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一零一中学:书香满园竞风流

一零一中学:书香满园竞风流

【摘要】:到北京工作以后,先后三次去了这所学校,校长郭涵和副校长严寅贤等一群一零一人建设书香校园的理念与行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定名为一零一中,正是因为郭沫若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二次去一零一,是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工作会议。我知道,这套教育丛书所收集的文章,是一零一中学老师们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教学一线践行新课改理念、全面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贵探索。

到北京工作以后,先后三次去了这所学校,校长郭涵和副校长严寅贤等一群一零一人建设书香校园的理念与行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去一零一,是2008年9月。来学校前,对学校的唯一印象是“一零一网校”,认为它一定是一所屹立在繁华都市中的现代化学校。没有想到,这是一所位于圆明园遗址中的学校,古风巍然。学校东临清华,南接北大,文气蔚然。进入学校长长的通道,古树参天,绿草如茵。学校的建筑,依山傍水,显得静谧、厚重、古朴。在北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一零一能够有这样宽敞大气、 自然气息浓郁的校园,与众不同,独领风骚,真是难得。

郭校长告诉我,这里是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的终点站,虽然奥运会的火炬刚刚熄灭,但是奥林匹克的精神,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学校。郭校长还专门带我参观了学校内部的奥林匹克青年营(Olympic Youth Camp)营地。人虽去,魂尤在,闭上眼睛,我可以想象到,不久前这里世界各国的年轻人,在这里狂欢、交流的盛况。

看到大门口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校名,我不解地问郭校长,为什么叫一零一?她告诉我,学校建校于1946年,当时在张家口,后因国民党大举进攻,与回民中学、女子中学的全体师生一同撤离,合并为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后演变为华北育才中学,最后迁至北京,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入北京的唯一一所中学。定名为一零一中,正是因为郭沫若题写校名,并释其含义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一次,我为学校的老师们作了一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主题讲演。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不少知音。

听完报告,郭校长与我交流,她认为,在当今青少年远离名著、远离经典的大背景下,学生阅读应当成为学校阅读的重头戏。所以,一零一举行了“经典阅读,与大师为伍”的系列读书活动。另外,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年级每周向学生提供5000字左右的优美时文,这些美文都是教师们从各优秀报刊上精选而来的,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文学性。她说,让全体师生读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应当是校长理所当然的教育使命。至于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所学校,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精神的荒漠,而应当生成文化绿洲

在一零一,我还遇到了副校长、特级教师严寅贤先生。他也是一位酷爱读书的老师,因为是江苏人,京城遇老乡,格外亲切。我的讲演结束后,他非常赞同教师应该成为读书的先锋的主张。他说:“一个‘浅’而‘俗’的人,一定是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而‘浅’和‘俗’,则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软肋。中小学教师不一定成为思想家,但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有思想,有境界。而思想和境界,通常要由丰富的阅读来承载。”

第二次去一零一,是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工作会议。一个重要的学术机构,选择在一所中学召开,也是不多见的。郭校长说,顾明远先生、谈松华先生、陶西平先生、朱小蔓教授等许多教育大家,都是教育学会的副会长,把你们这些大家一起请来,让学校呼吸一下学界的空气,帮助我们出出主意,多么难得!

郭校长还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这些人只是他邀请的客人中的一小部分。不久前,她还把诺贝尔奖获得者请到学校作报告,与师生交流。不仅如此,2005年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06年的首届国际青少年艺术节、2007年的国际学校联盟校长峰会等,都先后在一零一中学举办。一所中学,承办这么多大型的全国和国际性活动,是非常不容易的。郭校长的机遇意识和魄力、胸怀,让我感佩不已。这些活动让师生有了和名家大师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于开阔师生视野,提升学校品味,促进学校发展,无疑是难以估量的。

第三次去一零一,是参加一个青少年日记的课题培训,也是一个国家教育规划课题借这方宝地开展的一个活动。郭校长仍然没有放过机会,充分利用了我的“剩余价值”——让我为学校的教师发展学院首届毕业的教师讲话,颁发毕业证书。我为老师们介绍了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这一次,郭校长给我透露了不少学校的“家底”,如十六大当选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中,有6人毕业于北京一零一中,4人担任着党和国家领导职务。那些著名校友的名字,许多都是重量级的,曾庆红(原国家副主席)、刘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铁映(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梅颖(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敬民(北京市副市长)、白克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聂力(中将)、粟前明(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粟戎生(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钱海皓(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伍绍祖(前国家体委主任)、施光南(著名作曲家)、谢飞(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洪虎(原吉林省委书记)、柯云路(著名作家)、张琳(北京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银牌得主)。至于高考成绩,也是不同凡响,出过6个高考状元,几乎100%的本科升学率,90%的重点本科大学升学率,等等。而在科技、体育、艺术方面的国际、国内奖项,更是不计其数。(www.chuimin.cn)

郭校长的话不多,显得沉静而从容。她告诉我,在学校管理中,自己做的事情主要有三件:一是决定这个事情做不做,二是决定这个事由谁来做,三是确定做好这件事的标准。她认为,校长不可能每个具体的事情都要管,应该在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进行决策。决策以后,就要给每个班子成员以充分的自主权,给他们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我想,这正是郭校长的管理之道,也是学校能够持续发展、历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前不久,郭校长告诉我,为了纪念学校的校庆,也为了记录老师们的探索,准备出一套书,希望我为他们写一个序言。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郭校长写序的要求。我知道,这套教育丛书所收集的文章,是一零一中学老师们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教学一线践行新课改理念、全面提升学生学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可贵探索。郭涵校长曾对我说,在出版物泛滥的今天,作为一所名校的教育丛书,确保其内在质量,让它有文化,有内涵,有看头,有看点,这是必须的。因此,她告诉我,丛书选文的标准比较高,必须是最近几年来在省市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或在省市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的方可入选。所以,这也是我走进一零一的又一次机会,学习郭校长和她的老师们的教育智慧和敬业爱岗精神的一次机会。

初次翻阅,纵览丛书中老师们的大作,确有令人有美不胜收之感。一套丛书,洋洋80万言,几乎是立体化全方位的一种展现。最近若干年来,一零一中学的老师们在学科教学,尤其是新课改理念引领下学科教学的个性化的教学思想、风格、过程与成果,在此可以窥见一斑。从中,我们更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一零一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一往情深,对教育的专注和投入——一种生命与情感的令人钦佩的专注与投入。

特别让我感到欣喜的是,整套丛书充分洋溢着与我的“新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的清香与芬芳。丛书中异彩纷呈的文章告诉我,在这里,拥有一批极具生命活力的理想的教师,他们在用心灵和智慧,温馨和激情,从事着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进而培育出、并正在培育着一批又一批理想的学生,从而保证了北京一零一中这样一所理想的品牌学校青春永驻。

与不显山不露水,悄悄坐落在圆明园中的校园一样,扎实、有序、平稳和高效,是这套丛书赠予我的另一份美丽。毋庸讳言,在今天,浮躁、浮夸与浮华,喧嚣、炫耀和躁动,正在侵蚀着教育——这本该纯净健康的肌体。此类现象,让人眼花缭乱,更让人痛心疾首。但是,透过这套丛书,我却欣喜地看到,一零一,没有这些痕迹。诚如社会舆论对一零一中的评价:这所学校既秉持其特有的传统与文化,又具有开放与包容的胸襟;它安静,和顺,不事张扬,不咄咄逼人,但又不失锐意进取,彰显的是大气、严谨与深刻;它既肩负使命,又不尚空谈;它崇尚在平静中做事,在常态中做好每一天,在常态中做好教育的每一个领域,精心呵护每一个生命稚嫩心灵的绽放,潜心培育每一个生命的健康、快乐成长;它始终注重学生潜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天长日久,形成了一零一中特有的氛围、品性与风格。这对当今中国教育而言,尤其难能可贵,尤其需要大力倡导。

一零一中,以它的本分、本色和特色,赢得了世人由衷的赞美,赢得了有口皆碑。我知道,作为一所学校,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正因为如此,它始终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所以,我要感谢郭涵校长,让我又一次走近一零一,走近一零一的老师,走近一零一精神,走近一零一文化。同时,它让我又一次思考:今日中国教育,实在需要更多的一零一,需要更多的宁静与淡定,纯真与朴素,需要更多有价值的思考与实践,需要更多的脚踏实地和孜孜以求。

真诚地祝愿一零一中学,百尺竿头更进步,书香满园竞风流!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