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的儿子刘歆也是经学家、目录学家,父子两人曾同校皇家藏书。在这封信中,父亲刘向借用了董仲舒的两句话“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和“贺者在门,吊者在闾”,告诫儿子要居安思危,在官途顺畅时,要保持忧患意识,办事要勤谨认真。正因为担心儿子年少得志,受福骄纵,刘向才写了这封家书给其作为警示。......
2023-12-03
意映卿卿[1]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2]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3],称心快意,几家能彀[4]?司马春衫[5],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6]也。语云[7],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8]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9]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10]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11]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12]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率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13]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14],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15]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之心悲,盖不能以寸管[16]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17]从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18],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19]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20]而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象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21]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22]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23],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24]!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未[25]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他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福州、厦门响应广州起义计划就是林觉民回到福州后与同盟会福建支部总干事林斯琛等人秘密会商布置的。3月19日,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3月24日,他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弱妻稚子,思绪翻涌,不能自已,于是挥泪疾书,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深爱意,以及坚决推翻清政府黑暗统治的决心。
在刚开始参加革命的时候,林觉民就已经下定舍身报国的决心。信中他对妻子的第一句话就是:“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虽然为了推翻封建帝制,他可以义无反顾地献身,但是仍然抛不下心中的骨肉亲情。无论是在“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细节中,还是在对“窗外疏梅筛月影”时“并肩携手”的回忆中,都能看出他对爱妻难舍难分的一往情深。
为了“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即使他无法忘记妻子,希望与她“相守以死”,却也不得不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选择以“天下人为念”而“勇于就死”,无所畏惧地投身到反对封建帝制的武装斗争中去。报效国家与夫妻恩爱两种感情,重合交错,取舍之间更加凸显出林觉民忧国忧民的精神。为了国家的前途他勇于奋斗,勇于牺牲,正如他对战友郑烈所说的那样:“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唯一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今试以余论,家非有龙钟老父、庶母、幼弟、少妇稚儿者耶,顾肯从容就死,心之摧,割肠之寸断,木石有知,亦当为我坠泪,况人乎。”他还说:“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
临终前的林觉民除了这篇诀别书以外,还给父亲留下了一封诀别家书,是他用从网篮里取出的一张英文作业纸写的,上面写道:“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也!”寥寥数语,表达了他公而忘私、舍家为国的高尚情怀和杀身成仁的坚定信念。
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跟随黄兴一起攻入了广州总督衙门,并且纵火焚烧掉了督署。冲出督署后,他们又转攻督练所,但是在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林觉民因为受伤力尽而被俘。但是当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审讯他时,他仍然“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以笔代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林觉民在被押期间,曾经滴水不进,最后泰然自若地走向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岁。
[1] 意映卿卿:意映,林觉民妻子的名字。卿卿,旧时夫妻间的爱称,多用于对女方的称呼。
[2] 竟书:写完。
[3] 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比喻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
[4] 彀:同“够”。
[5] 司马春衫:“春衫”应为“青衫”,参见《琵琶行》。这里表达自己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情。
[6] 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www.chuimin.cn)
[7] 语云:古语说。
[8] 充:扩充。
[9] 体:体谅,体察。
[10] 永福:永久的幸福。
[11] 与:与其。
[12] 禁:禁受。
[13] 望曰:农历每月十五日。
[14] 切切:形容私语时低微细小的声音。
[15] 有身:怀孕。
[16] 寸管:笔的代称。
[17] 第:但。
[18] 眼成穿而骨化石:这里用来形容夫妇离别两地相思的痛苦。
[19] 钟情:多情。
[20] 率性就死:毅然踏上死地。
[21] 意洞:林觉民的字。
[22] 后曰:今后的日子。
[23] 偶我:以我为配偶。
[24] 嗟夫:表示感叹。
[25] 辛未:应是“辛亥”,此书作于黄花岗起义前三天的1911年4月24日,即农历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27日,与辛亥革命在武昌取得成功在同一年。此处作“辛未”为烈士笔误。
这篇《与妻书》是在林觉民死后由他的朋友寄给他的妻子陈意映的。当时陈意映收到的这封家书是写在一块白色的正方形手帕上的。小小的手帕,婉转千余字的家书,可谓是字字情深、句句意重。林觉民临终前的这封家书,以缠绵之情回想夫妻间的爱情生活,以激昂之心直陈为天下捐躯的宏愿,儿女情长和报效国家被他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追求正义与真理,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刘向的儿子刘歆也是经学家、目录学家,父子两人曾同校皇家藏书。在这封信中,父亲刘向借用了董仲舒的两句话“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和“贺者在门,吊者在闾”,告诫儿子要居安思危,在官途顺畅时,要保持忧患意识,办事要勤谨认真。正因为担心儿子年少得志,受福骄纵,刘向才写了这封家书给其作为警示。......
2023-12-03
胡孟晋自1938年春别妻离子,投笔从戎后,饱受思念的折磨与煎熬。同时,对于妻子作为革命伴侣的进步思想,胡孟晋寄予了很大期望,时时以“舍小家,顾国家”的道理与妻子共勉。在写这封信的前几天,胡孟晋在家乡精心帮妻子草拟了一份《妇女抗敌协会讲演词》来支持妻子工作。这是胡孟晋在面对家中贫苦的生活对妻子的安慰和鼓励,他还对妻子说:他一如既往地支持爱妻积极参加妇女抗敌协会的各项工作。......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明朝灭亡后,柳如是劝曾是明朝重臣的钱谦益以死殉节,钱谦益推托不允,柳如是于是奋身投入荷花池,结果自杀未遂被家人救出。初读这封信,我们不禁惊叹于柳如是的文采,难怪一代才子钱谦益会对她如痴如醉。然而有了柳如是之后,钱谦益则成了历史上尴尬、苦涩的人物之一。在信中,柳如是一再规劝钱谦益急流勇退,保持气节,尽享齐人之福。......
2023-12-03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同治年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并在死后赐谥号文正,故后人称曾文正公。因此后人评价这部家书完全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