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清华振华符合中国教育观察

清华振华符合中国教育观察

【摘要】:在中国,与清华有如此情缘的中学,振华也许是绝无仅有吧?这使我不由想起我多次到振华的美好记忆。到市政府分管教育以后,为了满足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决定把苏州八中并入十中,成为十中的初中部,命名为“振华中学”。现在,十中和振华虽然分开了,但新老两个振华的因缘已经割不断了。据说现在的校长是周颖,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的中学时代也是在老振华——即现在的十中度过的。

最近与清华大学缘分不浅。先是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受邀参观新的校史陈列室和科研成果展,后是受邀在人民大会堂参加校庆的庆典,亲耳聆听作为清华学子的胡锦涛总书记讲话。

我无意中注意到,无论是在清华的校史陈列室隆重推出还是在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的十数位著名的学人中,有不少是苏州人,他们大多是在各自的学科执牛耳者。我还无意中发现,其中有数位与苏州的十中(振华)有关,如费孝通、李政道、竺可桢等。这三位都是振华的校友或校董,他们的青少年时代,都曾经在振华中学的校园里读书或教书。再细想,还有两位著名学人:钱三强和钱钟书,也与振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两位本人虽没有在振华中学求学,但对于他们的成功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他们各自的夫人:何泽慧和杨绛,却都是振华当年的女生,其中杨绛毕业后还在振华任教。

这样说来,振华与清华真是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在中国,与清华有如此情缘的中学,振华也许是绝无仅有吧?其中,一定有值得总结和发掘的东西,一定有可以光耀后人的文化积淀,有的我们已经发现并传承,有的可能还在等待我们去发现。

这使我不由想起我多次到振华的美好记忆。还是在苏州大学做学生的时候,就经常散步到十中,徜徉在美丽的校园,从资料和碑文中才知道,它以前是江苏师范学院附中,再之前是振华女中。

到市政府分管教育以后,为了满足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决定把苏州八中并入十中,成为十中的初中部,命名为“振华中学”。八中原来是一所奄奄一息的学校,校园也是破旧不堪。但是,我们相信柳袁照校长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柳校长本来是教育局的笔杆子,长期在教育局做办公室主任,他的诗人气质与理想情怀多少被淹没在日常的迎来送往和官样文章中了。后来我们尊重他的要求,委派他执掌十中。我们知道,他本人中学就是从十中毕业的,做了母校的校长,不会敷衍了事,得过且过。(www.chuimin.cn)

果然,不长的时间,柳袁照就将十中经营得有声有色。十中的校园,被媒体评论为“最有中国味道的校园”,他本人也被媒体评论为“最有诗人气质的校长”。在十中,我们共同的感觉是传统文化气息十分浓郁,一些著名的校友名字成为一幢幢教学楼的楼名,围绕“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的瑞云峰周围,匠心独运地布置名人墨宝,形成一种金石气。可以想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耳濡目染了几年,将来走出校园门,一定会像古代书画佳话中的“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十里出山泉”那样,身上沾染着浓浓的金石气和书卷气。

我们猜想,新振华的校园建设,当然会与老振华如出一辙,石头文化大大地得到张扬。果然不出所料,当新振华落成启用,我们作为嘉宾走进校园的时候,感觉宛如在瑞云峰旁。现在还记得在围绕体育场周围的那堵文化墙,功成名就的老校友画像和成就,以及他们的寄语,都刻在上面的黑色大理石上。还有那么两块大理石,居然是空的,像无字碑一样立在那里。柳袁照校长说,希望它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即无字胜有字。我想,这或许是一种启示,是一种挑战,同学们看了,是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感动和梦想来填写的,今后那上面的像和介绍,或许就是自己!

现在,十中和振华虽然分开了,但新老两个振华的因缘已经割不断了。据说现在的校长是周颖,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的中学时代也是在老振华——即现在的十中度过的。我想,他一定也会像他的前任柳袁照一样,将母校的好传统生根开花在振华校园中。

好久没有去振华了。我的“探子”告诉我,现在周颖校长将“诚朴仁勇”当做校训,5月份,他们还以“诚朴仁勇”的校训为题,开展了全校的演讲比赛,让校训深入师生的内心。他们的教师与学生经常搞校园义卖义买活动,所得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他们经常组织学生教师进社区,了解民俗文化,体察民生民情,聆听窗外的声音。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荣誉,大都是前人创造的;而要让振华与清华的情缘佳话源源不断地后续下去,今天的振华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