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顾颉刚致女儿顾谖的亲笔回信

顾颉刚致女儿顾谖的亲笔回信

【摘要】:自1971年担任“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总校工作后,顾颉刚一直无暇照顾女儿。顾颉刚在工作之余,为女儿抄下诗词,并对一些诗词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上课时,顾颉刚从不直接讲述观点,而是给学生印发一堆资料,通过自主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由女儿“独爱李后主”引发,顾颉刚从历史、文学、家庭背景及经历等多方面向女儿述说了一些我国古代文化和

谖儿:

你在我抄给你的诗词中,独爱李后主,可以看出你的眼力。这真是用血泪写成的。他天分本好,加上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名作家,有了家庭渊源。他的一生开头是个割据一方的皇帝,后来是个国破家亡的俘虏,他的生活高到了尽头,忽然跌到了地狱,他的感情从最欢乐到最苦痛,他的才华又能把感情尽量地发挥出来,所以成了中国文化里最宝贵的遗产,和曹雪芹[1]的《红楼梦》一样,和屈原[2]的《离骚》也一样。

唐末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时代,中央政府是高级军官抢做皇帝的一个场所,成了所谓“五代”;地方政府也是高级军官割据称王的许多场所,成了所谓“十国”。南唐占了江苏、安徽的大部分和江西全部,称作皇帝,建都建业(即今南京),共历三主,不到四十年。因为这一区是文化中心,所以诗、词、书、画各有很高的成就。可是宋朝起于北方,武力强于江南,所以后主虽对宋“称”臣,把“皇帝”降为“国主”,还是给宋军灭了,他们把后主俘虏到汴梁(即今开封),封为“违命侯”,监禁了起来,这就逼得后主做了些“慷慨悲歌”的作品。

宋太祖赵匡胤[3]统一中国。他还厚道,对一班降王还好。但他偶尔卧病,他的弟弟赵光义在探病时就把他杀了,他即了皇帝位,是为宋太宗。这回宫廷政变,表演在京剧里就是《贺后骂殿》。

这位太宗是极端残忍的人物。亲兄尚不在话下,何况几个惹厌的降王。他派南唐旧臣徐铉去探访李后主,讨他的口气。后主是一个老实人,对徐说:“此中岁月,只是用眼泪洗面耳!”徐回报后,他就想下后主的毒手。有一天,正值后主的生辰,唤乐工在家歌唱,太宗借这机会,赐他一瓶酒,里面放了“牵机药”,所谓牵机是服后痛得厉害,身子会上下起伏,像机械的升降似的,他当时就死了。估计他只活了四十多岁。

他是一个文学家,平生作品一定不少,可是在这专制魔王的统治之下,哪有容它存在的道理,也许在他死后就一把火烧了。可是人民是爱惜这位天才作家的,互相把他们记得的作品写在笔记本上,后人加以凑集,于是存留这二十八首,还有些不成篇的零句。

真正的文学必须有充沛的感情和表现这感情的技巧。我所以给你看《会真记》[4],就是要你看看崔莺莺是何等忠实于爱情,而元稹则是怎样玩弄女性,但求快意于一时,既经进京后取得宰相的器重,愿把女儿嫁给他,他就一脚把莺莺踢开,作《会真记》时又文过饰非,把以前竭力追求的女子看作“妖孽”!南唐二主固然政治上是个封建统治者,但他们父子对女性具有同情,决不像元稹的《会真记》里所追求满足于自己肉欲的满足。至于后主在亡国后所作之词,简直是一字一泪,对于宋帝专制的控诉。

以上所说是我读后主词后的一些感想,不知道你看了以为怎样?

妈妈一方面要你准备考大学,温习数、理、化,不要分心于文学,一方面又怕我抄写过劳,要我停止这工作。我知道这是她对我和你的好意。但我这人是空闲不下的,如果不抄诗词,就得研究经史,复我旧业,那就会比现在紧张起来,而在你这方面,也只埋头科学,没有陶冶性情的东西,也不是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为了安妈妈的心,此后还是少抄一些吧,你说呢?

祝你保重身体!

父刚

72.12.4日(www.chuimin.cn)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893年出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1980年12月25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顾颉刚既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又是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自1971年担任“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总校工作后,顾颉刚一直无暇照顾女儿。正在准备考大学的女儿顾谖,要爸爸给她抄诗词进行阅读。顾颉刚在工作之余,为女儿抄下诗词,并对一些诗词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顾颉刚是一位非常开明的教育工作者,在顾颉刚的教学过程中,他所提倡的启发式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上课时,顾颉刚从不直接讲述观点,而是给学生印发一堆资料,通过自主研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顾颉刚考试的方式也与其他老师不同,他通常采用开卷的方式,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去做,但不许抄他的观点,凡抄袭他观点的试卷分数都极低,但是那些提出自己见解的,即使是与他唱反调,只要能自圆其说,往往也都能得高分。而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当今社会上的许多老师并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的承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采用“填鸭式”教学手段,一味地灌输书中的观点及看法,甚至不许学生提出异议。学生们久而久之地习惯于接受知识,而放弃了对知识的探求,最后导致丧失学习的能力。在今天,我们重温顾颉刚的这封家书,学习并提倡这种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对现在的父母和老师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一般认为他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2]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3] 宋太祖赵匡胤:他依靠超群的武艺和出众的胆略建立大宋王朝。他有顾瞻千里的博大胸襟,大智大勇的非凡气度,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气吞寰宇、矢志一统天下而又处处以民生为本、虚怀若谷的帝王。

[4] 《会真记》:《莺莺传》的别称,是由唐代元稹创作的作品,以描写张生与崔莺莺凄惨的爱情为主题故事的传奇作品,后被改为多种戏曲。

在这封父亲写给女儿的信中,我们看不到丝毫家长式的说教,有的只是两人在以一种平等的态度进行学问上的探讨,体现了顾颉刚在家庭教育中的平等观念,洋溢着对女儿求学上进的殷殷关切。

由女儿“独爱李后主”引发,顾颉刚从历史、文学、家庭背景及经历等多方面向女儿述说了一些我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知识,阐述了自己对南唐李后主及其诗词的理解,将一个文学家置身于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中去考察,以此方法来启发女儿扩散思维,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与真情实感。顾颉刚认为李后主的二十八首诗词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人民是爱惜这位天才作家的”。他生前的作品被后人凑集而成,这不仅展现了这些诗词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反映出顾颉刚敏锐的观察能力与善于发现问题的睿智思维。

顾颉刚告诉女儿,“真正的文学必须有充沛的感情和表现这感情的技巧”。他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以《会真记》中的故事为例,再次印证了李后主的诗词是真正文学的原因,即“用血泪写成的”,“是一字一泪,对于宋帝专制的控诉”。在谈论中,顾颉刚采用商量的口气,让她自己去研究判断,自己下结论,而不是直接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女儿,表现出了一位父亲教育女儿的良苦用心和一个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希望女儿在温习数理化准备考大学的同时,坚持陶冶性情,做到“两条腿走路”,从而全面发展,是其全面长远发展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