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不但诗文精彩,他的书信也写得极有特色,其书信大都收录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这是他写给弟弟袁香亭的一封信,是《小仓山房诗文集》中的精彩之作。[1]阿通:袁枚的儿子。可以想象,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高理想就是科举中第,而袁枚的这一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事实证明袁枚的思想是科学的。......
2023-12-03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1]而吾亲甘旨,未尝充[2]也。今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
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3]有亲疏,然以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尚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以入家庙乎?
京师交游,慎于高议[4],不同当言责之地。且温习文字,清心洁行,以自树立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5]矣。
京师少往还,凡见利处,便须思患。老夫屡经风波,惟能忍穷,固得免祸。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慎勿作书求人荐拔,但自充实为妙。将就大对,诚吾道之风采,宜谦下兢畏,以副士望。
青春何苦多病,岂不以摄生[6]为意耶?门才起立,宗族未受赐,有文学称,亦未为国家所用,岂年循常人之情,轻其身汩其志哉!
贤弟请宽心将息,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请多著功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只与同官议,莫与公人商量,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汝看老叔自来如何,还曾营私否?自家好,家门各人好事,以光祖宗。
范仲淹(989—1052),原名朱说,字希文,祖籍彬州(今陕西省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范仲淹小时候家庭贫寒但爱好学习,在他还是秀才的时候就有敢言之名,常以天下为己任。做官后由于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仁宗皇帝提出“十事疏”,决心通过变法改革割除当时的朝政弊病,同时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开明的宋仁宗同意施行,于是著名的“庆历新政”正式开始并陆续推行。然而,新政由于触及了许多保守派权贵的利益,很快范仲淹就被贬至陕西四路任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文辞秀美,气度豁达,目前有《范文正公集》流传于世。在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佳句,正是一生爱国爱民的写照。(www.chuimin.cn)
[1] 躬执爨:整日亲自操劳。
[2] 充:吃饱肚子。
[3] 固:本来,向来。
[4] 慎于高议:小心谨慎,尽量避免高谈阔论。
[5] 取小名招大悔:博取微小的名声而招致灾祸。
[6] 摄生:摄取生命所需养分
大部分家书,尤其是像这样写给子侄、兄弟的家书都是作者在认真讲述读书、做人等各方面道理的,这封信也不例外。虽然这封信文字不多,但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丰富,如亲情宗族、谨言慎行、忍穷免祸、勤学精业、养生处事、为官清廉等,可谓是面面俱到。文中言之谆谆,且严且慈,充分显示出了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关怀与指点,但读后让人感觉亲切有加,绝没有那些励志文章高远凛然的气象。
范仲淹是政治家,也是治家典范,在范仲淹看来,治家之道首要的就是家风,范仲淹通过言传身教,子孙后代无不受益。其次子范纯仁,字尧夫,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另外范纯礼官至礼部尚书,且为人沉毅刚正,为政宽仁;范纯粹历任知州,加龙图阁直学士,沉毅有干略。一门高官,谁能说是偶然现象呢?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袁枚不但诗文精彩,他的书信也写得极有特色,其书信大都收录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这是他写给弟弟袁香亭的一封信,是《小仓山房诗文集》中的精彩之作。[1]阿通:袁枚的儿子。可以想象,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高理想就是科举中第,而袁枚的这一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事实证明袁枚的思想是科学的。......
2023-12-03
在此期间,他给时任军委会驻滇干训团上校战术教官的三弟沈荃写了一封信,向他介绍自己的情况。信中提到的《长河》是沈从文1937年回到湘西,在沅水中部一个县城里住了约四个月之后写下的随记。在信中,沈从文向弟弟提及作品《长河》出版时遇到的种种困难。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沈从文的三弟沈荃。虽然写作活动受到限制与压抑,但沈从文并不气馁。......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同治年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并在死后赐谥号文正,故后人称曾文正公。因此后人评价这部家书完全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在留学期间,方声洞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第二天下午5时30分,方声洞等人在黄兴率领下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就在这场战斗中,方声洞阵亡。[4]颖:王颖,方声洞的妻子,同盟会会员。方声洞写此信时,王颖在日本。[5]旭:方声洞的儿子。为了祖国光复,为了人民的幸福,明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方声洞却义无反顾。......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