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正是他于2月24日在北京写给自己的二女儿詹蕙颜的。随后詹天佑带领随行人员,在北京与交通总长曹汝霖会面后,于2月末赴哈尔滨。4月20日,詹天佑病情恶化,最终于4月24日在汉口家中病逝。詹天佑的高风亮节,赢得后人的高度评价,周恩来称赞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2023-12-03
夫心,犹首面也,是以[1]甚致饰[2]焉。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人咸[3]知饰其面,而莫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4]?
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5]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6]也;用栉[7],则思其心之理[8]也;立髻[9],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10],则思其心之整[11]也。
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闵子骞,后人称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
[1] 是以:因此,所以。
[2] 致饰:给予修饰。饰,与下文的“修”同指修饰、美化。
[3] 咸:都,全。
[4] 将何容焉:将怎样立身处世呢?
[5] 鲜:鲜明、清新。
[6] 顺:安顺。
[7] 栉:梳子、篦子。(www.chuimin.cn)
[8] 理:有条理,不紊乱。
[9] 髻: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的头发。
[10] 摄鬓:整理鬓发。
[11] 整:严整。
这封信是蔡邕写给自己的女儿的,教导她要注意品德修养。蔡邕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普遍道理出发,向女儿阐述了修养品德、净化心灵的重要性。蔡邕认为“面一旦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做人要像打扮自己的面容一样,重视自己的心性和道德修养。他希望女儿能够在美化外表的同时,不忘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因此才对其提出了这一明确的要求。
这封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洗脸梳头过程,对应出“洁净、平和、鲜亮、和顺、顺理、正直、整肃”七个词语,见微知著,以明快有效的说理技巧来说物教子,取譬巧妙,熨恰自然,内容短小精炼,简单活泼,富有深意和生活情趣。
蔡文姬的父亲很重视对子女们的教育,在父亲蔡邕的教育和熏陶下,她在人品和文品方面都卓然有成,她的作品《胡笳十八拍》被誉为千古佳作,而她本人也被称为才女。
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人一向都很重视人的精神修养。这从很多典籍中都可以看到,儒家典籍《大学》和《中庸》曾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更是被当作安身立世的前提和基础。儒家认为,“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不仅仅是对外表的修饰,更重要的是对内心的修养。这些思想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我们良好道德的体现和实现道德规范的关键环节。要注意的是,修身不能一味地谨小慎微,要具有开拓精神,解开对自己的束缚,然后不断改善自己,成为完善的人。要想有伟大的人格,首先要有伟大的品格。修身,正是为人的根本。综观历史,凡是成就事业的英雄豪杰,哪一个不是修身正心的典范?而他们正是我们后人应该学习的楷模。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这封信正是他于2月24日在北京写给自己的二女儿詹蕙颜的。随后詹天佑带领随行人员,在北京与交通总长曹汝霖会面后,于2月末赴哈尔滨。4月20日,詹天佑病情恶化,最终于4月24日在汉口家中病逝。詹天佑的高风亮节,赢得后人的高度评价,周恩来称赞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2023-12-03
柳无非是柳亚子的长女,出生于1911年,1930年年初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读过女儿的这封来信后,柳亚子在4月23日写了这封回信。在这一封父女间的通信中,柳亚子针对女儿来信中的想法,做出了自己明确的解释与及时的答复,耐心地分析了她思想上的波动,并给予了劝导。柳亚子希望女儿在处理感情与理智的关系时“要把理智来克服感情,不应该让理智为感情所克服”,这不仅是他对女儿提出的忠告,更是对所有年轻人的警醒。......
2023-12-03
苏轼,中国北宋文豪。苏元老,字子廷,是苏轼的族孙。因为苏元老为学有功,所以苏轼非常喜欢他,苏辙也曾夸奖过他。作为长辈,苏轼非常关心后代的成长,特别是对族孙苏元老更加关爱。在这封家书里,他劝诫苏元老要多读书,勤学习。苏轼虽然长了侄孙苏元老两辈,但在这封写给侄孙的信中,他说话的口吻仍然非常平易亲切,一点也没有长辈的权势与威严。......
2023-12-03
在这段时间,傅雷与儿子尽量利用时间,深入系统地探讨了音乐艺术规律和艺术家的修养等问题。傅雷在傅聪离家后的第二天,怀着眷恋的心情写下这封信。儿子的成长令傅雷感到骄傲和欣慰。傅雷不仅将儿子看成一名艺术家,更把他当作自己的人生知己。信中傅雷对儿子谆谆告诫的话语蕴意深刻,表达流畅,使那些原本严肃的话题,显得自然而天真,也使得这封家书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充满了浓郁的家庭亲情。......
2023-12-03
面对儿子的不适应,梁漱溟特意给儿子写了这封回信。梁漱溟不仅是一位学识丰厚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父亲。在这封信中,梁漱溟虽然语言犀利,但在向儿子阐述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时饱含着浓浓的父子情。看到儿子的信中出现错别字时,梁漱溟立即用笔改过,然后告诉儿子谨记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如此严格要求的背后也体现出他对儿子的殷切厚望。而信中阐述道理时逻辑之严密更是充分展现出梁漱溟丰富的人生经验。......
2023-12-03
这封信是东汉名臣张奂写给侄子张仲祉的劝诫信。对于侄子轻视长辈、侮辱同辈的做法,他在信中做了严厉的批评,告诫他们做人要重视交往礼节,并要以此来约束自己。......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萧纲,即南朝梁简文帝,梁代文学家,字世缵。这是他写给儿子萧大心的一封信,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在信中讲到了关于做人与作文的不同要领:“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在这封信中,萧纲给儿子讲了学习的重要性。在信中谈到这一思想时,萧纲认为,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骄纵自己,要经过思考后再行动。萧纲的这个理论,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即文不必如其人,这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