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王修写给儿子的家书,诉说父爱深情

王修写给儿子的家书,诉说父爱深情

【摘要】:张奉家全家得疾病,无人照料,是王修亲自照顾直至张奉全家病愈。这是王修晚年写给在外游学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期望儿子能够诸事向善。在信的开头,可以看出王修对儿子的谆谆爱意和殷殷怜情,他对儿子的挂念跃然纸上。尤其是最后一句“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是说除了生命不能舍弃之外,王修可以为儿子做任何事情,这着实令人震撼和感动,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自汝[1]行之后,恨恨不乐[2],何哉?我实老矣,所恃[3]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4]也!故禹[5]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读书,并学作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6]妻子者,欲令见举动之宜,效[7]高人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

王修(生卒年不详),是曹操手下的一名官吏,初平年间,被孔融召为主簿。孔融对王修很是信任,在郡中有反叛者时,他对身边人说:“能冒难来,唯王修也。”话音刚落,王修就到了。王修二十岁时游学南阳,在张奉家暂住。张奉家全家得疾病,无人照料,是王修亲自照顾直至张奉全家病愈。从这些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王修重义讲信、扶危救困的好品格

[1] 汝:你。

[2] 恨恨不乐:闷闷不乐。

[3] 恃:依靠。

[4] 日月可爱:岁月值得珍惜,这里是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

[5]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第一任君王。(www.chuimin.cn)

[6] 去:离开。

[7] 效:学习,效仿。

这是王修晚年写给在外游学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期望儿子能够诸事向善。在信的开头,可以看出王修对儿子的谆谆爱意和殷殷怜情,他对儿子的挂念跃然纸上。然后他以自己为例,向儿子讲述时间的宝贵,“人之居世,忽去便过”,勉励儿子要珍惜时光,早日发愤,努力学习。如何学习也是一门学问,儿子远离家乡在外求学,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效法高人节操,更要懂得行善于人。行善时要小心谨慎,没有想好之前不能胡乱发言,谋划周全后才能行动。王修认为,“左右不可不慎”,对人对事都要谨慎宽仁,要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善人”。

平易质朴的文字,包含的却是深厚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是说除了生命不能舍弃之外,王修可以为儿子做任何事情,这着实令人震撼和感动,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文人学子增长见识、修养学问的必经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学得再好,如果不能拿到现实中去检验,也还是不能创造价值。现如今,“游学”之风又在社会上兴起,很多孩子都出国体验生活,结交朋友,增长自己的见识,这与古代的“游历”和“游学”可谓是异曲同工。社会在进步,我们国人的眼界也应随之变得更加开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