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贵州之五:夜郎与草海-《中国教育观察》篇

贵州之五:夜郎与草海-《中国教育观察》篇

【摘要】:9点抵达毕节市长春堡镇阳鹊沟,考察退耕还林的情况。据说,广场上的雕塑和摆设是根据夜郎墓的陪葬品原型设计的。16点半,到达威宁草海岸边。草海是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淡水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对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气候影响很大。草海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即使做了很大努力,人类的活动对草海造成的威胁仍在不断加剧。下午5点40分,在威宁县黑颈鹤大酒店举行贵州威宁草海综合治理座谈会。

早晨6点20分起床。研究今天考察的内容与细节。

上午8点半,参加论坛的部分代表随严主席一行,实地考察毕节的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这是一段长长的路程。

9点抵达毕节市长春堡镇阳鹊沟,考察退耕还林的情况。长春堡镇有45676人,国土总面积127.31平方公里,25度以上陡坡耕地面积达39814.5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2073元。据当地的同志介绍,这里一度是毕节生态环境恶化的重灾区,由于长期过度垦殖,石漠化极为严重,尤其是我们参观的阳鹊沟一带,由于结构疏松,原来经常发生山体滑坡

2003年,毕节实施了阳鹊沟片区退耕还林工程,在跨度5公里的地带上,退耕还林总面积2799.8亩,并且采取多种形式植树造林。经过5年的努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是漫山遍野的绿色。我特地走进山的深处,狠狠地吸了几口甜甜清清的空气。

然后继续赶路。中午11点半,抵达赫章县野马川镇石漠化治理点参观。

中午在赫章县用工作餐并稍事休息。我房间的对面就是县里最大的夜郎广场。在途中,有人说县里曾经有把赫章改名为夜郎的想法,不禁哑然。历史上,夜郎王的一句“汉孰与我大?”让世人贻笑千年。“夜郎自大”作为狂妄自大、 目空一切的成语典故,也是无人不知,但是,用夜郎来命名自己的城市,总觉得不是滋味。

据说,广场上的雕塑和摆设是根据夜郎墓的陪葬品原型设计的。

资料记载,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赫章“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从1958年发现第一批出土文物以来,考古部门先后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发掘古墓396座,出土文物2000余件,特别是2000年的考古发掘,涉及范围达3.5平方公里以上,发掘墓葬80多座,其中有不同时期的墓葬叠压在一起。战国、西汉、东汉时代都有大量的文物出现。出土的石、陶、玉、青铜、铁、玛瑙等不同质地的农具、生活用品、战斗兵器、装饰品及农耕画像砖、乐工图画像砖等大量文物,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独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汉文化与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但是,这个夜郎国怎么消失的,我们还不知道。我想起了同样神秘的三星堆文化,是的,人类历史的许多东西,对于我们还是未知的谜。

下午2点继续出发,3点到达威宁县马吃水村石漠化治理点参观。这里创造了退耕还林的新经验。由于平均海拔在2400米以上,土层瘠薄,土质沙化,气候干燥,水源枯竭,这里春季造林很难成活。县里技术人员和群众结合实际,改变传统的冬春造林方式,采用营养袋育苗、雨季移栽、大坑整地、专业队造林的方式,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完成荒山造林1761亩。这里的造林新方式,在全县得到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6点半,到达威宁草海岸边。这是今天的目的地,也是毕节之行的重要考察内容。一天的长途跋涉,一天的劳顿疲倦,竟然一下子烟消云散。

我们分乘小船,沿一条狭小的水道前行,岸边水草很多。

一边前行,一边看刚刚拿到手的材料。草海在威宁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侧,海拔2171.7米,现有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3米。草海是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淡水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对我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气候影响很大。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Ⅰ级重要保护湿地。这里有浮游生物8门96属207种,浮游动物69属140种;鸟类17目34科240种,数量10万余只,珍禽黑颈鹤1100多只。草海被誉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多分钟后,才来到开阔的水面,一望无边的水面上,随处可见一丛丛的水草。湖中水草丰美,正是草海名字的由来。沿途时而能看见各种水鸟或是栖息在草丛中,或是在天空翱翔,材料上介绍说,这里是世界八大候鸟越冬地之一,是“世界最佳湿地观鸟区”之一。乘一叶小舟,飘荡在草海中,远处水天相接,真的有浮游于天地间的感觉,难得地与大自然有片刻的亲近,很是惬意。(www.chuimin.cn)

除了我们的船队,只偶尔见到几位游客,不知是因为旅游旺季没有到来,还是有其他原因,大概交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最初的兴奋过后,观察也开始仔细起来,这里水质已经不太好,很浑浊,还明显能闻到腥味。

当我们的船调头往回走时,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就在我们上船不远的地方,就是威宁县城,据说这是世界上离湿地最近的城市,城里的生活垃圾、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了草海里,草海的自净能力无法承受这么大量的污染物,所以污染还有加剧的趋势。不但离县城近,而且还有14个行政村,4000余户,30000多人生活在草海区域内,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和农药也是重要污染源。

湿地是地球的肺,这是我们国家从政府到百姓近些年才认识到的问题,在此之前,我国的大量湿地都遭到了破坏。刚建国时,草海还有水面45平方公里,1958年缩小到31平方公里,1970年排湖造田,仅残存水面5平方公里,1981年贵州省政府决定恢复草海水面,1982年开始蓄水,水域恢复到25平方公里。即使做了很大努力,人类的活动对草海造成的威胁仍在不断加剧。

下午5点40分,在威宁县黑颈鹤大酒店举行贵州威宁草海综合治理座谈会。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主持座谈会,副专员许庆汇报了草海综合治理的情况。许庆原来是国家林业局的干部,五年前他曾经在这里挂职,对于这方水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现在也已经完全成为毕节的“父母官”了。

听完情况介绍,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张守攻首先发言,他说,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草海是非常宝贵的湿地资源,要把它建设好,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保护区基本数据可以看出,草海面临的人口压力实在太大,努力降低人口压力,恢复、发挥其自然生态功能最为重要。张院长建议,生态旅游开发要科学的规划,合理设计。他表示中国林科院愿意在民进中央的协调下,积极投身到草海治理与发展中来。

严隽琪主席和罗富和常务副主席在讲话中都赞成把草海列为国家的重大项目,认为应加大草海综合治理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严主席说,毕节地区在财力很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花大量资金来治理草海,把草海从仅有的5平方公里恢复到今天的25平方公里水域,很多多年不见的鸟类又出现在草海上,最近还从中央电视台看到有国家珍稀鸟类白头红鹳现身草海的报道,充分说明近年来草海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一路走来,毕节的生态治理成果让我们很震撼,我们将尽全力,为草海呼吁,为毕节的生态环境呼吁。

一天的“毕节生态之旅”结束了,从参观考察,到地方同志的情况介绍,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最大的收获是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的需求和自然承载力的矛盾,在工业革命后突显出来,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环境,反过来灾难就降到了自己的头上。胡锦涛同志在20年前领导建立毕节试验区,并且提出了“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20年来,试验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14倍,财政收入增长了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倍,贫困人口从312.2万减少到52.9万。同时,毕节的森林覆盖率从14.94%增加到35.92%,土壤侵蚀模数从5466吨每平方公里下降到3389吨每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人口出生率也由19.91‰下降到7.8‰。

我想,毕节试验区可以说是科学发展观的发源地和试验田。

晚上一直在研读关于石门坎的资料,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是一个教育的奇迹。一个西方的传教士,竟然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办起了学校、医院,建起了足球场,培养了几十名大学生

夜不能寐。我想,在那名叫柏格理的传教士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