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农民工子女”这一概念。[102]张立云将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学习成功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申诉和控告权等权利列为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内容。......
2023-07-22
谕儿知悉:
前得吾儿秉,又三哥于昨夕回京,悉[1]儿在唐安稳,极慰[2]。吾儿初次出门就学,远离亲爱,难免离索之苦,吾与汝母亲皆极关怀;但以男儿生世,弧矢四方[3],早晚总须离家入世,故令儿就学唐山耳。尚幸有哥一家在彼,而伯曜、季炽兄弟又系世交熟人,当不至如何索寞。现开学伊始,功课宜不甚殷,暇时仍当料理旧学,勿任抛荒。闻看《通鉴》,自属甚佳;但《左传》尚未卒业,仍应排日点诵,即不能背,只令遍数读足亦可。文字有不解处,可就近请教伯曜或信问先生,庶无半途废业之叹。校申师友,均应和敬接待,人前以多见闻默识而少发议论为佳;至臧否人物[4],尤宜谨慎也。改名一节,若校长执意不肯,可暂置之,但告黎哥于得便时仍须做到也。校长若问理由,则告以因犯亲族尊长先讳之故。名字原以表德,定名、改名,各从微尚,无取特别充足理由也。秋风戒寒,早晚起居,格外谨慎,脱有小疾,可告哥早些想法,勿俟己成大病,方求治疗也。儿来信书字颇佳,此后可以书帖;日作数纸,可代体操。家中兄弟各平安,二姊尚在津耳。
父泐
九月十一日
严复(1854-1921),乳名体干,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野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启蒙译著。严复于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家,严复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是很有特点的。有一回用人不慎打破了一只精美的瓷碗,严复大发雷霆,二女儿见状笑问道:“天下可有不碎的瓷器?”严复于是不再发作,事后还对女儿能“规父之过”表示赞赏。他的三儿子16岁时在父亲书房无意翻阅《金瓶梅》,发现这是一部“坏书”,便一把火烧掉了,嗜书如命的严复知道后,惋惜之余,一笑了之。
严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善于抓儿女的思想教育。他总是勉励儿子“好男儿报国在今朝”、“男儿生世,弘志四方”,教育女儿“欲为有用之人,必须表里心身并治,不宜有偏”,对师友“均应和敬接待”。同时教育子女独立思考,要有主见,“大抵一切言动宜准于理,勿随于俗,旁人议论岂可作凭?”同时他对儿女的学业也十分关心,在家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家庭教师,国文、英语和算术他样样拿手,但犹嫌不足,特地聘请桐城金先生专授古典经书,约请外国小姐面授英文。对儿女习作他总是先鼓励一番,“吾儿书画,日来皆有进境”,然后再细加评点。(www.chuimin.cn)
他是个舐犊情深的父亲。春天来了,他叮咛说:“春气越发,极易生病,善自节宜为要。”秋天来了,他提醒说:“秋风戒寒,早晚起居,格外谨慎。”冬天来了,他就忙着给儿女添置皮袄御寒。大女儿远在北方,尝不到家乡小吃油酥肉松和调味豉油,他就买来寄去。三儿子勤学致病,他忠告说“须知少年用功本甚佳事,但若为此转致体力受伤,便是愚事”,并“令此儿晨起每日出户一点钟狂走”锻炼身体。临终时怕儿女担忧,他对朋友说:“我的寿命只能以日计算了,请你不要让我的媳妇和儿女知道。”但严复也并不溺爱子女,他的大儿子从国外归来,本想在家乡休息一段时间,严复不同意,让他抓住机遇,不要浪费时光:“吾儿一听父言,必变此计。”可见慈父也有严父的一面。
[1] 悉:得知。
[2] 慰:欣慰。
[3] 弧矢四方:指男子当从小立大志。
[4] 臧否人物:评论人物好坏。
育有四儿四女、曾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严复,是一个民主的家长,对儿女从不以武断和强加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还能听从儿女“规劝”,“从善如流”。严复学贯中西、文理兼备,但并不喜欢做耳提面命状,教育子女,也是娓娓道来,和风细雨,言辞平和明了,末尾还要来一句,“儿以为然否?”这种平等、民主、注重沟通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借鉴。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农民工子女”这一概念。[102]张立云将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学习成功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申诉和控告权等权利列为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内容。......
2023-07-22
浚湖时,苏轼每日亲临工地。在东坡,苏轼过着十分节俭的生活。有一天晚上,苏轼坐在桌前,取出4500钱,分成30份。一席话使苏迈深深地懂得了节俭的意义。苏迈长大之后,深受父亲的影响,做事也非常节俭和谨慎,受到了人们的肯定,赢得了世人的好评。苏轼可谓中国一大文豪,而其节俭之品行又使其名声更为响亮。能够如苏轼一般将自己的品行教授于下一代,更为完美。......
2023-11-27
根据相关研究,大多数的女子监狱受刑人都经常与子女联系。对于子女比较幼小的女性受刑人来说,书信这种联系方式对于保持母子关系显然是无效的。现场探视是最能够让子女和受刑人面对面感知相互关心的联系方式,但也是最少见的母子联系方式。而且,一些女性受刑人并不期望子女在狱内与她们相见,那是令人失望的探视。此外,探视也能增进母亲释放后与子女的关系维持。......
2023-07-29
影响旱灾的自然因素又可分为气象因素和水资源因素。由于上述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旱灾特点,即秦岭、淮河以北春旱突出,俗称“十年九春旱”,这一地区有时春夏连旱或春夏秋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伏旱或伏秋连旱;西南地区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华南地区秋冬春常有旱情;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西部常有旱灾。......
2023-07-29
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调研并预测,21世纪高等教育具有五大特点:教育的指导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特性,要引导学生做人,学会科学的方法。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学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转化为全社会的终身教育,教育成为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结束的过程。教育本身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
2023-06-26
一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探讨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子系统,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的运行,除了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和社会其他子系统的活动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要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之外,还要遵循其本身的特殊规律,这就是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结论可能是教育内部的基本矛盾与关系是多维的。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两个有密切联系的不同范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24-01-22
家庭教育是由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其主要途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给孩子做出榜样。孔子说的这个道理,对父母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除了其他原因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以上事例都说明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