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教育观察:常州科教城的独特风景

中国教育观察:常州科教城的独特风景

【摘要】:上午8点半,在常州科教城听取常州市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汇报。应该说,在江苏乃至全国,常州科教城的规划建设、环境绿化、管理水平等都是一流的。常州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也具有良好的底蕴。其中,常州科教城是最值得介绍的亮点。常州还积极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发展, 目前建有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450余所,年培训60万人次。

早晨7点20分,与常州民进的主委、副主委共进早餐,交流民进的工作。

上午8点半,在常州科教城听取常州市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汇报。进入科教城,学校没有围墙,只有象征性的校门标志。绿树青草装点在校园之间,科教城一片绿茵。应该说,在江苏乃至全国,常州科教城的规划建设、环境绿化、管理水平等都是一流的。

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全市辖两县五区,国土面积4 3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7万。常州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经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在苏锡常三个城市中是“大哥大”。随着浦东开放开发进程的加快,因为距离上海比苏州、无锡较远,常州的发展开始式微,在三个城市中位居最后。但是,最近几年常州奋起直追,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次到常州,从常州新城的建设到老城的改造,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常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 880亿元。三次 产业比重结构为3.4∶596. 37。全市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43 674元和52 805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分别超过5 800美元和7 000美元。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财政的公共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稳步加大,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教育支出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00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8 960元。

常州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也具有良好的底蕴。其中,常州科教城是最值得介绍的亮点。主持建设科教城的是周亚瑜副市长,我们曾经同是分管教育的市长,也是很好的朋友。当时他告诉我们,他的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建设天宁寺和科教城。昨天我们在参观天宁寺的时候,看到塔顶上面的四个字“高钟第一”,就是出自他的手笔。

今天是主管开发区的张耀钢副市长汇报,他自豪地说,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常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胡锦涛、江泽民、贾庆林、李瑞环、吴官正、罗干、刘延东、路甬祥、孟建柱、万钢等中央领导都曾视察常州科教城。常州的职业教育的确引人关注,路甬祥副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开展这次职业教育调研的相关文件上,专门批示要到常 州看看。

张市长介绍说,常州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以集约发展、资 源共享为特点的常州科教城,是一个高职教育园区,也是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园区内5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6万余人,建有公共实训基地14个,装备总值2.5亿元,每年接纳4万多名学生实训,并建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科教园区,五年来累计为省内外1 600余家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研发合作项目1 645个,合同金额1亿元。

科教城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合作、校所企共赢”的目标,引进、整合、运用科教资源,构筑柔性、灵活、多元迸发、机制全新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六个中心”:技术转移、技术研发、人才集聚、科技创业、国际科技合作、现代服务业。

科教城有公共实训基地面积7万平方米,涉及加工、数控、模具等14个专业。其中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6个,省级实训基地18个。这些实训基地由不同的学校分别建设,集中在同一个区域,面向科教城的所有学校开放。集中管理,统筹安排,统一结算,这对于提高实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专门考察了一个数控的公共实训基地,看到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正在实习,紧张地忙碌着。

教师队伍建设是困扰各职业院校的一个大问题。常州科教城的教师中,研究生占37.7%,高级职称占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3.3%,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算是比较好的,这大概也是他们发展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陪同的同志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可以跨学校上课选课,充分利用科教城的教学资源。

在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方面,常州市也做了许多工作。从2003年开始,实行对各类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0.5%统一征收,教育费附加的20%由市财政列出专户统一管理,统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凡校区土地转换溢价的政府收益部分全额返还,用于支持院校事业发展。对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意见》,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农村人口年人均1元以上标准,由辖市(区)政府财政预算安排。(www.chuimin.cn)

在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方面,常州也做了大量工作,在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同时,实行职业学校在重点高中招生前自主招生的办法,在重点高中录取前由学生及家长与职业学校面对面双向选择,引导合理分流。按照“重点普高不作宣传,民办中学规范宣传,职业学校大力宣传”的原则,鼓励职业学校大力宣传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多年来保持在13 ∶ 12。

常州还积极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发展, 目前建有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450余所,年培训60万人次。

虽然常州的职业教育搞得非常好,但是像其他地方一样,张市长每讲完一个方面,都会相应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王亮伟校长等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大体上包括《职业教育法》的适用范围、经费、师资队伍、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职业资格准入、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企业代表同样提出了职业学校在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品质和职业意识教育的问题。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出了技工学校应该由财政拨款的建议。这是几乎所有技工学校的愿望,其实,这也是条块办学的结果。

座谈结束后,参观了科教城里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有八系三部,40多个专业,13000多名在校生。陪同我们参观的校领导介绍说,常州市“省市主导、学校主体、统一规划、市场动作”的思路,使学校受益良多,而“政府统筹、资源共享”也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他特别提到省委书记梁保华的一句话:“搞经济一定要办职教,办职教就是搞经济。”在江苏,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已经初步显现。

校长特别提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校园文化提得是比较多的,一路考察过来,这还是第一次听职业学校的校长讲校园文化。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把“爱岗敬业, 自强不息”作为校园文化核心。他们特别注重榜样的作用,校友建军作为一名技师,成为中共十七大代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五次受到胡锦涛同志接见,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全国性的荣誉。学校深度挖掘邓建军精神,成立了校友邓建军研究会,塑邓建军像,并以“建军”命名校园内的桥和路,把邓建军事迹报告文学作为新生必读教材。通过榜样的作用,轻工学院不断强化“爱岗敬业, 自强不息”的理念。听了邓建军的故事,我想起了在扬州时那位台湾企业家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希望,心里感到一丝欣慰。

中午就在学校的食堂与学生一起用餐,同桌的是一位旅游专业的学生,竟然是一位苏州老乡!她告诉我,正在努力学习外语,打算出国进一步深造。对目前的学习环境比较满意,对未来也很有信心。

午餐以后,我们驱车赶往下一站——苏州。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