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基础:心脏传导组织与除极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基础:心脏传导组织与除极

【摘要】:1.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组成:①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心外膜下,是心肌组织产生自律性兴奋的最高频率点。②P波表示双心房同步收缩,通常认为P波的前半部分代表右心房,后半部分代表左心房下部。⑤P波的起始部分与右心房除极有关,方向朝前。由左心房或右心房下部心肌的除极方向朝后。

1.心脏的起搏与传导系统组成:①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心外膜下,是心肌组织产生自律性兴奋的最高频率点。②结间束:分前、中、后结间束,功能是将激动传导至心房组织及房室交界处。③房室交界区:是围绕在房室结动脉周围的致密交织纤维组织,含有P细胞、T细胞、浦肯野氏及心肌细胞等,起传导、延搁、过滤冲动及起搏等作用。④左束支:左束支分布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特点是发出早,行程短,激动首先由其间隔支发出。⑤右束支:右束支从室间隔膜部下缘中部右侧面弓形走向前下方,特点是发出晚,行程长,易受局灶化影响。⑥浦肯野氏纤维:左、右束支末端交织成网状,伸入心肌后形成终末细小的浦肯野氏纤维网,在心室肌内又呈放射状分布于心外膜面。

2.窦房结除极:①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下;可间接通过体表心电图的P波观察。②窦房结本身的自律性频率称为固有心率。③窦房结之外的各种因素对其自律性的影响中,植物神经是最重要的因素,被称作是最后公路,即所有的其他影响因素均通过植物神经起作用。④一般认为窦房结头部心率快,交感活动占优势。⑤窦房结尾部副交感神经占优,心率慢。⑥测定固有心率时采用药物阻断植物神经的方法(心得安阻断交感神经,阿托品阻断迷走神经)。⑦正常窦房结固有心率为60~100次/分钟。

3.心房除极:①正常的心房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或其邻近的心房起搏细胞。冲动以辐射的方式先后激动右心房、房间隔和左心房。左心房内最晚激动的部位是左心耳顶部或左下肺静脉下方的后侧壁。②P波表示双心房同步收缩,通常认为P波的前半部分代表右心房,后半部分代表左心房下部。③Bachmann束连接着左房与右房。④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由三条含有浦肯野氏纤维的结间束连接。⑤P波的起始部分与右心房除极有关,方向朝前。由左心房或右心房下部心肌的除极方向朝后。这两部分除极的方向向下、向左,因而在额面两者融合形成一个波。⑥房内或结间束传导阻滞时,可表现为P波形态改变,P波时限增宽(>110ms),P波双峰,峰尖距离>40ms。同样心房增大时亦可表现为P波的改变,右心房增大时表现为P波高尖(>0.25mV)。⑦左心房增大时表现为P波时限增宽(>110ms),P波呈双峰,峰尖距离>40ms。

4.房室交界区除极:①房室束是传导系统中房室间的唯一通道,其他部位如心房肌和心室肌均被纤维隔分离,传导无法通过。②房室结的作用:包括兴奋传导、延搁传导、过滤传导及次级起搏等作用。③房室交界区的传导作用具有双向性,即可以顺向传导,又可以逆向传导。④房室交界区的延搁作用,即冲动传导经过时发生速度变慢,有0.04秒的延搁,以保证心房收缩结束后再发生心室收缩。⑤房室交界区的过滤作用:特殊情况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下传的过小冲动在房室交界区网内相互冲撞而减弱,最终被过滤不能下传。

5.心室的除极:①心室除极时,左右心室乳头肌先于游离壁接受束支的分支,故乳头肌先行收缩,通过腱索牵拉房室瓣,防止瓣膜凸入心房,以免血液反流。②房室束从房室结的深面发出,穿过中心纤维体后经过室间隔膜部的后下缘分为左、右束支。③冲动到达左、右束支时,左束支先除极,右束支后除极。④左束支在室间隔左侧心内膜下呈扁带状分出后很快分为3组,其特点是发出早,行程短。⑤左心室心内膜有三处最早兴奋,分别是前、后乳头肌根部和室间隔中下部,这与左束支3分支分布特点相一致。⑥右束支起源于房室束分叉部的末端,从室间隔膜部下缘中部右侧面弓形走向前下方,最终到达右心室前乳头肌基底部的前外侧后分为3组,其发出晚,行程长,容易受局灶变化影响。

6.心脏各级起搏频率:(www.chuimin.cn)

①窦房结的固有起搏频率最高,正常每分钟60~90次。

②房室结次级起搏频率为40~60次/分钟。

③浦肯野氏纤维次级起搏频率为15~40次/分钟。

7.心脏的自主神经解剖:①支配心脏的神经包括心交感神经与心迷走神经。②心交感神经:节前神经为胆碱能神经元,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后者与节后神经元细胞上的胆碱能N受体结合,引起节后纤维兴奋,致心脏兴奋,使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及冠状动脉扩张。③心迷走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均为胆碱能神经元,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对心脏起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及冠状动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