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期间,方声洞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第二天下午5时30分,方声洞等人在黄兴率领下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就在这场战斗中,方声洞阵亡。[4]颖:王颖,方声洞的妻子,同盟会会员。方声洞写此信时,王颖在日本。[5]旭:方声洞的儿子。为了祖国光复,为了人民的幸福,明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方声洞却义无反顾。......
2023-12-03
小莲蓬而小刺猬:
现在是三十日之夜一点钟,我快要睡了;下午已寄出一信,但我还想讲几句话,所以再写一点。
前几天,董秋芳[1]给我一信,说他先前的事,要我查考鉴察。我那有这些工夫来查考他的事状呢,置之不答。下午从西山回,他却等在客厅中,并且知道他还先向母亲房里乱攻,空气甚为紧张。我立即出而大骂之,他竟毫不反抗。反说非常甘心。我看他未免太无刚骨,然而他自说其实是勇士,独对于我,却不反抗。我说我却愿意人对我来反抗,他却道正因如此,所以佩服而不反抗者也。我也为之好笑,乃笑而送出之。大约此后当不再来缠绕了罢。
晚上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为孙祥偈翻电报之台[2],一个是帮我校《唐宋传奇集》[3]之魏[4],同吃晚饭,谈得很畅快。和上午之纵谈于西山,都是近来快事。他们对于北平学界现状,俱颇不满。我想,此地之先前和“正人君子”战斗之诸公,倘不自己小心,怕就也要变成“正人君子”了。各种劳劳,从我看来,很可不必。我自从到北平后,觉得非常自在,于他们一切言动,甚为漠然;即下午之面斥董公,事后也毫不气忿,因叹在寂寞之世界里,虽欲得一可以对垒之敌人,亦不易也。
小刺猬,我们之相处,实有深因,它们以它们自己的心,来相窥探猜测,那里会明白呢。我到这里一看,更确知我们之并不渺小。
这两星期以来,我一点也不颓唐,但此刻遥想小刺猬之采办布帛之类,豫为小小白象经营,实是乖得可怜,这种性质,真是怎么好呢。我应该快到上海,去管住她。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他们在婚后一直没有时间回家探望母亲,只是给母亲寄过合影照。1929年5月,由于许广平已有身孕,行动不便,鲁迅只好只身北上,去北平看望自己的母亲。鲁迅与远在上海的妻子分别后,十分牵挂她,于是便经常给她写信询问有关情况,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写好几封信。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1929年6月3日,鲁迅携带了一些书籍和许广平产后需要食用的小米,在友人的送别声中,告别年迈的母亲,回到了妻子身边。
[1] 董秋芳:浙江绍兴人,鲁迅的学生。(www.chuimin.cn)
[2] 台:即台静农。
[3] 《唐宋传奇集》:鲁迅辑录并考证,共八卷,卷末附有他写的《稗边小缀》。1927年9月10日在广州校毕,并写了《序例》。上册于1927年、下册于1928年由北新书局出版。
[4] 魏:即魏建功,字天行,江苏如皋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辅仁大学讲师,北京大学教授。
在这封信中,我们看不到“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看到的只是他对妻子平淡地叙述生活琐事,但是从这些或细碎或隐秘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品味出两人感情的历久弥笃,思想的波动与变迁。
鲁迅在信的开头称自己的妻子为“小莲蓬而小刺猬”,热情亲昵。这是因为当年鲁迅先生在北京时,曾经买过一个石刻的刺猬,用来镇纸。鲁迅先生对浑身是刺的刺猬非常喜欢,因而私下将“小刺猬”作为对恋人的爱称。“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而且在莲蓬旁边还有一首诗:“并头曾忆睡香波,老去同心住翠窠。甘苦个中依自解,西湖风月味还多。”将自己的无限的相思、爱恋之情寄托在了这首诗中。从此,鲁迅对妻子的昵称也变成了“小莲蓬”。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许广平不仅被鲁迅视为自己的亲密爱人,更将她看作并肩作战的同志。在信中,他将爱憎鲜明地表达出来,毫不隐瞒自己的感情。而他性格的另一面,即耿直性格、率真感情的自然流露可以在其对于董秋芳的不理睬,甚至因为董向母亲房中“乱攻”而大骂之,以及在和台静农、魏建功相谈之时的快慰中表现出来。同时,鲁迅认为“在寂寞之世界里,虽欲得一可以对垒之敌人,亦不易也”,谈到自己对于别人的一切言动时也是持“甚为漠然”的态度,抒发了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忧虑。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在留学期间,方声洞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第二天下午5时30分,方声洞等人在黄兴率领下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就在这场战斗中,方声洞阵亡。[4]颖:王颖,方声洞的妻子,同盟会会员。方声洞写此信时,王颖在日本。[5]旭:方声洞的儿子。为了祖国光复,为了人民的幸福,明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方声洞却义无反顾。......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同治年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并在死后赐谥号文正,故后人称曾文正公。因此后人评价这部家书完全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1929年5月1日,许地山与周俟松喜结伉俪。1933年秋,许地山与妻子赴广州中山大学讲学,之后绕道台湾探亲。其间两人又发生口角,周俟松一气之下返回北京,许地山则远赴印度考察宗教。6月9日,许地山给妻子写了这封回信,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生活和计划。在这封信中,许地山再一次与妻子商量《藏经》一书的出售情况,希望可以尽早卖出去。......
2023-12-03
袁枚不但诗文精彩,他的书信也写得极有特色,其书信大都收录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这是他写给弟弟袁香亭的一封信,是《小仓山房诗文集》中的精彩之作。[1]阿通:袁枚的儿子。可以想象,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高理想就是科举中第,而袁枚的这一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事实证明袁枚的思想是科学的。......
2023-12-03
纪晓岚从小受到家人严格督促,同时也深受父亲影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问与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因此久不在家的纪晓岚首先就向妻子提出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在和妻子谈到教育子女原则时,纪晓岚认为必须要做到四戒、四宜。纪晓岚被称为一代通儒,是因其博学多才,涉猎较广,从这封家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斑。......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