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板桥全集》。[2]墨:即郑墨,字五桥,郑板桥堂弟。这封信是郑板桥在进京做官的时候写的,当时他已经48岁,比自己的堂弟大了25岁。郑板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与苏东坡的生平际遇做出对比,认识到“爱人是好处,骂人是不好处”。虽然郑板桥有时漫骂无礼,但是遇到有才能或者美好言行的人的时候也未尝不是啧啧称道,正如信中所说的:“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2023-12-03
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
郝家庄有墓田一块,价十二两,先君曾欲买置,因有无主孤坟一座.必须刨去。先君曰:“嗟乎!岂有掘人之冢以自立其冢者乎!”遂去之。但吾家不买,必有他人买者,此冢仍然不保。吾意欲致书郝表弟,问此地下落,若未售,则封去十二金,买以葬吾夫妇。即留此孤坟,以为牛眠[1]一伴,刻石示子孙,永永不废,岂非先君忠厚之义而又深之乎!夫堪舆家[2]言,亦何足信。吾辈存心,须刻刻去浇存厚[3],虽有恶风水,必变为善地,此理断可信也。后世子孙,清明上冢,亦祭此墓,卮酒、只鸡、盂饭、纸钱百陌,著为例。
郑板桥,诗人,清代最为多才多艺的文人之一,擅长写诗、绘画、填词、书法等。在这封写给堂弟的信中,他通过买墓地这一件事,讲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1] 牛眠:又称“牛眠福地”,人逝后葬得好风水福地的意思。
[2] 堪舆家:指风水先生。(www.chuimin.cn)
[3] 去浇存厚:浇:薄。厚:厚道。去浇存厚:意为去除浇薄,为人厚道。
郑板桥在信中就买墓地一事,讲到了为人应当“去浇存厚”的道理。古代人在造房子、选墓地的时候,都希望有个好风水。而郑板桥对这种封建迷信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风水先生的话,不值得相信。因为即使有不好的风水,但是只要我们为人心存善良,忠厚诚实,也会变成好的风水的。他的这些话是很有见地的。我们试想一下,古代帝王将相的墓地可是费尽心思才挑选出来的,不能不说风水很好了吧,但是却还是逃不过盗墓者的频繁造访,反倒是那些平民百姓的可以得以安息。因此所谓的善与不善之地,其实与风水并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人在生前为人正直、善良,但求无愧于心,那么死后就能安心了。
郑板桥诗、书、画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诀、真趣。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他也是最受人们称道的画家。他的这些特点在这封家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如他自己所讲的:“吾辈存心,须刻刻去浇存厚”,告诫子孙给先人上坟时,也要给旁边的孤坟摆上供品,不正如他的诗画一样,但求一个“真”字!这封家书的内容很有针对性,既讲家事,又讲道理。而且文字洗练、清新,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让人从平凡小事中感受到笔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著有《板桥全集》。[2]墨:即郑墨,字五桥,郑板桥堂弟。这封信是郑板桥在进京做官的时候写的,当时他已经48岁,比自己的堂弟大了25岁。郑板桥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与苏东坡的生平际遇做出对比,认识到“爱人是好处,骂人是不好处”。虽然郑板桥有时漫骂无礼,但是遇到有才能或者美好言行的人的时候也未尝不是啧啧称道,正如信中所说的:“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2023-12-03
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袁绍胁迫郑玄随军。到达元城县时,郑玄因病重不能前行。他担心自己一病不起,便给独子郑益恩写了这封信。对儿子,郑玄并没有进行呆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对自己一生求学经历的回忆,向其娓娓叙述了淡泊名利、一心追学的坚定志向。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这些想法,而是坦率地告诉儿子,其磊落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2023-12-03
梁启超称自己是“趣味主义者”。作为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自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与熏陶,人文学养丰厚。梁思成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眼光亦属一流。但是梁启超非常担心儿子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唯恐其“学问兴味太过单调”,所以特意写信嘱托他。梁启超对于这种情况非常担心,害怕在美国留学的儿子也变成这样。因此他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这封家书中,循循善诱地讲给赴美留学的儿子梁思成。......
2023-12-03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从北京返回离别十余年的湘西故里。分别后,他十分牵念妻子。这是在1934年年初,他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中向妻子描述了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的见闻和思绪。尤其是在对鸭窠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和在对“水手”、“妇人”自在生活体验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沈从文对湘西故土和湘西人民的无限热爱。沈从文本来是想在船停泊时到岸上去看看的,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不能实现。......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杨虎城坚持把蒋介石除掉,然而没有得到张学良的同意。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多次向蒋介石要求回国抗日,但均遭到拒绝,这封信就是他在1937年8月20日写给弟弟杨茂三的。1949年9月6日,蒋介石下令杀害杨虎城,最终杨虎城死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戴公祠,终年56岁。[8]呼尘:杨虎城的化名。......
2023-12-03
1925年3月,朱湘与刘霓君在南京结婚。这是他在海外寄给妻子的第五封信。[1]霓妹,朱湘的妻子刘霓君,在朱湘投江自杀后削发为尼,1974年病逝于昆明。朱湘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心绪,毫不避讳地告诉自己远方的妻子,这既是他真挚情感的强烈迸发,也是他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朱湘和其他相爱的人一样,也希望和自己相爱的人长相厮守。我们从这些道歉与希望中,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他与刘霓君间的深情厚爱。......
2023-12-03
作为一名父亲,林则徐在操劳国事的同时同样忘不了家中的两个儿子。在这封信的末尾,林则徐仍嘱托妻子,要多多督促两个儿子认真读书,虽寥寥数语,但深沉而伟大的父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跃然纸上。......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