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少有大志,常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诩。史学界则认为,他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左宗棠不仅在政治上颇多建树,在文学修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在这封写给女婿陶少云的信中,他主要讨论了学习中的立志与留心问题。左宗棠在这封信中提出了“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的观点,可谓真知卓识。......
2023-12-03
庸芳:
七月八日信接到。五哥[1]去世,已接到电报。你经重重变故,自不免悲痛,但望你以工作为重,宽心自解。五哥已属高龄,瞑目无憾。培谦因公殉职,是光荣的事。侄孙男女,望你好好抚育他们。要念到中国之有今日,是无数烈士们的鲜血凝成的。望他们学习无数先烈,都成为于国有用的人。不问成就大小,螺丝钉总要不生锈。
八叔沫若手字
七月十二日
郭沫若(1892—1978),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郭培谦是郭沫若五哥郭开佐的儿子。1938年,郭沫若在主持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时,郭培谦就曾与于立群出面创办了“群益出版社”,承印进步书刊。新中国成立后,郭培谦先后担任过《乐山报》经理、县文教科长、政协副主席、副县长等职。1962年,郭培谦在去凌云寺察看乐山大佛的维修工作时,在任家坝因公殉职。1963年,经乐山县人民委员会批准他为革命烈士。(www.chuimin.cn)
[1] 五哥:指郭沫若的五哥郭开佐,郭培谦是五哥的儿子。
郭培谦的妻子魏庸芳在经历公公和丈夫相继去世的悲痛后,在1963年7月8日后写给叔叔郭沫若,向他叙说情况的。郭沫若收到侄媳的信后,立刻就给她写了这封回信。
虽然这封信仅仅只有百余字,但是我们在信中的劝慰与鼓励之中,可以看到一位长者对后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一位共产党的高风亮节。郭沫若得知五哥和侄子去世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悲痛。但是他很好地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宽慰侄媳“以工作为重,宽心自解”。五哥逝世的消息,所有人都很悲伤,郭沫若虽然对五哥感情深厚,但却告慰晚辈“已属高龄,瞑目无憾”,体现了一位长者的宽大胸怀和豁达的生死观。
郭沫若对于侄子因公殉职的态度是:“这是光荣的事。”新中国是用无数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尽心尽力,这是他所强调的。另外,他还特别嘱托侄媳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们继承先烈们的精神,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从这些发自内心的叮咛与寄盼,可以看出郭沫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就像信尾所说:“不问成就大小,螺丝钉总要不生锈。”这也是一位共产党员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左宗棠少有大志,常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诩。史学界则认为,他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左宗棠不仅在政治上颇多建树,在文学修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在这封写给女婿陶少云的信中,他主要讨论了学习中的立志与留心问题。左宗棠在这封信中提出了“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的观点,可谓真知卓识。......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同治年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并在死后赐谥号文正,故后人称曾文正公。因此后人评价这部家书完全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023-12-03
有一次,他收到在广西象州任司理的侄子欧阳通理的来信,说他想买当地的朱砂。欧阳修给侄子回信,劝他不要买任职地方的东西。在涉及具体社会问题时欧阳修有感而发,并能就此陈述己见,他深入地分析了十二侄子通理要买朱砂一事,劝导侄子为官要清廉,要忠于职守,即“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欧阳修以自我为例,将这一道理寓于生活小事之中,明白自然地将为官清廉的重要性娓娓道来,对今天的人们亦有着不可忽视的警示作用。......
2023-12-03
柳无非是柳亚子的长女,出生于1911年,1930年年初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读过女儿的这封来信后,柳亚子在4月23日写了这封回信。在这一封父女间的通信中,柳亚子针对女儿来信中的想法,做出了自己明确的解释与及时的答复,耐心地分析了她思想上的波动,并给予了劝导。柳亚子希望女儿在处理感情与理智的关系时“要把理智来克服感情,不应该让理智为感情所克服”,这不仅是他对女儿提出的忠告,更是对所有年轻人的警醒。......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纪晓岚从小受到家人严格督促,同时也深受父亲影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问与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因此久不在家的纪晓岚首先就向妻子提出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在和妻子谈到教育子女原则时,纪晓岚认为必须要做到四戒、四宜。纪晓岚被称为一代通儒,是因其博学多才,涉猎较广,从这封家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斑。......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