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又名亦多,辈名家骈,字友三。闻愤而撰写《“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并为死难四烈士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委李公朴遭特务暗杀,特务扬言以40万元买闻人头,并扔恐吓信于其家属。其遗著由朱自清、郭沫若、吴晗、潘光旦、叶圣陶等负责编成《闻一多全集》共4卷,于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2023-11-26
五哥转呈双亲大人暨阖家钧鉴[1]:
五哥寄来的杂志都收到了。父亲大人手谕及孝贞[2],十六妹书各一封亦收到。我到芝加哥来比别人都侥幸些。别人整天在家无法与此邦人士接交,而我独不然。今日同学名卡普其者接我到他家里去。他的母亲待我好极了。伊说伊的儿子出门时曾遇着一位太太待他好极了。伊要还债。所以今日见我要用那位太太待他儿子的方法待我。使我远在万里之外如在家中一样。这时我向伊说了一句很漂亮的话,我说,我的母亲不久也要还债了。今天伊办了很好的中饭给我吃。下午又留我过夜。我因道远了要早回寓。伊又办了很多的点心迫着我吃。我从未遇着一个外国人待我这样亲热的。这便使我想起我自己的母亲了。想起我自己的家了。这个卡家里有祖父,有母亲,有父亲,有儿子(就是我的同学),有女儿(出嫁了)。今天是礼拜日,这一家人都在家。其外女婿也来了,外甥儿、外甥女也来了。还有一位女子(或是我的同学的意中人)。这位卡太太问我中国的风俗人情,问我家里有多少人,我都告诉伊了。我又告诉了伊八九年前我的祖父在世的时候,我们家庭的盛况。他们都称赞不止,他们也有四代人,但不是一家。我们那时是四世同堂,而且人数之多,简直是钟鸣鼎食之家了。他们外国人儿子娶了亲就搬出去了,所以从来没有这样大的家庭。他们听我讲,都奇怪极了。卡太太又问我:“中国人吃饭是真用筷子吗?”我说“还有假的吗?”伊又问道:“你们吃面也用筷子?”我说:“我们吃面的时候比你们还多呢。”啊,原来伊闹了半天还是以为我们一只手拿一支筷子,好像他们一只手拿刀一只手拿叉似的呢!你们想:你们若一只手拿一支筷子,你们会扒得动饭捎得动面吗?下礼拜我又要拜访一位教员。这位先生要知道中国东西,清华同学张君景钺便介绍我与他谈话。家里一定都喜欢知道我在这里,人家都认我是有中国学问的人。所以若有外国人要知道中国古时的东西,他们就介绍我去了。所以这样我本不善交际也不喜交际,但是我想今年新来芝城的人中没有比我的交际更广的。当然我所谓交际不是那种虚伪的无事忙,我所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但是讲来讲去我不喜欢美国。美国的学生没有中国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处的学生底善于思想,勤于思考。他们在我眼里都是年轻的老腐败。美国工人没有中国工人勤苦。他们得钱多,做事少。别人以为美国好极了,其实美国好本好,坏处也不少。我的字现在写得坏极了,一半也因笔不好。我要回来练字。哈哈,这又是要回家底[3]一个理由。父亲写字不便,十四、十六两妹同孝贞要写信来。
耑问阖家安好!
一多
十一月六日
闻一多(1899—1946),家族排行叫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闻一多于1912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自1916年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汇总合称《二月庐漫记》。闻一多的代表作品有《红烛》、《死水》等,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以无畏的勇气在昆明公悼大会上发表讲演,怒斥国民党的卑劣行径,归途即遭国民党特务狙击杀害。
闻一多认为,对待交友问题,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是良师,是益友。与他们交往,我们不仅能学到许多未知的知识、做人的原则、处事的道理,而且能提高人的存在价值,感受更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也正是闻一多自己的交友原则。在芝加哥,通过一位对中国很感兴趣的女士,他不仅结识了美国新诗运动中享有盛名的诗人桑德堡和门罗,而且还以此进一步结识了美国著名女诗人海德夫人和爱米•罗厄尔。闻一多从这些交往中获益良多,认为给他的诗歌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增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友谊。(www.chuimin.cn)
他对美国的看法并没有因为在美国遇到个别不贬低中国的人而改变。对于自己不喜欢美国的看法,他总是直接写信告诉父母,通过对比,得出“美国好本好,坏处也不少”的结论。他的激愤在来年1月份变得更加强烈。他曾在一封家书中写道:“一个有思想之中国青年留居美国之滋味,非笔墨所能形容。俟后半年底我归家度岁时当与家人为炉絮谈,痛哭流涕,以沽余之积愤。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之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彼之贬视吾国人者一言难尽。”因为不能忍受这样的感情煎熬,所以闻一多提早结束了学业,于1925年6月1日踏上祖国的土地,投身到报效祖国的行列中。
[1] 钧鉴:旧式书信中用于称呼之后的套语,表示请看信的意思。钧:敬辞,一般多用来形容尊长或上级的行为。鉴:细看。
[2] 孝贞:即高孝贞,后来改名为高贞,闻一多的妻子。
[3] 底:相当于“的”字。
这封家书出自一位留学海外的学子之手,讲述的是他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同时也向我们介绍了他同美国友人的往来。他对家人的惦念和对祖国的热爱充斥在信的字里行间,句句发自肺腑,字字吐露真情,于平淡之中更显心中的真爱。
身为诗人的闻一多曾经说过:“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支配和伴随着他的一生。在异国他乡留学时,他会由朋友的家庭情况而联想到自己的家人,看到美国的饮食习惯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中国的文化风俗,浓浓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闻一多,又名亦多,辈名家骈,字友三。闻愤而撰写《“一二·一”运动始末记》,将惨案真相大白于天下,并为死难四烈士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委李公朴遭特务暗杀,特务扬言以40万元买闻人头,并扔恐吓信于其家属。其遗著由朱自清、郭沫若、吴晗、潘光旦、叶圣陶等负责编成《闻一多全集》共4卷,于1948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2023-11-26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奥巴马看似是很有魅力的一位总统,却曾因为不懂送礼的礼节而选择了不合时宜的礼物,备受西方媒体的诟病。领导人见面,互赠礼物是免不了的。布朗的礼物是精心准备的,充满了象征意义,以强调英美之间的传统友谊。这些礼物也成为英国百姓的笑柄。上任之初的“礼品门”着实让奥巴马政府非常尴尬。由此可见,送礼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礼物选择的合适与否将会直接引发两人乃至两国之间关系的恶化。......
2023-07-26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最近我妈特别敏感我都交了什么朋友,这让我很郁闷。对于我交的朋友,首先问的就是成绩,如果成绩不好,她马上就会让我停止和人家交往。朋友小斌是我小学时的玩伴,到了初二和我同班,成了好朋友。可他不知道小斌的本性是好的,他善良又富有正义感。不仅如此,老妈还跟看重刑犯似的监视我,每次女同学打电话来她都要盘问我,问这问那。......
2023-11-17
在留学期间,方声洞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第二天下午5时30分,方声洞等人在黄兴率领下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就在这场战斗中,方声洞阵亡。[4]颖:王颖,方声洞的妻子,同盟会会员。方声洞写此信时,王颖在日本。[5]旭:方声洞的儿子。为了祖国光复,为了人民的幸福,明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方声洞却义无反顾。......
2023-12-03
二程后来虽然终身都不甚推崇濂溪,但他们的学问思想和精神修养不得不说确实受到了濂溪的影响。伊川与弟子之间更有“程门立雪”的佳话。这不但表明了弟子们事师的恭敬,也表明了伊川平日的严厉。此文的另一特点则在于表明了其学问的现实关切,也即“修身成圣”的问题。......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