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儿子对“致良知”有个体悟的抓手,他接着解释说:“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王阳明的“良知”与万物一体之“仁”是可以划等号的。良知是生命本源性的知觉,是澄明的情欲,是精神的能量,也是意义通道。总体来说,良知是虚的,致良知的功夫确是实的。王阳明说圣人就是能够保全良知的人。王阳明的公式是:致良知就是格物。......
2023-11-16
富贵,天下之至乐;位势[1],人情之所趋。然古之智士,或山藏林窜[2],忽而不慕,或功成身退,逝若脱屣者,何哉?盖[3]居高畏其危,处满惧其盈。富贵荣势,本非祸始,而多以凶终者,持之失德,守之背道,道德丧而身随之矣。是以留侯、范蠡弃贵如遗,叔敖、萧何不宅美地。此皆知盛衰之分,识倚伏之机,故[4]身全名著,与福始卒。自此以来,重臣贵戚,隆盛之族,莫不罹[5]患构祸,鲜以善终,大者破家,小者灭身。唯金、张子弟[6],世履忠笃,故保贵持宠,祚钟昆嗣。
陆景(249—280),字士仁,吴郡吴县(今上海市松江)人,三国名将,陆机、陆云之仲兄,家族世代为江东大户,祖父陆逊官至丞相,父亲陆抗为大司马。他与弟弟陆机、堂弟陆晔都是以才能、品德著名,文章超群,身居高官,声望显赫,当时人称“河北三虎”。陆景虽然是公侯子孙,又是皇亲国戚,但是他修身好学,勤于著述,著有《典语》等。这封信是他写给子孙后人告诫他们居安思危,戒盈守谦的。
[1] 位势:地位权势。
[2] 山藏林窜:归隐山林。
[3] 盖:因为。
[4] 故:因而,因此。(www.chuimin.cn)
[5] 罹:遭受。
[6] 金、张子弟:汉之金日、张汤子弟。
陆景为了使子孙能够深刻婵地认识到荣华富贵、福祸倚伏的道理,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向子孙清晰而充分地讲述了这个道理,他还指出要“居高畏其危,处满惧其盈”,这样才能保持荣华富贵,降福子孙。其实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居安思危,戒盈守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往今来,那些曾经很有成就后来却走向失败的人都是由于没有居安思危、戒盈守谦而导致的。他们有的是因为沉醉于现在富足的生活,看不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有的是因为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知进取,认为从此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帆风顺了。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看不到问题,而是不想去解决,自欺欺人地对待客观存在的问题,看到了也说没有看到,碰到了也当没碰上,或是麻痹大意,或是有意掩盖,反正就是不想去解决,只想坐享其成,嘴边总是挂着“太平”的高调,粉饰的文章不离手,最后只能品尝“遭受祸患,结成灾祸”的苦果。我们不能像他们这样,应该学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戒盈守谦,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避开灾祸,享受太平。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为了让儿子对“致良知”有个体悟的抓手,他接着解释说:“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无诚爱恻怛之心,亦无良知可致矣。”王阳明的“良知”与万物一体之“仁”是可以划等号的。良知是生命本源性的知觉,是澄明的情欲,是精神的能量,也是意义通道。总体来说,良知是虚的,致良知的功夫确是实的。王阳明说圣人就是能够保全良知的人。王阳明的公式是:致良知就是格物。......
2023-11-16
傲是一大病,王阳明甚至觉得它是众恶之源。邹守益自我总结获贬谪“只缘轻傲二字”,王阳明鼓励他说:“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曾国藩一生在“除傲”,下过大段功夫。谦到至诚处,便是尧舜之圣。以“谦”“诚”为伴,便可“上道”。一路除去“轻傲”,便可为良知圣人。[4]温恭允塞:充满温良恭谨,德行笃实,出处同上。因此,无恤被立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
2023-11-16
在这封信中,为了使儿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刘邦不惜拿自己的行为来做儿子的反面教材,用自己的失误来教育儿子。他在信中着重指出了“勤奋学习”的观点,这不仅是对儿子刘盈的教诲,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点拨。在古代,一般的父亲都不愿意将刘邦所说的这番话在儿子面前坦白地说出来,但刘邦作为一国之君,能与儿子坦诚相待,毫不保留,是非常难得的。......
2023-12-03
继之而来的则是工作热情的消减、懈怠、错误百出,终究一事无成。非常清楚,曾国藩百般告诫诸弟与儿辈不要轻易说人短长,需戒除骄奢气,更需戒除牢骚。牢骚太甚多抑塞,不仅使自己心情抑郁,工作效率低下,更影响他人。为此,曾氏的方法是:“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2023-08-14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