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陶行知给母亲的家书:表达祝贺和教育理想

陶行知给母亲的家书:表达祝贺和教育理想

【摘要】:1927年1月20日,在母亲寿辰之际,陶行知专门写信向母亲表示祝贺,并表达自己从事乡村教育的理想与决心。陶行知在这封家书里运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向母亲详细地诉说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寿辰的祝贺以及对家中亲人的牵挂。另外,陶行知在信中还汇报了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打算,即立志办好乡村教育,好使母亲免于牵挂。

母亲:

家中从前寄来的信,如今都收到了,并未遗失,只是来得慢些。

儿从母亲寿辰立志,决定要在这一年当中,于中国教育上做一件不可磨灭的事业,为吾母庆祝并慰父亲在天之灵。儿起初只想创办一个乡村幼稚园,现在越想越多,把中国全国乡村教育运动一齐都要立它一个基础。儿现在全副的心力都用在乡村教育上,要叫祖宗及母亲传给儿的精神都在这件事上放出伟大的光来。儿自立此志以后,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要叫这一年的生活,完全地献给国家,作为我父母送给国家的寿面,使国家与我父母都是一样的长生不老。

试验乡村师范开办费要一万五千元,经费要一万二千元,朋友们都已答应捐助,只要款项领到,就可开办。阴历原想回家过年,无奈一切筹备事宜必须儿亲自支配,不能抽身。倘使款项早日领到,或可来京两星期。如果到了腊月廿七还没有领得完全,那年内就不能来了。好在家中大小平安,儿亦平安康健,彼此都可放心。

昨日会见冬弟,知道金弟在西安尚好,可以告慰。冬弟亦较前强壮。桃红、小桃、三桃、蜜桃给我的拜年片子都是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儿已经好好地保存了。

敬祝康乐。

知行[1]

一月廿日(www.chuimin.cn)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他在1917年从美国回国时就说,要招募100万个志愿者,筹募100万元,到100万个乡村里面,去办100万所学校。后来他又于1926年起草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1月20日,在母亲寿辰之际,陶行知专门写信向母亲表示祝贺,并表达自己从事乡村教育的理想与决心。

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和吉林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放弃优厚的教授生活,脱去了西装革履,而是穿上布衣草鞋,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陶行知告别了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到农村去开展乡村教育运动。为了实现“改造一百万个乡村”的宏愿,“为三万万四千万农民烧心香”的志向,他想培养出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乡村教师。在这期间,一年轻女子曾在南京燕子矶跳江自杀,陶行知听说后马上来到木工厂要来两块木板,挥笔写下:“想一想。人生为一大事来,应当做一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怎可轻生!”“死不得。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你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农民努力而死呢?”

以晓庄师范学校为中心,陶行知陆续地创设了晓庄中心学校、中心幼稚园、民众夜校、晓庄医院和联村救火会等机构,这都是陶行知坚持不懈地努力下的结果。吉祥庵、三元庵、万寿庵、蟠龙山、神策门、黑墨营等乡村,他也派学生到那建起了中心小学,组织学生们创办民众学校、建立中心茶园,使当地农民接受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社会教育。重视农村与农民问题,以乡村教育来改变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贫穷落后,陶行知的这种理想和信念的坚持,进而改变整个国家的命运的理想与信念,就是在今天,仍然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1] 知行:陶行知原名文濬,后改名知行,1934年7月他正式宣布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儿行千里母担忧,身在外地的子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陶行知在这封家书里运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向母亲详细地诉说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了自己对母亲寿辰的祝贺以及对家中亲人的牵挂。为了使母亲放心,在信文的开头,他就先禀告母亲,家中从前寄来的信全收到了,并未遗失,希望母亲不要担心与挂念。

另外,陶行知在信中还汇报了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打算,即立志办好乡村教育,好使母亲免于牵挂。他告诉母亲,“儿现在全副的心力都用在乡村教育上”,因此在行动上更加严格要求,“一年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日,一日之中务求不虚度一时”。这几句话虽然不长,但却充满了人生奋斗的力度,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个有追求、有抱负的志士的人生观念。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陶行知做了具体的安排,将办学所需费用、阴历年前的工作计划以及回不回家等问题都详尽列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且也表现出他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母亲牵念的不安,一片赤诚的孝心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