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不但诗文精彩,他的书信也写得极有特色,其书信大都收录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这是他写给弟弟袁香亭的一封信,是《小仓山房诗文集》中的精彩之作。[1]阿通:袁枚的儿子。可以想象,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高理想就是科举中第,而袁枚的这一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事实证明袁枚的思想是科学的。......
2023-12-03
得鱼[1]:
寄来两张相片是最近照的。我们生活还勉强过得去。孩子们虽破破烂烂,还活泼健康,只是学校不成学校,未免麻烦!三姐下月即不再做事,因学校要结束,也许要休息半年看。为的是若要做事,必搬进城,城中住处不易得到,一般租房子必三百元一间,三间房子即近一千两。最难应付的是盗贼,防不胜防,常在警报时将一家所有搂光,那才真无办法!我学校事照常。只是在桂林出版之书,被扣被禁甚多,检查人无知识而又擅作威福,结果即不免如此。《长河》被假借名义扣送重庆,待向重庆交涉时,方知并未送去。重庆审查时去五十字,发到桂林,仍被删去数千字。按《长河》实际发表时字数看,被删去的比这数字大得多。《芸庐纪事》第三章也被扣,交涉发还,重写一次,一万字改成六千,精神早已失尽了。集子每本都必被扣数篇致无从出版。小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二千年前孔子已见及此矣,不意二千年后犹复如此。大多数教书的都有点支持不下去。米每石在千元左右,青菜也得数元一棵,应付吃住,已不容易。至若添补衣鞋,自更困难了。大家都已到了破破烂烂情形下,惟读书空气,倒反而转好起来,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读书虽不能增加收入,情绪总好多了。寒假大致有一个月可不进城,我正希望在假中把《芸庐纪事》写完,在这里印,比较方便。昆明最好的应当数太阳,一个冬天都只需穿驼绒袍子,且可从八月穿到明年三四月。这两天算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依然阳光满室。只要大写字台下烧个小火,就暖烘烘的了……
这里已见到有双身驱逐机在空中飞,惟从未在市区看到空战。乡下机场若修成功,有大规模空运时,恐将免不了有空袭发生,地方去我们住处八里十里,大致不会误投炸弹到十里外来。
家中安吉。
二哥
一月十一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字崇文,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25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沈从文20年代起蜚声文坛,与诗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杂文家鲁迅齐名。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在当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1937年8月,沈从文随清华、北大、南开等大学南下,在昆明呈贡县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给时任军委会驻滇干训团上校战术教官的三弟沈荃写了一封信,向他介绍自己的情况。(www.chuimin.cn)
信中提到的《长河》是沈从文1937年回到湘西,在沅水中部一个县城里住了约四个月之后写下的随记。在信中,沈从文向弟弟提及作品《长河》出版时遇到的种种困难。这部作品虽然写的是这个水运小镇的繁华人事,但却颇为传神地写出了农民对政府的恐惧,超越了大多数现代中国的乡土作品,也因此在出版时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刁难,对他的文稿进行了长时间的审查扣留,后来又经过大量删节、涂改后才得以发表。这一现象也从侧面展示出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专制统治。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
[1] 鱼:即得余。沈从文的三弟沈荃。
这封信写于1944年1月11日,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进入反攻阶段。沈从文由寄出的照片说起,首先道出了自己在昆明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另外重点描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详细的生存状态,“虽破破烂烂,还活泼健康,只是学校不成学校,未免麻烦”。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战争给社会、给人们生活造成破坏的愤懑与无奈。
虽然写作活动受到限制与压抑,但沈从文并不气馁。即使在“破破烂烂”的情况下,他仍然计划在寒假中把《芸庐纪事》写完,这也向我们展示出一个作家对艺术的追求和社会使命感。
沈从文在信的末尾写到了当时的战争形势,虽然在市区没有看到空战,但“乡下机场若修成功,有大规模空运时,恐将免不了有空袭发生”。这表达出他对局势变动的关心以及民生安危的焦虑。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袁枚不但诗文精彩,他的书信也写得极有特色,其书信大都收录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这是他写给弟弟袁香亭的一封信,是《小仓山房诗文集》中的精彩之作。[1]阿通:袁枚的儿子。可以想象,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高理想就是科举中第,而袁枚的这一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事实证明袁枚的思想是科学的。......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袁绍胁迫郑玄随军。到达元城县时,郑玄因病重不能前行。他担心自己一病不起,便给独子郑益恩写了这封信。对儿子,郑玄并没有进行呆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对自己一生求学经历的回忆,向其娓娓叙述了淡泊名利、一心追学的坚定志向。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这些想法,而是坦率地告诉儿子,其磊落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2023-12-03
左宗棠少有大志,常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诩。史学界则认为,他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左宗棠不仅在政治上颇多建树,在文学修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在这封写给女婿陶少云的信中,他主要讨论了学习中的立志与留心问题。左宗棠在这封信中提出了“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的观点,可谓真知卓识。......
2023-12-03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从北京返回离别十余年的湘西故里。分别后,他十分牵念妻子。这是在1934年年初,他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中向妻子描述了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的见闻和思绪。尤其是在对鸭窠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和在对“水手”、“妇人”自在生活体验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沈从文对湘西故土和湘西人民的无限热爱。沈从文本来是想在船停泊时到岸上去看看的,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不能实现。......
2023-12-03
范仲淹小时候家庭贫寒但爱好学习,在他还是秀才的时候就有敢言之名,常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文辞秀美,气度豁达,目前有《范文正公集》流传于世。在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中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佳句,正是一生爱国爱民的写照。范仲淹是政治家,也是治家典范,在范仲淹看来,治家之道首要的就是家风,范仲淹通过言传身教,子孙后代无不受益。......
2023-12-03
后经多方营救,杨继盛出狱并再度被起用,但杨继盛又开始弹劾严嵩的十条重大罪状和背叛朝廷的五大叛逆行为,最后被严嵩诬陷入狱。再次入狱的杨继盛在狱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各种酷刑让他肉裂骨折。此篇是杨继盛知道自己将被处死之前给儿子杨应尾和杨应箕写的最后一封信。人生最大的恐惧莫过于面临死亡,然而遍读杨继盛在临刑前写成的这封家书,人们根本看不出在死亡面前的他有一丝的恐惧、悔恨和犹豫。......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