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梁启超致子女豪情满溢

梁启超致子女豪情满溢

【摘要】:子女多在海外,做父亲的梁启超免不了想念他们,于是便常给他们写信。这封信就是他于1925年7月10日写给留学海外的子女们的。从他对子女们的这些可爱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对子女的疼爱和欢快的生活情趣。梁启超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对子女们来信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分析,层层剖析,好减轻子女的挂念和担心,并且因势利导,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于谆谆教诲中显现出他的睿智和深邃思想。

我像许久没有写信给你们了。但是前几天寄去的相片,每张上都有一首词,也抵得过信了。今天接着大宝贝五月九日、小宝贝五月三日的来信,很高兴。那两位“不甚宝贝”的信,也许明后天就到罢?我本来前十天就去北戴河,因天气很凉,索性等达达放假才去。他明天放假了,却是现在很凉。一面张、冯开战[1]消息甚紧,你们二叔和好些朋友都劝勿去,现在去不去还未定呢。我还是照样的忙,近来和阿时、忠忠三个人合作做点小顽意,把他们做得兴高采烈。我们的工作多则一个月,少则三个礼拜,便做完。做完了,你们也可以享受快乐。你们猜猜干些什么?庄庄,你的信写许多有趣话告诉我,我喜欢极了。你往后只要每次船都有信,零零碎碎把你的日常生活和感受报告我,我总是喜欢的。我说你“别要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及与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你入学校,还是在加拿大好。你三个哥哥都受美国教育,我们家庭要变“美国化”了!我很望你将来不经过美国这一级,(也并非一定如此,还是看环境的利便。)便到欧洲去,所以在加拿大预备像更好。稍旧一点的严正教育,受了很有益,你还是安心入加校罢。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你若看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了。思顺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前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思成前次给思顺的信说:“感觉着做错多少事,便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这是宇宙间唯一真理,佛教说的“业”和“报”就是这个真理,(我笃信佛教,就在此点,七千卷《大藏经》也只说明这点道理)凡自己造过的“业”,无论为善为恶,自己总要受“报”,一斤报一斤,一两报一两,丝毫不能躲闪,而且善和恶是不准抵消的。佛对一般人说轮回,说他(佛)自己也曾犯过什么罪,因此曾入过某层地狱,做过某种畜生,他自己又也曾做过许多好事,所以亦也曾享过什么福……如此,恶业受完了报,才算善业的账,若使正在享善业的报的时候,又做些恶业,善报受完了,又算恶业的账,并非有个什么上帝做主宰,全是“自业自得”,又并不是像耶教说的“到世界末日算总账”,全是“随作随受”。又不是像耶教说的“多大罪恶一忏悔便完事”,忏悔后固然得好处,但曾经造过的恶业,并不因忏悔而灭,是要等“报”受完了才灭。佛教所说的精理,大略如此。他说的六道轮回等等,不过为一般浅人说法,说些有形的天堂地狱,其实我们刻刻在轮回中,一生不知经过多少天堂地狱。即如思成和徽音,去年便有几个月在刀山剑树上过活!这种地狱比城隍庙十王殿里画出来的还可怕,因为一时造错了一点业,便受如此惨报,非受完了不会转头。倘若这业是故意造的,而且不知忏悔,则受报连绵下去,无有尽时。因为不是故意的,而且忏悔后又造恶业,所以地狱的报受够之后,天堂又到了。若能绝对不造恶业(而且常造善业--最大善业是“利他”),则常住天堂(这是借用俗教名词)。佛说是“涅槃”(涅槃的本意是“清凉世界”)。我虽不敢说常住涅槃,但我总算心地清凉的时候多,换句话说,我住天堂的时候比住地狱的时候多,也是因为我比较的少造恶业的缘故。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这些话都是我切实受用的所在。因思成那封信像是看见一点这种真理,所以顺便给你们谈谈。思成看着许多本国古代美术,真是眼福,令我羡慕不已,甲胄的扣带,我看来总算你新发明了(可得奖赏)。或者书中有讲及,但久已没有实物来证明。昭陵石马怎么会已经流到美国去,真令我大惊!那几只马是有名的美术品,唐诗里“可要昭陵石马来”,“昭陵风雨埋冠剑,石马无声蔓草寒”,向来诗人讴歌不知多少。那些马都有名字,是唐太宗赐的名,画家雕塑家都有名字可考据的。我所知道的,现在还存四只,(我们家里藏有拓片,但太大,无从裱,无从挂,所以你们没有看见)怎么美国人会把他搬走了!若在别国,新闻纸不知若何鼓噪,在我们国里,连我恁么一个人,若非接你信,还连影子都不晓得呢。可叹,可叹!希哲既有余暇做学问,我很希望他将国际法重新研究一番,因为欧战以后国际法的内容和从前差得太远了。十余年前所学现在只好算古董,既已当外交官,便要跟着潮流求自己职务上的新智识。还有中国和各国的条约全文,也须切实研究。希哲能趁这个空闲做这类学问最好。若要汉文的条约汇纂,我可以买得寄来。和思顺、思永两人特别要说的话,没有什么,下次再说罢。

梁启超(1873-1929),有9个子女,分别是思成、思永、思忠、思达、思礼、思顺、思庄、思懿和思宁。他的家庭是一个和睦、幸福、兼具传统底蕴和现代风气的大家庭。

思成、思永分别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读书,思庄由于年龄尚小,随姐姐思顺到加拿大读中学。1924年以后,大女儿思顺和她的丈夫周希哲移居加拿大,周希哲时任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子女多在海外,做父亲的梁启超免不了想念他们,于是便常给他们写信。这封信就是他于1925年7月10日写给留学海外的子女们的。

[1] 张、冯开战:张,指张作霖;冯,指玉祥。(www.chuimin.cn)

梁启超的文风一向是以犀利激荡著称,但是在与子女的通信中,他却是采用晓畅、亲切的文字与他们互相倾吐生活中的苦与乐、悲与欢,同时表达自己对教育、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信的字里行间充斥的都是他对子女的毫无保留的爱。大女儿思顺和二女儿思庄,他分别称为“大宝贝”和“二宝贝”,两个儿子思成、思永则是“不甚宝贝”。留在家里的孩子“忠忠”是思忠,“达达”是思达,“庄庄”是思庄,最后还有一个“老baby”,则是最小的儿子思礼,那时只有一岁多。从他对子女们的这些可爱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对子女的疼爱和欢快的生活情趣。

梁启超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对子女们来信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分析,层层剖析,好减轻子女的挂念和担心,并且因势利导,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于谆谆教诲中显现出他的睿智和深邃思想。尤其是在给思庄的建议中,梁启超提到了“带几分孩子气”的做人态度。对待正事,应该自己拿主意,不要老是依赖别人,而在生活和做人方面,则需要保持一颗“童心”。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保持童心的前提。一个人想要发现生活的美好,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这样才会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从而发现其中的美好。保持童心的同时,还要知足常乐。因为一个总是对自己生活不满意,而觉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的人,是不可能像孩童那样快乐的。梁启超希望女儿能够在工作上做到“别要孩子气”,这是比较容易的。想要很好地完成一件事,独立、自主、敢于承担责任这些缺一不可。比起工作上的“别要孩子气”,保持童心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特别是在人们经历过社会的打磨以后,如果还能够怀着一颗童心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那将会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很大的提高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