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近代日本对中国观:政府采取中立政策并向列强发备忘录

近代日本对中国观:政府采取中立政策并向列强发备忘录

【摘要】:结果,举棋不定的政府只能与列强保持协调,暂时采取了“中立”政策。1913年2月21日,日本政府向俄、英、美等列强发出了关于承认袁政府的备忘录。10月6日,袁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同日,日、英、德等列强只得承认袁世凯的北京政府为合法政权。还应指出,在剧烈动荡的辛亥革命初期,日本在密切注视中国政局变化并调整对策的同时,从未停止对华侵略及渗透的行动。

辛亥革命初,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避免列强的干涉,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口号,将革命的首要目标明确为推翻满清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也宣布,承认以往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因此,以英为首的帝国主义列强决定采取“中立”政策。

武昌起义爆发后,日本对起义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向缺乏总体的把握,在对华政策上内部意见不一。陆军省倾向认为起义是“叛乱”,主张趁机出兵,占据中国领土;参谋本部和海军省认为形势尚不明朗,主张继续观察。结果,举棋不定的政府只能与列强保持协调,暂时采取了“中立”政策。10月24日,西园寺内阁通过了《对清政策》文件,认为“清国事态极不稳定,今后发展难以预测”,决定把“占据对清优势地位”和“长久保持满洲现状”作为日本对华政策的基本目标,等待有利时机,“从根本上解决满洲问题”。文件还决定“在清国关内培植势力,并设法使其他各国承认帝国在该国的优势地位”。“在满洲问题上,与俄国采取协同步调,以维护我国权益”;“对英国要始终贯彻同盟条约精神,对法国及其他与清国本土有利害关系的各国则要探讨协调的途径,同时讲求方策,尽最大可能把美国也拉入我伙伴之中,以期逐步实现我国的目的。”

文件中没有说明对革命军的具体政策,表明西园寺内阁仍倾向于支持清王朝,对清政府扑灭辛亥革命抱有希望。

随着中国各地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英美等列强很快认识到大清帝国大势已去,并纷纷寻找新的代理人。日本驻华公使在给外务大臣的电报中也表明:“据本职浅见,人心所向和东亚大势业已不可阻挡,民意完全背离满清朝廷已确凿无疑,现今朝廷已完全丧失昔日统治四百余州的威信与实力,不论采取何种怀柔妥协手段,恐已无法平定目前时局。”

为了支撑摇摇欲坠的局面,清政府请出下野的袁世凯出山收拾残局。英美对袁世凯持支持态度,日本则非常讨厌袁世凯上台。袁世凯与日本结怨深久,早在领兵驻朝鲜的甲午战争之前就与日本针锋相对,甲午战争后执掌北洋军政期间与日本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是随着日俄战争后日本侵略东北步伐的加快,袁采取了靠近英美牵制日本的“以夷制夷”的政策,策划引进英美资本修建与“满铁”并行的铁路,为日本修建安奉铁路设障,抑制了日本在东北的扩张,因此成为日本的眼中钉。1911年10月,袁世凯奉命北上进京掌清朝军政大权时,日本大陆浪人川岛浪速与日本驻华军官曾密谋刺杀袁世凯,阻止其北上。

11月1日袁世凯就任清内阁总理大臣后,日本曾试图改善与袁的关系,但袁在南北停战、废黜摄政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只与英国商议,日本被晾在了一边。其后,袁独揽大权,施展了纵横捭阖的权术,北逼清廷,南御革命,并在“共和立宪”上与南方革命党达成妥协,于1912年2月15日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起初,日本的一些人对中国实行“共和制”甚为反感,寺内正毅表示:“清国共和论对我国人心影响极大,实为可惧。”

德富苏峰喧嚣“黑死病是有形之病,共和制却是无形之病”,担忧中国“建立共和制政体与日本帝国之国是的皇权主义发生冲突”,建议政府对中国的政体变更进行干涉。(www.chuimin.cn)

但是,老练的政治家山县有朋等对中国采取什么政治体制却不甚在意,山县认为,“不论中国成为共和或帝制,都无须过问”。

只要日本的在华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和扩大,与袁世凯携手也未尝不可。

为了改变袁对日本的不好印象,日本政府决意在承认袁政府的问题上争取主动。1913年2月21日,日本政府向俄、英、美等列强发出了关于承认袁政府的备忘录。3月23日,又向袁世凯政府提出《关于承认中国新政府之条件细目》(草案),要求其继承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与列强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列强对新政府的承认。由于列强在承认新政府的时机上意见不一,日本等主张的“共同承认”方案一再拖延。5月和9月,美国和英国先后宣布承认袁政府。10月6日,袁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同日,日、英、德等列强只得承认袁世凯的北京政府为合法政权。

日本虽然在承认袁世凯新政府的问题上最终慢了一步,但还是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立足未稳的袁世凯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正式就职后即宣布:“所有前清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条约、协约、合约,必应恪守”,同时满足了日本提出的在中国东北的筑路权要求,于10月5日与日本政府交换了《满蒙五路借款修筑预约办法大纲》。

还应指出,在剧烈动荡的辛亥革命初期,日本在密切注视中国政局变化并调整对策的同时,从未停止对华侵略及渗透的行动。继1910年7月4日日俄签订第二次《日俄协定》及其《密约》之后,1912年7月8日,日俄又在彼得堡签订了第三次《日俄密约》,背着中国私下划定了双方在中国内蒙古东、西部的势力范围,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主权。我国学者指出:“日本政府通过签订第三次日俄密约,将其‘利益线’着实地推进到了南满洲和东部内蒙古。”

此外,也是在这一时期,日本参谋本部还指使大陆浪人川岛浪速勾结蒙古王公贵族,策划发起了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公然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