使命,理担当”。在台湾,各个区是没有“教育局”的,“督学”是台北市“教育局”派出的,代表“教育局”联系、协调和服务于本区的各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座谈中,我们不断提出希望了解的问题,大理的谢校长和老师们也介绍了很多有关台湾教育的情况。台湾的职业高中学生可以跨校选课,费用由教育部门统一支付。据说去年几门功课加起来不满10分的也可以上大学,成为台湾教育界的笑谈。......
2023-12-03
为了帮助调研组全面了解江西省和南昌市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省市有关部门准备了书面材料。以南昌市而言,全市现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06所。民办初中24所,在校学生1.87万人,初中学校数占同类教育中的比例为11.82%,学生数占比为8.64%。下午2点半,调研组一行在南昌考察民办学校。下午3点半左右,调研组一行继续赶往南昌工学院进行考察。学校资产总额近9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45.1万元。......
2023-12-03
客家山歌就是客家文化的精髓之一。这一次台湾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客家文化的山歌。整场晚会非常精彩,传统的客家文化融入了现代元素,充分展示了客家音乐的魅力。客家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地播下去了。旁边的台湾朋友介绍,这些节目来自许多不同的艺术团体,基本上都是客家文化传播的义工。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台湾客家文化的发展,社会教育也是立了汗马功劳的。......
2023-12-03
14点,乘复兴航空GE011航班赴花莲。差不多在十年以前,苏州发生了第一例来自海峡对岸的骨髓移植。来自台湾的慈济老师大部分是退休教师,他们自称是“千岁团”,因为他们的年龄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千岁。他们为了这次培训,在台湾就进行了专门的研修,反复练习。证严法师说,佛教是很哲学的,也是很科学的,同时还是心理学。法师说, 自己从台湾西部来到花莲将近五十年了。......
2023-12-03
准备了许久的宝岛台湾之行,终于可以出发了。虽然比以前绕道香港方便了许多,但是仍然有“通而不畅”的感觉。许先生关于“通而不畅”和“开始与未来”的名言,很快成为港台媒体报道的大标题,也得到了台湾政要的呼应。针对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许先生认为,这次危机的深层原因主要不是经济的,不是技术的,而是文化的。......
2023-12-03
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这可见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便可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十六年六月三日[1]本篇是1927年6月3日在晓庄学校寅会上的演讲词,第一段原载1928年1月15日《乡教丛讯》第2卷第1期,题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终》。开头和结尾均引用王阳明的话,原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终”。......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