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历代医家用分类的方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索《黄帝内经》里存在的理论体系。藏象学说这一理论的体系,可分做脏腑、经络、精气神三部分。惟奇经八脉之名不出自《内经》,而始于《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十五络,详见于《灵枢·经脉篇》。俞穴,为经气游行出入之所,有如运输,是以名之。从《内经》对精气神所作的解释,便可知其一般了。......
2023-12-03
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泉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
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内经》冠以黄帝名,并非真为黄帝之作。淮南子曾指出: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讬之于神农、黄帝。
《内经》既非黄帝之作早已为确论,但其成书究竟何时?又出于何人之手?对此,历代以来意见纷纭,终未能取得共识。例如,司马光指出: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他认为"此周汉之间,医者依讬以取重耳"。综观历代学者,在《内经》之成书时代上,约有以下几种观点,如有成书于战国者,有成书于战国末至秦汉之际者,有成书于西汉者,或谓更为晚出者等等,现仍为学者争论最为激烈之问题之一。在这个争论之中,有一点则为大家所公认,即明代医学家吕复之所论:"乃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
《汉书·艺文志》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还有扁鹊内、外经等。何以分内经、外经,犹《易》之有内、外卦,《春秋》之有内、外传,《庄子》之有内、外篇,《韩非子》之有内、外储说。故知医学之分黄帝内经、外经等,只有次第名而并非有何深意。今《黄帝外经》早佚,唯《黄帝内经》尚存。
《黄帝内经》成书后,在其传抄流布过程中,既有内容的散落,也有掺入和补撰,在历代注释整理中,也增加了该书内容。因此,出现了何为原文?何为讹传?何为杂入等难以分辨的混乱局面,为研究者的辨析鉴别造成了困难,也时有争论。《黄帝内经》流传甚广,现就今之《素问》、《灵枢》分述之。
《素问》:公元6世纪,全元起首次全面注释,当时第七卷早佚,故只有8卷。公元762年,王冰次注,称为《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其中除72-73篇有目缺文外,经王氏补入"旧藏"7篇。11世纪,北宋校正医书局对王氏注本再加校勘注释,改名《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成为宋之后历代刊刻研究之蓝本和依据,刊刻者有数10种之多。
《灵枢》:在《汉书·艺文志》名为《九卷》,公元6世纪前后,其名有《针经》、《九墟》、《九灵》、《灵枢》等不同书名之传本。南北朝、隋唐间,《针经》注本多种曾有流传,并见于隋唐及日、朝之医事法令将其列为医学教材,但未能流传后世。如前所述,宋史类刻刊《灵枢》(1135年)后,即成为《九卷》之唯一刻本流传于世,虽有12卷本与24卷本之不同,但篇目内容次第等并无差异。
《素问》、《灵枢》历代之注释、节要、语译以及国外之注释、译本,共计有200余种之多,其中少数影响大者,每种刊刻印行有达40多次者。
《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尽管医学家学说各异而有争论但鲜有背离之者,几乎无不求之于《内经》而为立论之准绳。这就是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也必须首先攻读《内经》的原故。因为,若不基本掌握《内经》之要旨,将对中医学之各个临床科疾病之认识、诊断、治疗原则、选药处方等等,无从理解和实施。(www.chuimin.cn)
《黄帝内经》的科学成就:前已提及,《内经》之成书,既非成于一时,也非成于一人。由此可知,乃是先秦诸多医学家对其前代医学发展的一次系统的总结,是对十分丰富的医疗经验的高度概括,并从而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达到了历史的高水平,有着许许多多的科学成就和十分正确的预见。或者正因为如此,《内经》至今仍有其很强的生命力。
现仅就其科学成就之重要者分述如下:
公然宣布与巫术决裂。中国医学在商周时期仍处于鬼神观念占居统治地位,不但病因要寻求鬼神作用的因素,治疗也多巫术之法。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认识逐渐发生了动摇,围绕着疾病诊疗是否鬼神因素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民间医生扁鹊及《内经》作者们在这场影响深远的斗争中,鲜明地反对鬼神说。《史记·扁鹊仑公传》明确记述了扁鹊行医的六不治,其中之一即"信巫不信医不治"。《内经》的作者在《素问·五脏别论》中强调:"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用意深刻地阐明了他们在这关系医学发展道路和方向上的立场和观点,他们的观点为历代医学家所遵循,从而保证了中国医学基本上一直沿着唯物的疾病观不断发展。
人体解剖、生理研究的成就。认识人类疾病必须首先认识人类自身。《内经》的作者们很可能直接参与了对人体的解剖研究,并实地进行了人体体表与内脏的解剖。《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例如消化道解剖,《灵枢》已详述了唇口几何,唇到齿距离几何,舌形重量,齿至咽距离,会厌形质,口腔容量,食管长度,胃容量及体大小,贲门、幽门形质,小肠长度、如何曲屈、容量,大肠之升、横、降、容量、重量,肛门形质等等,其所记述之大小、长度、容量、形态与相互关系等,同现代人体解剖基本一致。又如关于消化系统之功能,血液环流周身之功能,泌尿生殖系统之功能,虽然认识多有失之于笼统,然而也有许多科学的论断。譬如血与脉的关系,不但对血管区分为经脉(大血管)、络脉(大血管之分支血管)和孙脉(细小血管),并且明确指出血脉是运行人体经过饮食消化而产生营养精气等物质的,特别强调这种运行在人体"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实际上他们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提出了科学的预见。
高明的医疗技术。《内经》是一部理论专著,但个别部分也涉及医疗技术。例如该书不但记述了水浴疗法、灌肠技术,而且比较正确地论述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的外科手术截趾术等。《内经》已设计使用了筒针(中空的针)进行穿刺放腹水的医疗技术,这是一次改善腹水治疗和减轻患者痛苦比较成功的尝试。筒针穿刺放腹水虽然未能创造出根治腹水的方法,但作为一种医疗技术在后世继续得到发展和应用。
至今虽然在器械条件和技术上已有了极大的进步,然而其原理却是完全一致的。可贵的是《内经》还记述了筒针的制作技术要求,指出:"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锋其末"。在进针的技术要领方面也已达到与现代基本相似的步骤和方法。
提倡疾病预防强调早期治疗。中国医学自古就十分重视促进人体健康以预防疾病的思想,追其原则始于《内经》。例如:反复强调的"虚邪贼风(指致病因素),避之有时"。又如强调,一位高明的医学家,应当治未病之病,而不是治疗已病的病。如果等到病已发而后才给予药物治疗,就犹如渴而穿井,战乱已成才去制造兵器的道理一样,不是太晚了吗?
又说:一位高明的医学家,治疗疾病必须"救其萌芽"。并批评了医学家中对一些久病轻易作出"不可治"的结论,指出:
"疾虽久,犹可毕也(是可以治愈的),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本也。"其思想都是很先进的。
《内经》虽有不少待研究、商议的内容,但其科学的内容、积极探求的思想等,是其2000多年来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源泉。
《内经》不单在中国医学的发展上创造了2000多年医学家们不断研究、不断运用以解决医疗理论和技术的有效记录,而且为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医学家所研究和运用,以为指导,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同时,《内经》也早已为欧美汉学家、私人收藏家、国家图书馆所广泛收藏和流传,而且有被部分节译或全译为英、法、德等文本出版者。在当代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内经》也更加为人类所重视。
有关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的文章
前述历代医家用分类的方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索《黄帝内经》里存在的理论体系。藏象学说这一理论的体系,可分做脏腑、经络、精气神三部分。惟奇经八脉之名不出自《内经》,而始于《难经·二十七难》。凡此十五络,详见于《灵枢·经脉篇》。俞穴,为经气游行出入之所,有如运输,是以名之。从《内经》对精气神所作的解释,便可知其一般了。......
2023-12-03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机工业从引进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到优化和创新,逐步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电机工业在自主创新中,始终着力于体系建设、致力于把握趋势、着眼于能力积聚。中国电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中,十分重要的还有产品检测体系。中国电机工业企业,以“三大动力”为代表,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在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
2023-06-21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在已知地球质量为6.0×1021t的情况下,可推算出太阳的质量为1.989×1027t,即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等于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745倍。利用光谱分析法,已经初步探明了太阳的化学组成。构成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通过热核反应,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已知太阳的质量为1.989×1030kg,因而按照目前的太阳辐射水平,太阳上氢的含量足够维持800亿年。......
2023-06-23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不懂分享的人只能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小明不断地问我一些问题,看来他也陶醉在我的快乐之中了。......
2023-11-03
截止到2019年5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世界遗产共计1092项,其中文化遗产数量最多,为845项。会议决定,修订《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的内容,以利于文化景观的评定;同时文化景观的收录适用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的6个标准。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列入的“文化景观”遗产,包含在“文化遗产”类别计数中共计有102项。......
2023-11-17
一种文化的消失,文化的诱惑也自然会消失,而因其产生的文化旅游也将发生改变。由电影推动的文化旅游,在人类历史中也不乏其例。随着影片的大热及久热,奥地利作为全球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的形象收益颇丰。文化旅游在人类的不断认知、比较当中而演进,也因人类的不断思考、创造而发展。......
2023-11-17
皆因“文化”二字的原因,文化旅游与旅游者的关联最为密切。在所有类型的旅游中,文化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涵盖面最广。强调要“从共享全球性文化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向世界积极传播日本的文化艺术”。文化旅游能够做的文章多种多样,这当然是文化旅游的优势之一,而最佳的一个实证可以从奥地利与莫扎特那里找到。文化旅游置身其中并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自然是璀璨夺目、精彩纷呈。......
2023-11-17
图8-1墨西哥城正待进入弗里达·卡罗博物馆参观的旅游者对于文化旅游者来说,文化的诱惑当然是首当其冲最为重要。文化的诱惑多寡或诱惑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旅游者的旅游感知评价。文化的诱惑不仅存在于博物馆,甚至可能存在于大街上。这个啤酒的独一无二的品牌名称以及与它相连的故事果然诱惑人无数,到访昆士兰的旅游者并没人会躲得过这样的一种诱惑。文化的诱惑固然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出发点必须是出自对旅游者的尊重。......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