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冯玉祥致儿子冯洪志的家书

冯玉祥致儿子冯洪志的家书

【摘要】:冯玉祥将自己的儿子看作“国家最好的瑰宝”,要求儿子“真正自爱,力争上游”,“为国家为社会”而活。冯玉祥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认识到交益友绝损友的必要性,能够选择善友、益友来交往。除此之外,冯玉祥在信中还要求儿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多交诚实的朋友,多读一些有益于青年志向的书籍。

洪志爱儿:

于本日在归秭船上收到你本年二月二十三日所发的信,知道你近来没有收到家信,你心中很不安,并你要学费为朋友读书的事,都明白了,兹[1]分别告知:一、家中都平安,只是每日都有飞机来,有时一点钟被炸死三千人两千人不等,多是老少和女子,你要知道愈炸人们愈恨日本鬼子,所以打得更好。二、你的学费竭力设法,真是艰难到万分,不但没钱,即有钱这外汇亦万分难办,恐怕儿你还不知道国家的困难到了什么光景呢?可是不论多难办,亦要去办,为的是你学了知识好帮助国家和社会做事,你知道么?三、立身之法,先要身体健康,要身心并健,尤其先把思想清洁。如思想不清洁,不能咬牙立志,则善念来了不去扩大,恶念来了不去铲除,久之必成堕落,亦就随之成为心身均不康健了。儿你是国家最好的瑰宝,你要真正自爱,力争上游,使你的身心达到极健康之地步为要。四、交友之道为最难,吾以为择交二字是说交友必须选择,不可马虎。如与坏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益切实教训青年人慎交友之急也。五、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良心,最根本之事,就是不说谎话,诚实二字为立身之大本,此交友也须交诚实之朋友也。六、读益于青年志向的书,德文的,此类的书必不少,须特别到书店去找,久之必有进步。此上各条是我自宜昌至万县的道路上在船上写的,千言万语是为盼望吾儿健康立志,求学慎交,为国家为社会不为自己活着而已,你明白么!前十几天有一信给你,你应把家信妥为保存起来为要。此问近好。

巴东江中民主轮[2]

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冯玉祥(1882-1948),民国时期的军政要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组建者。1917年,冯洪志在北京出生,他是冯玉祥的次子,十二岁时,冯红志和二姐冯弗伐一起到苏联留学,后来又转到德国的柏林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1938年9月,冯玉祥身为督导长官,离开武汉到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检阅和督练新兵。后来,在从宜昌到万县的船上,也就是1940年4月28日,他收到了正在德国读书的儿子洪志的来信。冯洪志在信中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近来没有收到家信而感到的不安,另一方面他再次提到为朋友读书而要学费的事情。这封信就是冯玉祥在收到儿子来信后所写的回信。(www.chuimin.cn)

[1] 兹:现在,在此。

[2] 巴东江中民主轮:温州到上海轮船最初的航班号叫民主号,于是,通常温州人就将通往上海的客船都统称为民主轮。

冯玉祥将自己的儿子看作“国家最好的瑰宝”,要求儿子“真正自爱,力争上游”,“为国家为社会”而活。在信中,冯玉祥对自己儿子的成长做了明确的指导,并着重强调了交友的问题:交友要谨慎,不能马虎。晋代文学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冯玉祥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认识到交益友绝损友的必要性,能够选择善友、益友来交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给人的成长和品行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由于他们内心不够成熟,经验不够丰富,很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因此,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谨慎交友,尽量做到“交益友而不交损友”,益友可以使我们不断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除此之外,冯玉祥在信中还要求儿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多交诚实的朋友,多读一些有益于青年志向的书籍。我们从这些谆谆教诲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嘱托,更是一位长者对青年的期望。在冯洪志从德国留学归来后,他又亲笔写下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赠予他,并在末尾写道:“以期时时刻刻坚立在正气之上,无论遭遇如何艰险困苦,毫不动摇。只知有国不知有家,只知有公不知有私,只知为人不知为己,能如此便是真正有为之好青年,亦就是民国的好国民。”希望儿子能够以此为榜样,努力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