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范仲淹的《与诸子及弟侄》-中华名人家书

范仲淹的《与诸子及弟侄》-中华名人家书

【摘要】:范仲淹小时候家庭贫寒但爱好学习,在他还是秀才的时候就有敢言之名,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文辞秀美,气度豁达,目前有《范文正公集》流传于世。在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佳句,正是一生爱国爱民的写照。范仲淹是政治家,也是治家典范,在范仲淹看来,治家之道首要的就是家风,范仲淹通过言传身教,子孙后代无不受益。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1]而吾亲甘旨,未尝充[2]也。今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

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3]有亲疏,然以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尚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以入家庙乎?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4],不同当言责之地。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5]矣。

京师少往还,凡见利处,便须思患。老夫屡经风波,惟能忍穷,固得免祸。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慎勿作书求人荐拔,但自充实为妙。将就大对,诚吾道之风采,宜谦下兢畏,以副士望。

青春何苦多病,岂不以摄生[6]为意耶?门才起立,宗族未受赐,有文学称,亦未为国家所用,岂年循常人之情,轻其身汩其志哉!

贤弟请宽心将息,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人好事,以光祖宗。

范仲淹(989—1052),原名朱说,字希文,祖籍彬州(今陕西省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范仲淹小时候家庭贫寒但爱好学习,在他还是秀才的时候就有敢言之名,常以天下为己任。做官后由于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仁宗皇帝提出“十事疏”,决心通过变法改革割除当时的朝政弊病,同时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开明的宋仁宗同意施行,于是著名的“庆历新政”正式开始并陆续推行。然而,新政由于触及了许多保守派权贵的利益,很快范仲淹就被贬至陕西四路任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文辞秀美,气度豁达,目前有《范文正公集》流传于世。在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佳句,正是一生爱国爱民的写照。(www.chuimin.cn)

[1] 躬执爨:整日亲自操劳。

[2] 充:吃饱肚子。

[3] 固:本来,向来。

[4] 慎于高议:小心谨慎,尽量避免高谈阔论。

[5] 取小名招大悔:博取微小的名声而招致灾祸。

[6] 摄生:摄取生命所需养分

大部分家书,尤其是像这样写给子侄、兄弟的家书都是作者在认真讲述读书、做人等各方面道理的,这封信也不例外。虽然这封信文字不多,但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丰富,如亲情宗族、谨言慎行、忍穷免祸、勤学精业、养生处事、为官清廉等,可谓是面面俱到。文中言之谆谆,且严且慈,充分显示出了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与指点,但读后让人感觉亲切有加,绝没有那些励志文章高远凛然的气象

范仲淹是政治家,也是治家典范,在范仲淹看来,治家之道首要的就是家风,范仲淹通过言传身教,子孙后代无不受益。其次子范纯仁,字尧夫,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另外范纯礼官至礼部尚书,且为人沉毅刚正,为政宽仁;范纯粹历任知州,加龙图阁直学士,沉毅有干略。一门高官,谁能说是偶然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