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封信中,为了使儿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刘邦不惜拿自己的行为来做儿子的反面教材,用自己的失误来教育儿子。他在信中着重指出了“勤奋学习”的观点,这不仅是对儿子刘盈的教诲,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点拨。在古代,一般的父亲都不愿意将刘邦所说的这番话在儿子面前坦白地说出来,但刘邦作为一国之君,能与儿子坦诚相待,毫不保留,是非常难得的。......
2023-12-03
自汝[1]行之后,恨恨不乐[2],何哉?我实老矣,所恃[3]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人之居世,忽去便过。日月可爱[4]也!故禹[5]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读书,并学作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6]妻子者,欲令见举动之宜,效[7]高人远节,闻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
王修(生卒年不详),是曹操手下的一名官吏,初平年间,被孔融召为主簿。孔融对王修很是信任,在郡中有反叛者时,他对身边人说:“能冒难来,唯王修也。”话音刚落,王修就到了。王修二十岁时游学南阳,在张奉家暂住。张奉家全家得疾病,无人照料,是王修亲自照顾直至张奉全家病愈。从这些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王修重义讲信、扶危救困的好品格。
[1] 汝:你。
[2] 恨恨不乐:闷闷不乐。
[3] 恃:依靠。
[4] 日月可爱:岁月值得珍惜,这里是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
[5]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第一任君王。(www.chuimin.cn)
[6] 去:离开。
[7] 效:学习,效仿。
这是王修晚年写给在外游学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期望儿子能够诸事向善。在信的开头,可以看出王修对儿子的谆谆爱意和殷殷怜情,他对儿子的挂念跃然纸上。然后他以自己为例,向儿子讲述时间的宝贵,“人之居世,忽去便过”,勉励儿子要珍惜时光,早日发愤,努力学习。如何学习也是一门学问,儿子远离家乡在外求学,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效法高人节操,更要懂得行善于人。行善时要小心谨慎,没有想好之前不能胡乱发言,谋划周全后才能行动。王修认为,“左右不可不慎”,对人对事都要谨慎宽仁,要学会做一个有道德的“善人”。
平易质朴的文字,包含的却是深厚的情感。尤其是最后一句“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是说除了生命不能舍弃之外,王修可以为儿子做任何事情,这着实令人震撼和感动,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文人学子增长见识、修养学问的必经之路。“纸上得来终觉浅”,学得再好,如果不能拿到现实中去检验,也还是不能创造价值。现如今,“游学”之风又在社会上兴起,很多孩子都出国体验生活,结交朋友,增长自己的见识,这与古代的“游历”和“游学”可谓是异曲同工。社会在进步,我们国人的眼界也应随之变得更加开阔起来。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在这封信中,为了使儿子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刘邦不惜拿自己的行为来做儿子的反面教材,用自己的失误来教育儿子。他在信中着重指出了“勤奋学习”的观点,这不仅是对儿子刘盈的教诲,也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点拨。在古代,一般的父亲都不愿意将刘邦所说的这番话在儿子面前坦白地说出来,但刘邦作为一国之君,能与儿子坦诚相待,毫不保留,是非常难得的。......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在留学期间,方声洞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第二天下午5时30分,方声洞等人在黄兴率领下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就在这场战斗中,方声洞阵亡。[4]颖:王颖,方声洞的妻子,同盟会会员。方声洞写此信时,王颖在日本。[5]旭:方声洞的儿子。为了祖国光复,为了人民的幸福,明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方声洞却义无反顾。......
2023-12-03
在这段时间,傅雷与儿子尽量利用时间,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音乐艺术规律和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傅雷在傅聪离家后的第二天,怀着眷恋的心情写下这封信。儿子的成长令傅雷感到骄傲和欣慰。傅雷不仅将儿子看成一名艺术家,更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知己。信中傅雷对儿子谆谆告诫的话语蕴意深刻,表达流畅,使那些原本严肃的话题,显得自然而天真,也使得这封家书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充满了浓郁的家庭亲情。......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面对儿子的不适应,梁漱溟特意给儿子写了这封回信。梁漱溟不仅是一位学识丰厚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在这封信中,梁漱溟虽然语言犀利,但在向儿子阐述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时饱含着浓浓的父子情。看到儿子的信中出现错别字时,梁漱溟立即用笔改过,然后告诉儿子谨记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如此严格要求的背后也体现出他对儿子的殷切厚望。而信中阐述道理时逻辑之严密更是充分展现出梁漱溟丰富的人生经验。......
2023-12-03
虽然杨杰政治主张和共产党人并不一致,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共产党是一致的。恨之入骨的蒋介石不得不派出特务监视杨杰,1947年,他被迫潜赴昆明。在去云南之前,杨杰接到了儿子询问他情况的信,此封信就是他写给儿子的回信。在信中杨杰提出的奋斗精神,从古至今一直被我们中华民族所重视。杨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儿子,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永不言弃者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2023-12-03
林纾所翻译的欧美等国小说达170余种,其中很多是外国名著。针对儿子林琮在求学中心情疏懒、抛荒岁月的情况,林纾在这封家书中对他提出了谆谆告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封家书通篇都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林纾在信的开头首先提出了天下最难事与最易事的问题。人生奋斗之路要先苦后甜,这个道理是林纾提出来的,它不仅是对他的儿子求学的严格要求,对今天青年人的成长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