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六妹子[1]:
五月九日和十四日的信都接到了,我现在只等款,款一来,马上就走。这封是最后的飞机信,此后还是每星期一给你信,你可以不必回信。若我的船位定好了,你可由飞机递到各埠船公司转给我。
写信给老太爷[2],我自从到这里来,一步也没走开,没什么可报告的。许多地方应当去的都还没去。上星期赶着雨季之前到阿前多和伊罗去参拜佛教遗迹,用了一百元左右。在伊罗洞外约十里的丛林中遇见一只约一丈长(连尾巴)的大豹,险些性命丢给豹做大餐。那天(五月廿七)在道上遇见许多小野兽,因为洞离城市十七英里,我同一个学生坐马车去底,马车走三点钟才到。回来时,日已平西,过那丛林,已不见太阳,正是猛兽出来找吃的时候。车上三个人,一面走一面谈,忽然车夫嚷说:“看!老虎在道上走!怎办?”那时已是黄昏后,幸亏是月明时候,车夫也有经验,他说:“坐定了,提防着!”把马鞭了一下,走近那大豹约十码之地,车夫鞭车篷,发出大响声。那豹一双大眼睛看着我们,摇着尾巴,慢慢走到溪边去了。车夫看的是老虎,我看的是豹,可惜光不足,不然照一张相片回家,多么有意思!当时并不觉危险,事后越想越玄,几乎晚上都睡不着,回家躺了好几天。那同走的学生太不关心,在走以前,我买了一本指导书(本地文)教他先看,看明白了再走,他没看。到那晚上,回家,他才翻起来看,说:“指导书里也说在太阳未落山以前就得离开洞口,道上时常有野兽来往。”我听了,真是有气。印度人底不负责任,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还有一种爱占便宜底习惯,更令人看不惯。这宿舍,因为暑假,只住着四个人(连我算),那三个人,短什么东西,都到我屋里来借、来取,像我是他们底管家。胰子、牙膏、洋蜡、墨水、邮票、信封、信纸等等,凡日用所需,应备底都不自己去买,等我买回来,他们要现成。有时自己有,留着,先用别人底。有一天,出门,用旱伞,那个女学生底哥哥来说:“请把旱伞借我使使。”我说:“我底旱伞有一点破,不好使,你还是使你自己的罢。”因为我知道他有。他说:“我底也有点破,反正你是要修理底,多裂一点,并不多花钱。”从我手里硬夺过去。你说世上真有这样人!出门去玩,吃东西,坐车,若是用他们的钱,回家一个子也算得清清楚楚,若是用我底,就当我请了客!在这里住底,个个家里都是十几廿万家事底子弟,还是这样酸,其他可想。所以这几个月,住在此地,天天都有气,我又面软,不便说什么,又不愿意得罪他们,这使他们想着我比他们更有钱。
燕京底房子,是不是“四美轩”或“三松堂”后面底那座?没自来水,所以把现在的抽水机移出去,钱要燕京花,把那水机送燕京都可以,但要高水池和水管。海甸地低,用不着打多深,所以水柜可以放在房顶上。
《藏经》消息又沉了[3],我想还是找李镜池,分期交款办法本可以办,你主张(一次交款)不成,也许他们不要了,你可写信到上海。叫有骞先把书寄去,我到广州再同镜池交涉,或是你写信给镜池,应许他分期交款,看他怎回答。那书不卖,恐怕以后越难出去。日本金水跌得低,他们也许可以直接去订。
我定十五六离开此地,到孟买去定船。看这光景,是不能游历了。到现在钱还没来,教我真没办法。这次买船票先到香港,广州再住几天,转回漳州,把几盆兰花带回来。我还要到南京去,找几个朋友。所以顶快也得七月中才能到家。
我身边只剩下三百卢比,若买三等票,也可以到香港。这两天就得定船位,下星期若钱还不来,真得定三等。日本船便宜,可不敢坐。欧洲船三等,不晓得怎样,还得打听。如有关国总统船,三等也可以。大概我会搭三等回家,我想我没来由借钱坐二等。
再谈吧。
地山
六月九日(www.chuimin.cn)
许地山(1894—1941),知名作家,笔名落华生。在文学创作中,他把宗教的赎世观念同世俗的浪漫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大部分作家致力于现实描写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风格。沈从文曾说过:“在中国,以异教特殊民族生活,作为创作基本,以佛经中邃智明辨笔墨,显示散文的美与鲜,色香中不缺乏诗,落华生为最本质的使散文发展到一个和谐的境界的作者之一。”
1929年5月1日,许地山与周俟松喜结伉俪。婚后两人互相体贴,相敬如宾,但因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常因一些生活琐事发生争吵。1933年秋,许地山与妻子赴广州中山大学讲学,之后绕道台湾探亲。其间两人又发生口角,周俟松一气之下返回北京,许地山则远赴印度考察宗教。
1934年5月,周俟松连续给丈夫写了两封信,询问他的近况。6月9日,许地山给妻子写了这封回信,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生活和计划。
[1] 六妹子:指周俟松。
[2] 老太爷:似指周俟松之父。
[3] 《藏经》消息又沉了:即《大藏经索引》一书的出版事暂时搁浅。
这封信是作者在赴印度考察途中写的,虽然充满了异域风情,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关于自己在伊罗洞外丛林中遇见大豹的危险经历,许地山在信中以幽默诙谐的语气向妻子讲述了出来,展现了他开朗健谈的个性特点。虽然人们以特有的智慧头脑沉着应对过去了野兽的威胁,在最后安全脱险,但这也使得许地山清楚地看到了印度同伴不负责任的办事态度。同时,他又以借东西为例,向妻子表达了他对印度人“爱占便宜底习惯”的深深不满。
虽然身在国外,但对于国内的事情许地山也一直惦记着。就连水柜的放置问题,他也对其位置和用具向妻子做了详细地叙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的惦念,展现了他对家庭的强烈责任心。
许地山在1926年回国后,任燕京大学及宗教学院教授时编辑的宗教书籍《大藏经索引》,即信中提到的《藏经》,一直没能出版。在这封信中,许地山再一次与妻子商量《藏经》一书的出售情况,希望可以尽早卖出去。这样他们既能获得经济来源,又能够将自己的研究公布于世,体现了一位学者的良苦用心。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袁枚不但诗文精彩,他的书信也写得极有特色,其书信大都收录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这是他写给弟弟袁香亭的一封信,是《小仓山房诗文集》中的精彩之作。[1]阿通:袁枚的儿子。可以想象,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高理想就是科举中第,而袁枚的这一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事实证明袁枚的思想是科学的。......
2023-12-03
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袁绍胁迫郑玄随军。到达元城县时,郑玄因病重不能前行。他担心自己一病不起,便给独子郑益恩写了这封信。对儿子,郑玄并没有进行呆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对自己一生求学经历的回忆,向其娓娓叙述了淡泊名利、一心追学的坚定志向。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这些想法,而是坦率地告诉儿子,其磊落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2023-12-03
左宗棠少有大志,常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诩。史学界则认为,他是自唐太宗以后对国家领土贡献最大的人物。左宗棠不仅在政治上颇多建树,在文学修养方面也是一代大家。在这封写给女婿陶少云的信中,他主要讨论了学习中的立志与留心问题。左宗棠在这封信中提出了“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须随时随事,留心著力为要”的观点,可谓真知卓识。......
2023-12-03
在此期间,他给时任军委会驻滇干训团上校战术教官的三弟沈荃写了一封信,向他介绍自己的情况。信中提到的《长河》是沈从文1937年回到湘西,在沅水中部一个县城里住了约四个月之后写下的随记。在信中,沈从文向弟弟提及作品《长河》出版时遇到的种种困难。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享年86岁。沈从文的三弟沈荃。虽然写作活动受到限制与压抑,但沈从文并不气馁。......
2023-12-03
作为一名父亲,林则徐在操劳国事的同时同样忘不了家中的两个儿子。在这封信的末尾,林则徐仍嘱托妻子,要多多督促两个儿子认真读书,虽寥寥数语,但深沉而伟大的父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跃然纸上。......
2023-12-03
后经多方营救,杨继盛出狱并再度被起用,但杨继盛又开始弹劾严嵩的十条重大罪状和背叛朝廷的五大叛逆行为,最后被严嵩诬陷入狱。再次入狱的杨继盛在狱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各种酷刑让他肉裂骨折。此篇是杨继盛知道自己将被处死之前给儿子杨应尾和杨应箕写的最后一封信。人生最大的恐惧莫过于面临死亡,然而遍读杨继盛在临刑前写成的这封家书,人们根本看不出在死亡面前的他有一丝的恐惧、悔恨和犹豫。......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