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林则徐致妻子郑氏的家书

林则徐致妻子郑氏的家书

【摘要】:作为一名父亲,林则徐在操劳国事的同时同样忘不了家中的两个儿子。在这封信的末尾,林则徐仍嘱托妻子,要多多督促两个儿子认真读书,虽寥寥数语,但深沉而伟大的父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跃然纸上。

此次进京陛见,本拟乞假归里[1]祭扫。不料于十一月十五日,钦奉谕旨使粤,查办海口事件。于二十三日陛辞出京,经由直隶、山东,皆无停滞,惟江西途次[2],连遇大雪,河冻泥泞,水陆均未能趱行;比及雪霁[3],加紧前进,直至正月下旬,始抵粤省。仰仗天威所被,震慑民夷,是以驻省年久之夷商喳吨,惊闻特派查办之旨,即请牌下澳,附搭港脚英船回国。伶仃洋趸船内有港脚基船,及咪利坚国[4]、小吕宋[5]等,共夷船十八只.亦一同起碇开行。惟思夷情诡谲,既有鸦片在船,未必遽甘回国[6],乘其计穷思遁,趁势尽行驱逐,以为正本清源之计。不过兹事体大,未敢擅专,业已专折奏请谕令师船,驻泊洋面,堵截夷船售私。若能将夷船驱逐尽净,则鸦片之来源断绝,禁烟较易奏功矣。

家中大小平安否?两儿读书,尔亦当留意督促焉。

元抚手谕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少时虽家境贫寒,但家人仍供应其读书,不负众望的林则徐于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林则徐40年的为官生涯中,他坚持廉洁奉公、“经世自励”,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林则徐是一位讲究读书“经世致用”的人,晚清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中就有林则徐。中国历史最著名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就是林则徐领导发起的。1838年,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偷运鸦片,林则徐上奏道光皇帝总结过去禁烟的失败教训,并警告说:“流毒于天下,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皇帝深为震惊,连续八次接见林则徐,林则徐趁机向皇帝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1838年12月31日,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制广东水师,前往广东禁烟并节查办海口。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在这场禁烟运动中,林则徐指挥了抗英斗争,坚决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这封信是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给远在福建家乡的妻子郑氏写的平安家书,同时在信中林则徐也介绍了自己的行程以及对禁烟问题的看法。

[1] 归里:回家乡。

[2] 途次:停留,住宿。(www.chuimin.cn)

[3] 雪霁:就是雪停了,天晴了。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4] 咪利坚国:即美利坚国,美国。

[5] 小吕宋:即菲律宾。

[6] 未必遽甘回国:肯定不会甘心情愿回国。

林则徐是忠君、爱国的典范,在他受命担当禁鸦片的钦差大臣后,一路马不停蹄,从紧凑的行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忠于国事、恪尽职守的精神。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林则徐主张禁烟是有充足准备的,因为他意识到一旦外商走私鸦片船只被驱逐,外国人肯定不甘心,因此他打算“乘其计穷思遁,趁势尽行驱逐,以为正本清源之计”,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待禁烟问题上,林则徐是以国家的长远利益为重的。

禁烟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而教育子女则是关乎家庭前途的大事。作为一名父亲,林则徐在操劳国事的同时同样忘不了家中的两个儿子。在这封信的末尾,林则徐仍嘱托妻子,要多多督促两个儿子认真读书,虽寥寥数语,但深沉而伟大的父爱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