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同时也对儿子寄予厚望。张居正的三个儿子敬修、嗣修、懋修都在他主政期间考取功名,更为惊人的是张嗣修为榜眼,张懋修为状元。张居正是内阁首辅,更是一名严父,儿子懋修科举失利,张居正在家信中让儿子自己寻找失利原因,并指出“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结果“新功未完,旧业已芜”。......
2023-12-03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1],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2]华美之服,辄羞赧[3]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4]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5]。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6],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立俭素[7]为美。人皆嗤吾固陋[8],吾不以为病[9],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10]’,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11]’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2]!’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13]。嘻!异哉[14]!”
近岁[15]风俗尤为奢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16]。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17],客至未尝不置酒[18],或三行五行[19],多不过七行。酒沽于市[20],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21]、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22]内法[23],果肴非远方珍异[24],食非多品,器皿[25]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26]。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27],故不随俗靡[28]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29]如是,居位者[30]虽不能禁,忍助之乎[31]?
又闻昔李文靖公[32]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33]。厅事前仅容旋马[34]。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35],为太祝、奉礼[36]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37],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以酒家。即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38]曰:“卿为清望官[39],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40]。”上以无隐[41],益重之。张文节[42]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43]。所亲[44]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45],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46]。公宜少从众[47]。”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48],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49]。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50]?”呜呼!大贤[51]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5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53],可以直道而行[54];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55],远罪丰家[56]。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57];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58],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59]。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60]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61]朱纮[62],山节[63]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子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奢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64]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为人光明磊落、温良谦恭、恭俭诚恳,颇得人心。史书记载他去世时,“巷哭以送丧者,盖以千万数”,是说在他去世的时候,京城的百姓们都纷纷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情,有的甚至卖掉衣物也要前去吊唁他,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形象。司马光一生著作丰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其他还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除此之外,他在家训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推崇的,这封信就是他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在信中,他向儿子讲述俭朴对于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性,从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1] 华靡:豪华奢侈。
[2] 金银:饰有金银(的衣服)。
[3] 赧(nǎn):因害羞而脸红。
[4] 同年:同榜登科的人,彼此称“同年”。
[5] 乃簪一花:于是勉为插戴一枝花。簪,这里作动词用。
[6] 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有意违背世俗常情来求得名誉。服,穿。垢,脏。弊,破。矫俗,违背世俗的常情。干名,求名誉。
[7] 俭素:节俭朴素。
[8] 嗤吾固陋:讥笑我固执而不通达。
[9] 病:缺点,缺陷。
[10] 与其不逊也宁固:语出《论语•述而》。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意思是说,奢侈就显得骄傲,节俭就显得固陋。与其骄傲,毋宁固陋。
[11] 以约失之者鲜矣: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约,俭约。鲜,少。
[12]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
[13] 相诟病:相讥议,认为是缺点。
[14] 嘻!异哉:嘻,真奇怪呀!嘻,叹词。异,怪。
[15] 近岁:指宋神宗元丰年间。
[16] 蹑丝履:穿丝质的鞋子。蹑,踩,这里作“足穿”解释。
[17] 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天圣,宋仁宗的年号(公元1023年至1032年)。先公,司马光对他死去的父亲司马池的称呼。群牧,即群牧司,宋朝主管国家公用马匹的机构。判官是群牧使(群牧司的最高长官)属下的官员。
[18] 置酒:摆设酒席。
[19] 行:行酒。主人斟酒给客人一次为一行。
[20] 酒酤于市:酒是在市上买的。酤,同“沽”,买。
[21] 肴止于脯、醢(hǎi)、菜、羹:肴,下酒的菜。脯,干肉。醢,肉酱。羹,汤。
[22] 非:讥评,认为不对;责难。
[23] 内法:宫内酿酒的秘法。内,指宫内。
[24] 珍异:珍贵奇异之品。
[25] 器皿:盘、盂一类盛饮食的器具。
[26] 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往往先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珍贵的食品,然后才敢发请柬。营聚,准备,张罗。发书,发出请柬。
[27] 人争非之,以为鄙吝:人们都认为他不对,说他鄙吝。鄙,没见过世面。吝,舍不得花钱。
[28] 随俗靡:跟着习俗顺风倒。靡,倾倒,倒下。
[29] 颓敝:败坏。
[30] 居位者:指职位高有权势的人。
[31] 忍助之乎:忍心助长这种恶风气吗?
[32] 李文靖公:即李沆(hàng),字太初,洛州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人。宋真宗时官至宰相,死后谥号文靖。(www.chuimin.cn)
[33]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在封丘门内建造住宅。治,建筑。居第,住宅。封丘门,北宋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的城门。
[34] 厅事前仅容旋马:厅事,处理公事或接待宾客的厅堂。仅容旋马,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个身。
[35] 隘:狭窄。
[36] 太祝、奉礼:即太祝和奉礼郎,这是太常寺的两个官,主管祭祀,往往由功臣的子孙担任。
[37] 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宗道,字贯之,亳(音博)州谯(今安徽省亳州)人。宋仁宗时拜参知政事(副宰相)。为谏官,做谏官的时候。下面所讲的得于酒家这件事,是在他做谕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时,而司马光误记为他做右正言(谏官)时了。
[38] 上:皇上,指宋真宗。
[39] 清望官:清高有名望的宫。唐、宋时的中央高级官员,常备顾问。因此等官职多由进士出身有文学成就的人担任,故名。
[40] 故就酒家觞之:所以就着酒馆招待他。觞,酒杯,这里作动词用,是请人喝酒的意思。
[41] 无隐:没有隐瞒实情。
[42] 张文节:即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在今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人。宋真宗时为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节度判官。宋仁宗初年为宰相。死后谥号文节。
[43] 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己的生活享受跟在河阳做节度判官时一样。掌书记,唐朝官名,相当宋朝的判官,都是主管批公文的官。古人作文,常用前代的官名称当代的官。
[44] 所亲:亲近的人。
[45] 清约:清廉节俭。
[46]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外面却有些人讥评你,说你如同公孙弘盖布被那样矫情作伪。公孙弘,汉武帝时为丞相,封平津侯。《汉书•公孙弘传》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47] 少从众:稍微附和一下众人行事。
[48] 一旦异于今日:(如果)有一天(我被罢官或者病死了),情况和现在不一样。
[49] 必致失所: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至于)饥寒无依。
[50]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何如我这样不论做不做官、在不在世,家中生活情况都照常一样呢?
[51] 大贤:据上文所述李、鲁、张三人。
[52] 御孙曰:以下引自《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53] 不役于物: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
[54] 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一个人既然无所贪慕,那么任何事情都敢于诚实不欺地去做。
[55] 谨身节用:约束自己,节约用途。语出《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56] 远罪丰家:避免犯罪,丰裕家室。
[57] 枉道速祸: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枉,屈。速,招。
[58] 多求妄用:多方搜求,任意挥霍。
[59] 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所以做官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必然盗窃他人财物。这两句话,上句承接君子,下句承接小人。
[60] 衣(yì):穿。
[61] 镂(lòu)簋(guǐ):刻有花纹的簋。文中指使用刻有花纹的簋。下文“朱纮”、“山节藻棁”用法同。镂,刻。簋,盛食物的器具。
[62] 朱纮(hóng):红色的帽带。
[63] 山节:刻有山岳的斗栱(gǒng)。节,柱子上的斗栱,是顶住横梁的方木。
[64] 习:习染。
这封信看似信手写来,近乎口语,但立意明确,条理清晰,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整封信以“俭”字为中心来做文章,分析了做人要节俭的道理的同时,也表现了司马光清廉的人生价值观和长远的人生哲学。
司马光首先以自己为例,在信中讲述了其世代相袭的俭朴家风,随后他指出近年来日渐奢华侈靡的这一社会现象。对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他巧妙地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层层剖析,最后得出结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在教育自己的子孙继承前辈俭朴的家风家俗的同时,也希望儿子能够身体力行。司马光认为,奢侈与多欲是紧密相连的。“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不走正途,速取灾祸;小人多欲则贪得无厌,挥霍无度,败家丧身”。在这封信中,他着重对比俭朴与奢华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奢侈的生活行为提出严厉批评。他认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不能把俭朴的生活繁复化,因为那样会产生狭隘的心胸与偏执的心态,导致人与人之间互相设防、彼此猜疑,使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变得支离破碎。就像我们如果用复杂的眼光去看待一件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心生疑窦,怨艾陡生。因此,人只要不去攀比,不去看别人怎样活着,甘守清贫,“为自己举杯庆贺”,就会在俭朴的生活中找到舒适和快乐。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欲则刚”,无欲者就能够过俭朴的生活,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轻松之美。
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聪明的健康心理,在现代社会更彰显出积极的意义。一个人摒弃俭朴,势必陷入骄奢淫逸,那么就不可能有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就不可能获得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愉悦;而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活得俭朴,就能做到不为名扰、不为物扰,就能做到心胸豁达、宠辱不惊,从而能够拥有真正的人生。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保持俭朴的生活习俗,越需要防范和抵制骄奢淫逸,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人们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就只有自觉地培养俭朴的生活作风,抵抗骄奢淫逸的心理、行为和现象。
这封信的文字并没有故作高深,而是质实典重,不以字句为工,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平易质朴的语言中,将作者的深意寄托于事例及说理之中,堪称议论文的典范。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张居正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同时也对儿子寄予厚望。张居正的三个儿子敬修、嗣修、懋修都在他主政期间考取功名,更为惊人的是张嗣修为榜眼,张懋修为状元。张居正是内阁首辅,更是一名严父,儿子懋修科举失利,张居正在家信中让儿子自己寻找失利原因,并指出“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结果“新功未完,旧业已芜”。......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同治年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并在死后赐谥号文正,故后人称曾文正公。因此后人评价这部家书完全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在留学期间,方声洞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第二天下午5时30分,方声洞等人在黄兴率领下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就在这场战斗中,方声洞阵亡。[4]颖:王颖,方声洞的妻子,同盟会会员。方声洞写此信时,王颖在日本。[5]旭:方声洞的儿子。为了祖国光复,为了人民的幸福,明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方声洞却义无反顾。......
2023-12-03
纪晓岚从小受到家人严格督促,同时也深受父亲影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问与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因此久不在家的纪晓岚首先就向妻子提出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在和妻子谈到教育子女原则时,纪晓岚认为必须要做到四戒、四宜。纪晓岚被称为一代通儒,是因其博学多才,涉猎较广,从这封家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斑。......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