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杨杰政治主张和共产党人并不一致,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共产党是一致的。恨之入骨的蒋介石不得不派出特务监视杨杰,1947年,他被迫潜赴昆明。在去云南之前,杨杰接到了儿子询问他情况的信,此封信就是他写给儿子的回信。在信中杨杰提出的奋斗精神,从古至今一直被我们中华民族所重视。杨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永不言弃者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2023-12-03
洪志爱儿:
于本日在归秭船上收到你本年二月二十三日所发的信,知道你近来没有收到家信,你心中很不安,并你要学费为朋友读书的事,都明白了,兹[1]分别告知:一、家中都平安,只是每日都有飞机来,有时一点钟被炸死三千人两千人不等,多是老少和女子,你要知道愈炸人们愈恨日本鬼子,所以打得更好。二、你的学费竭力设法,真是艰难到万分,不但没钱,即有钱这外汇亦万分难办,恐怕儿你还不知道国家的困难到了什么光景呢?可是不论多难办,亦要去办,为的是你学了知识好帮助国家和社会做事,你知道么?三、立身之法,先要身体健康,要身心并健,尤其先把思想清洁。如思想不清洁,不能咬牙立志,则善念来了不去扩大,恶念来了不去铲除,久之必成堕落,亦就随之成为心身均不康健了。儿你是国家最好的瑰宝,你要真正自爱,力争上游,使你的身心达到极健康之地步为要。四、交友之道为最难,吾以为择交二字是说交友必须选择,不可马虎。如与坏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益切实教训青年人慎交友之急也。五、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良心,最根本之事,就是不说谎话,诚实二字为立身之大本,此交友也须交诚实之朋友也。六、读益于青年志向的书,德文的,此类的书必不少,须特别到书店去找,久之必有进步。此上各条是我自宜昌至万县的道路上在船上写的,千言万语是为盼望吾儿健康立志,求学慎交,为国家为社会不为自己活着而已,你明白么!前十几天有一信给你,你应把家信妥为保存起来为要。此问近好。
巴东江中民主轮[2]
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冯玉祥(1882-1948),民国时期的军政要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组建者。1917年,冯洪志在北京出生,他是冯玉祥的次子,十二岁时,冯红志和二姐冯弗伐一起到苏联留学,后来又转到德国的柏林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1938年9月,冯玉祥身为督导长官,离开武汉到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检阅和督练新兵。后来,在从宜昌到万县的船上,也就是1940年4月28日,他收到了正在德国读书的儿子洪志的来信。冯洪志在信中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近来没有收到家信而感到的不安,另一方面他再次提到为朋友读书而要学费的事情。这封信就是冯玉祥在收到儿子来信后所写的回信。(www.chuimin.cn)
[1] 兹:现在,在此。
[2] 巴东江中民主轮:温州到上海的轮船最初的航班号叫民主号,于是,通常温州人就将通往上海的客船都统称为民主轮。
冯玉祥将自己的儿子看作“国家最好的瑰宝”,要求儿子“真正自爱,力争上游”,“为国家为社会”而活。在信中,冯玉祥对自己儿子的成长做了明确的指导,并着重强调了交友的问题:交友要谨慎,不能马虎。晋代文学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冯玉祥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认识到交益友绝损友的必要性,能够选择善友、益友来交往。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给人的成长和品行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由于他们内心不够成熟,经验不够丰富,很容易受到诱惑和影响。因此,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谨慎交友,尽量做到“交益友而不交损友”,益友可以使我们不断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除此之外,冯玉祥在信中还要求儿子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多交诚实的朋友,多读一些有益于青年志向的书籍。我们从这些谆谆教诲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嘱托,更是一位长者对青年的期望。在冯洪志从德国留学归来后,他又亲笔写下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赠予他,并在末尾写道:“以期时时刻刻坚立在正气之上,无论遭遇如何艰险困苦,毫不动摇。只知有国不知有家,只知有公不知有私,只知为人不知为己,能如此便是真正有为之好青年,亦就是民国的好国民。”希望儿子能够以此为榜样,努力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虽然杨杰政治主张和共产党人并不一致,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共产党是一致的。恨之入骨的蒋介石不得不派出特务监视杨杰,1947年,他被迫潜赴昆明。在去云南之前,杨杰接到了儿子询问他情况的信,此封信就是他写给儿子的回信。在信中杨杰提出的奋斗精神,从古至今一直被我们中华民族所重视。杨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永不言弃者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2023-12-03
梁启超称自己是“趣味主义者”。作为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自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与熏陶,人文学养丰厚。梁思成的美术知识和艺术眼光亦属一流。但是梁启超非常担心儿子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唯恐其“学问兴味太过单调”,所以特意写信嘱托他。梁启超对于这种情况非常担心,害怕在美国留学的儿子也变成这样。因此他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这封家书中,循循善诱地讲给赴美留学的儿子梁思成。......
2023-12-03
在这段时间,傅雷与儿子尽量利用时间,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音乐艺术规律和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傅雷在傅聪离家后的第二天,怀着眷恋的心情写下这封信。儿子的成长令傅雷感到骄傲和欣慰。傅雷不仅将儿子看成一名艺术家,更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知己。信中傅雷对儿子谆谆告诫的话语蕴意深刻,表达流畅,使那些原本严肃的话题,显得自然而天真,也使得这封家书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充满了浓郁的家庭亲情。......
2023-12-03
张奉家全家得疾病,无人照料,是王修亲自照顾直至张奉全家病愈。这是王修晚年写给在外游学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期望儿子能够诸事向善。在信的开头,可以看出王修对儿子的谆谆爱意和殷殷怜情,他对儿子的挂念跃然纸上。尤其是最后一句“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是说除了生命不能舍弃之外,王修可以为儿子做任何事情,这着实令人震撼和感动,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2023-12-03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从北京返回离别十余年的湘西故里。分别后,他十分牵念妻子。这是在1934年年初,他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中向妻子描述了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的见闻和思绪。尤其是在对鸭窠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和在对“水手”、“妇人”自在生活体验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沈从文对湘西故土和湘西人民的无限热爱。沈从文本来是想在船停泊时到岸上去看看的,但是由于天气原因不能实现。......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杨虎城坚持把蒋介石除掉,然而没有得到张学良的同意。七七事变后,杨虎城多次向蒋介石要求回国抗日,但均遭到拒绝,这封信就是他在1937年8月20日写给弟弟杨茂三的。1949年9月6日,蒋介石下令杀害杨虎城,最终杨虎城死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的戴公祠,终年56岁。[8]呼尘:杨虎城的化名。......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