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汝[1]年[2]时尚[3]幼,所缺乏者,学习也。可久可大[4]者,岂惟学欤!所以孔子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如果面墙而立,沐猴[5]而冠,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6],文章且须放荡[7]。
萧纲(503-551),即南朝梁简文帝,梁代文学家,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他自幼敏睿,喜好诗文,做太子时就爱结交文学之士,他首创的“宫体诗”,对后世影响很大。这是他写给儿子萧大心的一封信,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在信中讲到了关于做人与作文的不同要领:“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1] 汝:你。
[2] 年:年龄。
[3] 尚:尚还,仍然。
[4] 大:大有用处。(www.chuimin.cn)
[5] 沐猴:猕猴。
[6] 谨重:谨慎重视。
[7] 放荡:不受拘束,活泼跳荡。
在这封信中,萧纲给儿子讲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就像面墙而立,什么也看不到一样,人如果不学习就会变得目光短浅。徒有其表,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都是些不学习的人,他们就像戴上人的帽子的猴子一样,最终也还只能是个猴子,不可能成为人。做人之道与写文章不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在信中谈到这一思想时,萧纲认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纵自己,要经过思考后再行动。而对待纯属于个人感情、审美的范畴的文学时,不应循规蹈矩,受到传统思想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应该讲求创新,学会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正是所谓“文章且须放荡”也。
萧纲的这个理论,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即文不必如其人,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这种理论也给文学创作和文学评价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这封信正是他于2月24日在北京写给自己的二女儿詹蕙颜的。随后詹天佑带领随行人员,在北京与交通总长曹汝霖会面后,于2月末赴哈尔滨。4月20日,詹天佑病情恶化,最终于4月24日在汉口家中病逝。詹天佑的高风亮节,赢得后人的高度评价,周恩来称赞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2023-12-03
郑玄,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汉献帝建安五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袁绍胁迫郑玄随军。到达元城县时,郑玄因病重不能前行。他担心自己一病不起,便给独子郑益恩写了这封信。对儿子,郑玄并没有进行呆板的说教,而是通过对自己一生求学经历的回忆,向其娓娓叙述了淡泊名利、一心追学的坚定志向。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这些想法,而是坦率地告诉儿子,其磊落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
2023-12-03
曾国藩的父亲名叫曾麟书,号竹亭,也是个读书人。这封信是曾国藩刚抵北京时写给父母的平安家信。进京之后,曾国藩立即写信给父母,并在信中连琐碎之事都一一言明,可见在曾国藩心中父母的地位之高。在信中,曾国藩向父母写道“以烦琐为贵”,这五个字精准体现了作为一个远方游子,曾国藩时刻挂念家人,希望从各方面了解家中情况。即使后来妻子来京后,曾国藩仍对家乡琐事非常关心。......
2023-12-03
在这段时间,傅雷与儿子尽量利用时间,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音乐艺术规律和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傅雷在傅聪离家后的第二天,怀着眷恋的心情写下这封信。儿子的成长令傅雷感到骄傲和欣慰。傅雷不仅将儿子看成一名艺术家,更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知己。信中傅雷对儿子谆谆告诫的话语蕴意深刻,表达流畅,使那些原本严肃的话题,显得自然而天真,也使得这封家书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充满了浓郁的家庭亲情。......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在这封信中,为了使儿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刘邦不惜拿自己的行为来做儿子的反面教材,用自己的失误来教育儿子。他在信中着重指出了“勤奋学习”的观点,这不仅是对儿子刘盈的教诲,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点拨。在古代,一般的父亲都不愿意将刘邦所说的这番话在儿子面前坦白地说出来,但刘邦作为一国之君,能与儿子坦诚相待,毫不保留,是非常难得的。......
2023-12-03
面对儿子的不适应,梁漱溟特意给儿子写了这封回信。梁漱溟不仅是一位学识丰厚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在这封信中,梁漱溟虽然语言犀利,但在向儿子阐述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时饱含着浓浓的父子情。看到儿子的信中出现错别字时,梁漱溟立即用笔改过,然后告诉儿子谨记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如此严格要求的背后也体现出他对儿子的殷切厚望。而信中阐述道理时逻辑之严密更是充分展现出梁漱溟丰富的人生经验。......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