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同治年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并在死后赐谥号文正,故后人称曾文正公。因此后人评价这部家书完全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023-12-03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
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1]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剃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www.chuimin.cn)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曾国藩(1811—1872),晚清重臣,字伯函,号涤生,祖籍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湘军创立者和统帅。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后入翰林院,先后在朝中担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在朝中,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与曾国藩成为好友。曾国藩崇尚学问及修身,主张以理学经世。
这封信是目前存世的曾国藩家书中年代最早的一封。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在第三次会试中式,以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的名次,被赐同进士出身,在后来的朝考中,曾国藩又考取了一等第三名,非常赏识曾国藩的道光帝特意提拔他为第二名,命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庶吉士并不是实职官员,但前途无量,但在庶吉士通过三年后还有一次考试,当时称为散馆,只有散馆合格者才能真正留在翰林院,如果不合格,则会去地方担任县令或者分配到各部任职,从此失去进入核心阶层的机会。散馆之前的三年时间,曾国藩请假回湖南读书。写这封信之前,曾国藩来到北京参加散馆考试并顺利通过,领七品衔,授职翰林院检讨,成为京师一名小官员。
虽然当时曾国藩在北京名不见经传,但在曾氏家族中,五六百年从未有人考取如此功名,而曾国藩破天荒地还成了一名庶吉士,因此他是家族中了不得的大人物,更是为父亲长了脸面。曾国藩的父亲名叫曾麟书,号竹亭,也是个读书人。或许是运气不佳、考运不好,曾麟书连续参加十七次科考,直到四十三岁才考取了秀才,虽然坎坷,但因是曾家第一个秀才,也算是有脸面的人。曾麟书在曾国藩发迹之前一直以教蒙童为业,晚年因儿子的地位才被升为乡绅。从曾国藩后来的成就来看,曾麟书或许是个成功的父母,但他在家族中性格懦弱、办事才干欠缺是出了名的。
这封信是曾国藩刚抵北京时写给父母的平安家信。曾国藩来到北京后,非常挂念家中父母,同时他对诸弟的学业也非常上心,而家中诸弟看到长兄点了翰林,在羡慕之余希望自己也能以长兄为榜样,早日科举中第,因此也很希望得到大哥的指点。曾国藩是个家庭观念非常重的人,自己也认为做兄长的指点诸弟责无旁贷,所以一到京城,便写信催促父母把诸弟近日所作文章寄给自己,以便随时指导。于是在这封信中,在向父母报平安之余,曾国藩也特意提到此事。
[1] 儿子:在此指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也是一个家族观念非常重的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人。进京之后,曾国藩立即写信给父母,并在信中连琐碎之事都一一言明,可见在曾国藩心中父母的地位之高。作为曾家的长子,曾国藩挂念的是诸弟的学业。其实除了顾念兄弟之情之外,在曾国藩心中仍希望诸弟能效仿自己,建立功名,为祖上争光,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视家乡为“根”,无论走多远,叶落归根总是游子最后的去向。在信中,曾国藩向父母写道“以烦琐为贵”,这五个字精准体现了作为一个远方游子,曾国藩时刻挂念家人,希望从各方面了解家中情况。即使后来妻子来京后,曾国藩仍对家乡琐事非常关心。可以说,曾国藩是一位传统中国人的典型代表。
有关中华名人家书的文章
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故予从前限功课教诸弟,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同治年间,曾国藩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并在死后赐谥号文正,故后人称曾文正公。因此后人评价这部家书完全可以体现曾国藩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被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2023-12-03
作为“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被称为小说的“铁笔”、“圣手”。1957年,赵树理再次回到山西农村,但由于担心在外地工作的女儿赵广建的工作和思想问题,特别是女儿“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思想让赵树理觉得应该进行批评与教育,所以写下这封信。这封赵树理给女儿的信,乍一看劝诫批评多于爱女之情,然而赵树理在劝诫女儿的过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劳动观表现出来,仔细品味,这也是一种爱,一种父亲对女儿寄予厚望的爱。......
2023-12-03
1927年10月,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共同生活。5月30日,鲁迅给许广平写了这封信,他信中介绍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情况,并表达了对妻子的惦念。“小莲蓬”的来源则是在两人分别后,鲁迅在一封寄给妻子的信中,附有一张画有枇杷和一张画有莲蓬的两张信纸。鲁迅由原来通信时的“广平兄”改称“小莲蓬而小刺猬”,从他对许广平的称呼改变来看,他们的感情日见亲密、浓厚。......
2023-12-03
陶晓光是陶行知的次子。远在重庆的陶行知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立即打电话向儿子要回了假证明,并且给儿子写了这封信,连带着一张真实的证明材料寄了回去,对儿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当得知儿子开具假证明书时,陶行知立刻予以纠正,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陶行知对此也是为儿子做过打算的。对儿子的学习和工作,陶行知做出了明确的教育引导,体现了他弃虚务实、诚实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
2023-12-03
蔡锷对袁世凯此举极为不满,为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蔡锷以去天津看病为借口逃出北京,自日本转道昆明。在毕节驻扎期间,蔡锷写下了这封与妻子潘蕙英的信。[1]次:旧时写给妻子的信,台头下常用“妆次”,以示亲密。在这封家书中,蔡锷首先将当时的战争形势向妻子作了介绍,同时也谈及未来的作战计划,此时的蔡锷信心满满,从心底流露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作为驰骋沙场的老将,他认为自己指挥的军队“必能操胜算”。......
2023-12-03
在留学期间,方声洞担任中国留学生总代表、同乡会议事部长、同盟会福建支部长等职。第二天下午5时30分,方声洞等人在黄兴率领下向两广总督署发起总攻。就在这场战斗中,方声洞阵亡。[4]颖:王颖,方声洞的妻子,同盟会会员。方声洞写此信时,王颖在日本。[5]旭:方声洞的儿子。为了祖国光复,为了人民的幸福,明知此行九死一生,但方声洞却义无反顾。......
2023-12-03
纪晓岚从小受到家人严格督促,同时也深受父亲影响,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问与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纪晓岚随父入京,受业于著名画家董邦达门下。因此久不在家的纪晓岚首先就向妻子提出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在和妻子谈到教育子女原则时,纪晓岚认为必须要做到四戒、四宜。纪晓岚被称为一代通儒,是因其博学多才,涉猎较广,从这封家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斑。......
2023-12-03
袁枚不但诗文精彩,他的书信也写得极有特色,其书信大都收录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这是他写给弟弟袁香亭的一封信,是《小仓山房诗文集》中的精彩之作。[1]阿通:袁枚的儿子。可以想象,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高理想就是科举中第,而袁枚的这一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是格格不入的,但事实证明袁枚的思想是科学的。......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