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巴金致妻子萧珊的动人信!

巴金致妻子萧珊的动人信!

【摘要】:萧珊是巴金挚爱一生的妻子,原名陈蕴珍。巴金在萧珊去世后曾写道:“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连在一起。”在北京等待赴朝期间,巴金非常想念留在上海的妻儿,接连写信问候他们。8月2日,巴金写了这封信,在细致周到的关怀中表达了自己努力工作的决心。在这封信中,巴金以平和、舒缓的语言诉说了他与萧珊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与生活。

蕴珍:

信收到,好像又跟你见面了。这些天我很好,住在文协,出街时候较多。城里的朋友大都看见了,谈得很高兴。可是闲下来,就感到心烦。我来迟了,要是早来十天我已经到了开城了。现在等着办手续,说是最近可走。你想我等得多心烦。迟一天就少看见一些东西。我在这里除了看朋友外,没有什么事情。最使我心烦的就是最近几个月上海的生活把我的精神消耗得太厉害。在朝鲜七个月的印象似乎全给磨光了。我想从事创作是因为我心中有许多感情,我非写出一部像样的东西来才不白活,否则死也不会瞑目。至于别人的毁誉我是不在乎的。但要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工夫,忙对我创作没有妨碍。可是像平明那样的人事纠纷或者舒服的生活会使我写不出东西来的。老实说,我不愿意离开你们,但为了创作,我得多体验生活,多走多跑。我喜欢孩子,看见别人的孩子,就想到自己的孩子……

冰心已回来,见到一面,她的孩子都长大了。她问到你。梅尘未见到。东西送去了。译生见到,她和家宝都听见骏祥讲起小棠跌下楼的事,其实这是两年前的事了。徐成时也见到了,他陪我去国际书店买了批法文书。不过他一天工作多,睡眠不足,因此对小孩不大感兴趣。他的岳母来替他照应小孩。信写到一半,就被客人来耽误了。我一天很忙,其实没有事情。北京热。我晚上十二点睡,早晨八点起床,生活较有规律,身体不会坏。问候妈和十二妹。小林、小棠好。

祝好!

芾甘

八月二日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祖籍浙江嘉兴。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萧珊是巴金挚爱一生的妻子,原名陈蕴珍。巴金在萧珊去世后曾写道:“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连在一起。”(www.chuimin.cn)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2年2月,任全国文联组织的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的巴金,组织文学、艺术工作者18人进入朝鲜前线访问学习。为了深入生活,创作更优秀的作品,1953年,他再次前往朝鲜采访。7月26日,他离开上海来到北京等待赴朝。在北京等待赴朝期间,巴金非常想念留在上海的妻儿,接连写信问候他们。8月2日,巴金写了这封信,在细致周到的关怀中表达了自己努力工作的决心。

[1] 萧珊(1918—1972),女,原名陈蕴珍,乳名长春,鄞州区人。巴金之妻。1936年至上海,入爱国女子中学读书,参加学校戏剧演出,扮演话剧《雷雨》中的四凤,进而结识进步人士。同年始认识巴金,在巴金的鼓励下,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在伤兵医院》发表于茅盾主编的《烽火》杂志。毕业后考取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4年5月,在贵阳与巴金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上海文学》、《收获》编辑,兼文学翻译。病逝上海。

在这封信中,巴金以平和、舒缓的语言诉说了他与萧珊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与生活。虽然只是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倾诉,没有多少甜言蜜语,但却蕴含着相互牵挂的温馨与幸福。

巴金胸怀远大理想,他并没有沉迷于儿女情长之中,而是始终以创作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不懈地去奋斗、追求。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证,在信中向妻子重点讲述了自己对创作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创作是件艰苦的事情,他认为:要想“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必须能够“吃很多苦,下很多工夫。”为此,他希望自己能够摆脱人事纠纷或舒适环境的羁绊,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多体验生活,多走多跑。另外他还强调了“我想从事创作是因为我心中有许多感情”和“别人的毁誉我是不在乎的”的创作动机,表现出他执着的人生信念和坚定不移的可贵品质。

巴金做人与做事的一贯原则是:“别人的毁誉我是不在乎的”,这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遇到的不可能只有鲜花与掌声,有时也会遇到狂风和骤雨。但是只要我们坚定心中正确的信念,不管外界的是非纷扰,不盲从别人,就一定能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这和庄子所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的道理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告诫人们不因名誉而勉励进取,不因非议而沮丧不前,坚定自己的信心,轻视外在的荣辱,从而达到辨明荣辱的境界。今天,我们在重温巴金这封家书的同时,应该牢记他讲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