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萧纲家书:中华名人家书中的一封给儿子的信

萧纲家书:中华名人家书中的一封给儿子的信

【摘要】:萧纲,即南朝梁简文帝,梁代文学家,字世缵。这是他写给儿子萧大心的一封信,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在信中讲到了关于做人与作文的不同要领:“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在这封信中,萧纲给儿子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在信中谈到这一思想时,萧纲认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纵自己,要经过思考后再行动。萧纲的这个理论,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即文不必如其人,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

[1][2]时尚[3]幼,所缺乏者,学习也。可久可大[4]者,岂惟学欤!所以孔子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如果面墙而立,沐猴[5]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6],文章且须放荡[7]

萧纲(503-551),即南朝梁简文帝,梁代文学家,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他自幼敏睿,喜好诗文,做太子时就爱结交文学之士,他首创的“宫体诗”,对后世影响很大。这是他写给儿子萧大心的一封信,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在信中讲到了关于做人与作文的不同要领:“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1] 汝:你。

[2] 年:年龄。

[3] 尚:尚还,仍然。

[4] 大:大有用处。(www.chuimin.cn)

[5] 沐猴:猕猴。

[6] 谨重:谨慎重视。

[7] 放荡:不受拘束,活泼跳荡。

在这封信中,萧纲给儿子讲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就像面墙而立,什么也看不到一样,人如果不学习就会变得目光短浅。徒有其表,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是些不学习的人,他们就像戴上人的帽子的猴子一样,最终也还只能是个猴子,不可能成为人。做人之道与写文章不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信中谈到这一思想时,萧纲认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纵自己,要经过思考后再行动。而对待纯属于个人感情、审美的范畴的文学时,不应循规蹈矩,受到传统思想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应该讲求创新,学会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正是所谓“文章且须放荡”也。

萧纲的这个理论,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即文不必如其人,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这种理论也给文学创作和文学评价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