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从北京返回离别十余年的湘西故里。分别后,他十分牵念妻子。这是在1934年年初,他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中向妻子描述了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的见闻和思绪。尤其是在对鸭窠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和在对“水手”、“妇人”自在生活体验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沈从文对湘西故土和湘西人民的无限热爱。沈从文本来是想在船停泊时到岸上去看看的,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不能实现。......
2023-12-03
最亲爱的惠呵:
我们又要离别了!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或者不高兴吧!
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比[1]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征他乡了。
为了你的寂寞,为了你的思念,千里外的我,暂时停了救国的工作,越津浦跨淮南,到达别离一载的故乡来。二月来的团聚欢谈,畅言国事,解释问题,你的政治水准提高了,民族意识加强了,革命的阵营中,增加一位健将了。
畸形发展的中国,教育不普及,人民的知识简单,而妇女尤甚,只要家而不顾国。大难当头,应踊跃赴前线杀敌,而妇女们阻碍其夫或其子之伟志。希望你将[2]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宣传和教育她们,使伊等知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国之不存家何在”?使她们不致含泪终日,倚门遥望前线上的夫、子早日归来呢!(望胜利归来)
惠,最亲爱的人,你是妇女中的先进者,对于我这次的外出,请不要依恋,要知道你爱人的走,不是故意地抛弃你,而是为着革命,为着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啊!
家庭经济之困难,生活之痛苦,我是深知的。要革命成功,须经过困难艰苦的阶段,当此环境中是要立定脚跟,具坚强之意志,任何之外诱,不可动摇的,“国危见忠臣”,在困难中锻炼成真正的革命者啊!
富贵反多忧,钱是要人用,不要给钱用了人,在此抗战时,多少富翁成寒士,由此看来,金钱不足恃也。对于穷人要客气,要同情他;对富人也要与对普通人一样;对于守财奴,少与之来往,因为他只认钱,不认人,这些人不要看起他,但与之面子往来而已。
惠呵,我们要认清时代,当此革命时期,家庭衣食可维持就够了,不要有其他念头,要知道整千整万的难民,千百万的劳苦大众,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呵!人生是要作伟大事业,而不是做了金钱的奴隶呵!太看重金钱的人是最污脏的,不要与之往来。
爱人呵,你在无事的时候,多多阅读书报,可使你知识进步,多多想工作的方法,切不要空想,也不要太挂念在外的我,劳神伤身,于事无益。好好教养二个小孩,切忌打骂。处家事,对外人,言语态度等事,可参考我的日记和通信,要切实的做,不然我的心思枉费了。请你真正的做吧,否则,太对不起在外的人呢!
最亲爱的人,你不要太念我,你的厚情我是知道的,我不是个薄情的人,请你放心,决不辜负你的热情呵!
在外的我,身体自知珍重,一切当知留心,请你安心在乡努力妇女解放的事业,成为女英雄,我在外对革命之伟业亦更加努力呵!别了,别了!
此致(www.chuimin.cn)
敬礼
(民国)廿八、十一、廿八
群于舒百
胡孟晋(1912—1947),烈士,安徽舒城人,20世纪30年代毕业于师范学校,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转战安徽、江苏两地,后又随新四军北撤,1947年逝世于河北。1939年,他从前线回乡与妻子短聚,临别时给妻子留下了这封语重心长、情感浓烈的信件。
1939年11月28日,在结束了家乡舒城的两个月假期后,作为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秘书的胡孟晋将返回前线。临行前,他面对依依不舍的妻子,强忍离别伤痛,尽力安慰、鼓励妻子,并留下这封感人肺腑的辞别书。
胡孟晋自1938年春别妻离子,投笔从戎后,饱受思念的折磨与煎熬。夫妻离散,自是倍感无奈和依恋。在这封写给妻子的信中,字里行间充溢着夫妻间炽热的爱,抒发着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人的关切。同时,对于妻子作为革命伴侣的进步思想,胡孟晋寄予了很大期望,时时以“舍小家,顾国家”的道理与妻子共勉。
[1] 原信无“比”字,后添加。
[2] 信为“何”,改为“将”。
在写这封信的前几天,胡孟晋在家乡精心帮妻子草拟了一份《妇女抗敌协会讲演词》来支持妻子工作。“要革命成功,须经过困难艰苦的阶段,当此环境中是要立定脚跟,具坚强之意志,任何之外诱不可动摇的”。这是胡孟晋在面对家中贫苦的生活对妻子的安慰和鼓励,他还对妻子说:他一如既往地支持爱妻积极参加妇女抗敌协会的各项工作。
中国妇女大多“只要家而不顾国”,甚至“阻碍其夫或其子之伟志”,这是我们的社会现状,但是在信中,胡孟晋勉励妻子要做抗日的先锋,将无知识的妇女组织起来,宣传和教育她们,使她们知道“国之不存家何在”的道理。为了革命成功和民族独立,我们所有人无论男女
都应该起来抗争,另外他还细致地在讲演词后附了“讲演注意事项”,目的就是为了让妻子的讲演达到最佳效果。而张惠也没有辜负丈夫的期待,在家乡的妇女抗敌协会中积极组织工作,而且在丈夫牺牲后又独立承担起全部家务,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成人。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从北京返回离别十余年的湘西故里。分别后,他十分牵念妻子。这是在1934年年初,他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中向妻子描述了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的见闻和思绪。尤其是在对鸭窠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和在对“水手”、“妇人”自在生活体验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沈从文对湘西故土和湘西人民的无限热爱。沈从文本来是想在船停泊时到岸上去看看的,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不能实现。......
2023-12-03
后经多方营救,杨继盛出狱并再度被起用,但杨继盛又开始弹劾严嵩的十条重大罪状和背叛朝廷的五大叛逆行为,最后被严嵩诬陷入狱。再次入狱的杨继盛在狱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各种酷刑让他肉裂骨折。此篇是杨继盛知道自己将被处死之前给儿子杨应尾和杨应箕写的最后一封信。人生最大的恐惧莫过于面临死亡,然而遍读杨继盛在临刑前写成的这封家书,人们根本看不出在死亡面前的他有一丝的恐惧、悔恨和犹豫。......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章炳麟,晚清时候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这封信就是他在被软禁期间写的,随着一件自己的旧衣服一起寄给了新婚不久的妻子汤国黎。章炳麟的这封信虽然没有一般给妻子的信的那种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但是我们在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到他那种对妻子的深沉的爱恋与思念,同时这封信也寄托了他对革命事业成功的无限向往与期待。章炳麟对于生与死的态度是非常达观的。......
2023-12-03
袁枚不但诗文精彩,他的书信也写得极有特色,其书信大都收录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这是他写给弟弟袁香亭的一封信,是《小仓山房诗文集》中的精彩之作。[1]阿通:袁枚的儿子。可以想象,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高理想就是科举中第,而袁枚的这一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事实证明袁枚的思想是科学的。......
2023-12-03
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袁绍胁迫郑玄随军。到达元城县时,郑玄因病重不能前行。他担心自己一病不起,便给独子郑益恩写了这封信。对儿子,郑玄并没有进行呆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对自己一生求学经历的回忆,向其娓娓叙述了淡泊名利、一心追学的坚定志向。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这些想法,而是坦率地告诉儿子,其磊落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2023-12-03
左宗棠少有大志,常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诩。史学界则认为,他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左宗棠不仅在政治上颇多建树,在文学修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在这封写给女婿陶少云的信中,他主要讨论了学习中的立志与留心问题。左宗棠在这封信中提出了“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的观点,可谓真知卓识。......
2023-12-03
福州、厦门响应广州起义计划就是林觉民回到福州后与同盟会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等人秘密会商布置的。在刚开始参加革命的时候,林觉民就已经下定舍身报国的决心。报效国家与夫妻恩爱两种感情,重合交错,取舍之间更加凸显出林觉民忧国忧民的精神。林觉民在被押期间,曾经滴水不进,最后泰然自若地走向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岁。[1]意映卿卿:意映,林觉民妻子的名字。......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