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教育观察:紫阳园里书声响

中国教育观察:紫阳园里书声响

【摘要】:婺源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素有“书乡”、“茶乡”之称。“书乡”,是说其人文之美。贺瑞虎县长介绍了婺源发展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为此,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民办教育。为了缓解民办学校创办初期的燃眉之急,在政府的支持下从公办学校天佑中学抽调8名学科带头人到紫阳中学任教,三年工资由县财政负担。获得上饶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一等奖,被评为上饶市优秀重点中学和江西省重点中学。

早晨8点半从下榻的酒店出发前往婺源县。

婺源位于赣东北,行政上是属于上饶的一个县。面积2 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婺源历史悠久,物华天宝,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书乡”,是说其人文之美。 自宋至清,出进士552人,历朝仕宦2 665人,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选《四库全书》。走进婺源,你会发现历代名人遗迹明清徽派建筑遍布乡野。小小的一个县竟然有1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3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耕读传家的观念非常深厚,有“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的美誉,更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传统。

“茶乡”,是说其自然之美。“茂林修竹映村廓,飞禽走兽相对鸣”,历史上有无数吟诵婺源自然风光的诗句。走进婺源,你会看到蓝天、青山、碧水、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砖、黛瓦,天人合一,相映成趣。有人说它是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地的“绿色明珠”,更有人称它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在担任苏州副市长的时候,我曾经与文化部门的同志来婺源,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几乎走遍了婺源的山山水水,看遍了婺源的文物古迹,被它满目苍翠的景色所陶醉。当地的同志甚至还带我寻根访祖,并在一片荒废的草丛池塘边徜徉了许久。

这次再访婺源,是为了民办教育而来。这里有一所特别的学校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来到了紫阳中学

在县长贺瑞虎和校长孙标武的陪同下,调研组一行考察了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和校园环境。学校里仍然有备战高考的浓郁氛围。以往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学生照片,被放大成为一米左右的宣传广告,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尤其是一条横幅上写道:“奋战100天破釜沉舟创辉煌。”

接下来是座谈会。由上饶市人大主任周华北主持。贺瑞虎县长介绍了婺源发展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他介绍说,婺源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10所,其中小学300所,初中22所,普通高中2所(民办一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民办一所),幼儿园83所(民办82所),特教学校1所。在职教职工3 580人,其中民办643人。在校学生64 279人,其中民办9 023人,占七分之一左右。

婺源县发展民办教育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2000年,婺源只有一所高中,招生能力不足1 000人,但初中毕业生却有4000人以上,高中教育成为制约婺源教育发展的瓶颈,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业县,政府财力明显不足,吸引社会资金兴办学校是首选的出路。(www.chuimin.cn)

为此,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民办教育。如为破解民办学校的土地难题,县政府无偿划拨了100亩土地给紫阳中学、30亩土地给实验学校、3亩建设用地给星星幼儿园作为建设用地。专门成立了民办学校筹建领导小组,为民办学校开通“绿色通道”。紫阳中学从征地到平面布置红线图的划定只用了5天时间,一期工程从破土动工到交付使用只用了7个月时间。为了缓解民办学校创办初期的燃眉之急,在政府的支持下从公办学校天佑中学抽调8名学科带头人到紫阳中学任教,三年工资由县财政负担。2007年,政府又决定同意孙标武等41名公办教师停薪保编聘用到紫阳中学任教,聘用期间一切关系转至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代理,代理期间,紫阳中学须按政策缴交除养老保险外的社会保险,聘用到退休的享受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同等退休待遇。2002年,婺源县成立了“民办学校教师交流服务中心”,隶属县人事劳动局,允许民办学校面向社会招聘教职工,对民办学校教师档案实行人事代理,促进了公、民办学校间教师的流通;对应聘教师要求民办学校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教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保障了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接着是紫阳学校的孙标武校长介绍情况。学校于2000年10月筹办,2010年9月正式开学,占地100亩,建筑5万平方米,设计规模3 000人,现在在校生2 430人,教职工212人。这是一所由教师集体出资举办的民办学校,学校资产4800万元(最初教师出资近2000万元)。学校办学条件较好,教学设施齐备先进,管理规范严格,办学质量较高。获得上饶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一等奖,被评为上饶市优秀重点中学和江西省重点中学。校长介绍了紫阳中学六方面的社会效益:一是学校自筹办学资金近5 000万,缓解了政府教育投入的压力;二是学校每年增加1000名左右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拓宽了升学渠道;三是每年为财政节省了数百万的教职工工资支出,减少了财政负担;四是增加了100多名婺源籍大学生就业和几十人的再就业岗位;五是优化了婺源教育环境,降低了当地老百姓子女高中教育的费用;六是激发了当地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良性竞争,促进了婺源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

紫阳学校教导处的王主任和青年教师代表程国华等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自己在学校成长的历程,生动而感人。如“紫阳无差生”、“自觉即自由”的理念,“励志、居敬、格致、笃行”的校训,“封而不闭的管理,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开放式的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管理特色等。我们的确感觉到,这是一所颇具特色又非常用心的学校。

但是,学校办学遇到的困难也是巨大的,生存的危机已经出现。去年,因为生源的减少,学校已经开始出现赤字,亏损128万元。根据我们的了解,婺源另外一所公办高中天佑中学收费与紫阳相差无几,每学期800元左右(紫阳中学为860元左右),天佑招收的学生基础也更加好。在高中生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天佑中学继续扩大招生,紫阳的命运可想而知。

所以,这就需要政府科学决策。我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方面需要严格控制天佑中学的招生规模,为紫阳留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另外一方面需要给紫阳一定的财政支持(在财务审计确认无法满足办学成本的前提下)。与其等到紫阳办不下去政府再来收拾烂摊子,不如未雨绸缪,创造适度竞争、公办民办双赢的格局,这样最终得到实惠的是老百姓。

这次调研发现,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的确形式多样,它们的产生与发展绝不是偶然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案解决民办学校的问题很有必要。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紫阳中学的办学精神,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志,就是各级各类学校中,应该有一批最好的学校是民办学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也对“紫阳无差生”等办学理念高度赞誉。严主席说,作为一个以教师为主体的参政党,对于老师,对于教育,有着发自内心、渗透到血液的天然情感。对于民办教育,应该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来考虑,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在政府公共财政逐步好转以后,民办教育如何科学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张大考卷。她指出,应该明确中国民办教育的地位,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她也相信,民办学校一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晚餐以后,在婺源的朱子步行街散步。街上人流如潮,老人、孩子、妇女,游客、居民,锻炼的、玩耍的、闲逛的。没有想到,整条街都是品牌店,大部分都是服装店。因为是“朱子步行街”,以为会有朱熹的塑像之类,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连一个书店也没有。不知道朱子有何感想啊。好在,这条街仍然在建设之中,希望地方政府能够考虑一些文化教育的设施,让这个最美丽的乡村从外表到灵魂真正地美丽起来。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