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羊祜所著《诫子书》在《中华名人家书》中的名号

羊祜所著《诫子书》在《中华名人家书》中的名号

【摘要】:我国古代教子家训中的这篇经典之作《诫子书》就是他留下的。[3]《诗》、《书》:《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书》又称《尚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吾少[1]受先君之教,能言[2]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3],然尚犹[4]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咨度弘伟,恐汝[5]兄弟未之能也;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6],自入刑论,岂复惜汝,耻及祖考。思乃父言,纂乃[7]父教,各讽诵之。

羊祜(221-278),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人,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羊祜出生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我国古代教子家训中的这篇经典之作《诫子书》就是他留下的。

[1] 少:年幼。

[2] 言:指能说话的时候。

[3] 《诗》、《书》:《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书》又称《尚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4] 尚犹:仍然,尚且。(www.chuimin.cn)

[5] 汝:你。

[6] 谤:诽谤、诬陷的言论。

[7] 纂乃:接受。

羊祜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但是并没有在乡里得到“清异”的称誉。在信中他语重心长地向儿子讲授了人生的处世哲学,训诫儿子要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诚实守信,待人宽厚,不随便许人钱财,不传无根据的闲话,不轻易听信诽谤之词,真正做到“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整封信中都包含着他对后辈的谆谆教导和殷切期盼。

人们历来推崇的恭敬、谨慎是中华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严格要求自己。“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察其德”。谨慎做事才能使自己的志向坚定;谨慎说话,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更崇高。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关系熟了以后,很可能会放松对自身的要求,从而导致问题的出现。所以为人处世不管什么时候都一定要态度恭敬、言行谨慎,不乱说、妄行。如果一个人不知礼节,即使态度恭敬,也不免劳顿;虽然行为谨慎,却有可能变得胆怯;而如果性情勇敢,又不免莽撞。现今社会,我们仍然应该学习古人对“恭敬”“谨慎”的人生哲学的理解和阐述,让其在现实社会发挥作用,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