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王祯农书》完成于1313年。《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王祯农书》也超过《齐民要术》。将农具列为综合性整体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王祯农书》开始的,也是本书一大特点。《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数量上是空前的。......
2023-12-03
"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齐民要术》是东魏(531-550)农学家贾思勰(青州齐郡益都,今山东寿平县人,生平不详)约在6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间写成的一部农学名著。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包括了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堪称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约11余万字,卷端另有"序"和"杂说"。"杂说"系后人掺入之作。"序"是全书的总纲,包括著者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资料来源和写作目的。
著者在"序"中援引大量经典和历史故事,反复阐发"食为政首"的重农思想,强调"治国之本,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把农业生产提到治国安民("农为邦本")
的高度上来认识。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才能"国富民安"。
"食为政首",是贯穿于《齐民要术》的主导思想。它规定了该书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甚至章节安排的次序。正如"序"中所说"起自农耕,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从农作物栽培,直至制醋作酱,凡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没有不详细记载的。
《齐民要术》的内容极为丰富。卷一,"耕田"、"收种"(以上栽培总论)、"种谷"各1篇;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粮食作物栽培各论13篇;卷三,"种葵"(蔬菜栽培总论)、蔓菁等各论12篇;卷四,"园篱"、"栽树"(园艺总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造总论)、酿酒4篇;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食品烹调和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卷十,"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北魏疆域以外地区)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综括了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选种育种、酿造、烹饪、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备荒、救荒,基本上属于广义的农业范畴,反映了当时农、林、牧、渔、副多种经营方式亦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规模。
"序"中说它对"商贾之事,阙而不録"。其实,书中不録的,是那种弃农经商,("舍本逐末"),周流天下,买贱鬻贵,积累资本,重利盘剥农民的富商巨贾之事。然而,它对季节性较强的农村集市商业活动却非常重视,书中"杂说第三十"对谷类、葵、榆诸篇有多处记述。集市所售之物多为农民生产的剩余物,或利用农闲制作的一些手工制品(椀、车毂等)。物品售罄,季节一过,售者又都回到农业生产上去,不致因此而影响农业生产。基本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所需"莫非种植之物"、"钱货无所交流"的社会实际。
全书的结构体例也相当严密,每篇由篇题、正文和经传文献组成。根据不同作物,所述详略不一。篇题下有注文(援引历史文献和亲自调查),相当于"释名"、"集解",包括异名、别名、品种、地方名产、引种来源及其性状特征;正文则为实际调查和亲身体验("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这是各篇的主体;篇末则援引文献以补充论证正文,包括重农思想、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农业季节、农业地理、农产品贮存与加工。据统计,书中援引经传160余种(一说180余种)。可以说是历史经验和当代生产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农业论著。
《齐民要术》规模之庞大、内容之丰富、结构之严谨,都远远超过以往。《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虽说不算是农学专著,但内容连贯倒也自成一体,基本上属于栽培总论性质。(www.chuimin.cn)
西汉《汜胜之书》(公元前1世纪)史称18篇,存者不过3000余字,总结了关中地区的耕作技术,也只限于种植业。东汉崔寔(?-170年)《四民月全》虽已涉及农、林、牧、副,却略于技术而重于农事之安排,不过是一部月全性质的农书。
《齐民要术》则是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魏晋以来400年间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生产的新经验和新成就。
《齐民要术》的最大功绩是:其一,它全面、完整地总结了以耕-耙-耱为主体,以防旱保墒为中心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以增进地力为中心的轮作倒茬、种植绿肥等耕作制度,以及良种选育等项措施。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思想;其二,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园、林经验,林木的压条、嫁接等繁育技术;畜禽的饲养管理、外形鉴定和良种选育;农副产品加工和微生物利用以及救荒备荒的措施。填补了传统农学的空白,为后来农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毫无疑义,《齐民要术》的出现,是我国传统农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齐民要术》之所以能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是与当时历史条件和贾思勰的文化素养、科学态度分不开的。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旱地农业生产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虽说东汉以后的200年间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因长期战乱而累遭破坏,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却未因此而中辍。以耕作为例,魏晋时期,"铁齿"(人字耙)和"耱"(无齿耙)的出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耕-耙-耱结合的耕作技术,提高了旱地防旱保墒的能力,到北魏时,又积累了一整套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墒情而进行的耕-耙-耱经验,从而形成了更为完整的耕作体系,不仅增强了防旱保墒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土壤肥力,提高了产量。
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为贾思勰的写作提供了生动的资料和内容。
贾思勰生活于北魏末期。青少年时期,正值孝文帝提倡经学,实行"文治",深入汉化运动的高潮,孝文帝极力倡导农业,朝廷议政都以农事为首,令各州、郡、县官经常督促农业生产,做到"无失农时",违者免官,甚至"一门之内,终身不仕"。太和九年(485年)又实行均田制,把无主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使"土不旷墱*",规定种植五谷瓜果蔬菜,植树造林,解决人民吃饭问题。
贾思勰对经学颇有造诣,既受历代重农思想之影响,又得到"太和之风"的熏陶。因此,他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在他任瀛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及其以南)高阳郡(保定市一带)太守时,勤于职守,督导农桑,对瀛州及其邻近州县的作物进行深入调查。他特别重视良种的推广,这是种植物增产的关键。他对80余种粟类品种的性状特征的分析,是他多年调查的结果。及至后来他退居田园,更是亲自到稼穑、桑果、畜禽甚至场院整治等生产活动中去观察和分析农业生产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如,济州以西(现在鲁西)的长辕犁不如齐人的尉犁那么"柔便";蚕茧用盐杀蛹法比曝晒的要好。正是由于贾思勰坚持调查,坚持实践和坚持科学分析的求是作风,才使《齐民要术》植根于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上而赋予它以科学的生命力,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序"中说他著书目的只是"晓示家僮"。如果联系当时(主要是肃宗灵太后擅政)的社会现实来看,他在"序"中猛烈抨击当政者的骄奢,无不透露着著者爱国爱民之心,也透露了他著书的目的是在劝导政府和官吏重视农业生产,为"平民"谋求"资生之业",让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强盛起来的强烈愿望。
《齐民要术》一经问世(初为手抄本传布),便引起历代政府之重视,北未朝还规定"非朝廷人不可得"。明代王廷相(1474-1594年)称它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唐、宋以来出现不少农书,无不以它为范本,其中,元《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清《授时通考》均受其影响。《齐民要术》在国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传到邻国日本,引起日本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大约在19世纪传到欧洲,英国学者达尔文(1809-1882)在其名著《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就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他的著名学说——进化论的佐证。在当今欧美国家面临农业危机的状况下,《齐民要术》更是引起欧美学者的极大注视和研究,说它"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
有关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的文章
一是元建国初年司农司编写的《农桑辑要》,此后有《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三书中尤以《王祯农书》影响最大。《王祯农书》完成于1313年。《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王祯农书》也超过《齐民要术》。将农具列为综合性整体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王祯农书》开始的,也是本书一大特点。《王祯农书》中的《农器图谱》在数量上是空前的。......
2023-12-03
曾国藩认为,听人的言辞,如果是“其言语之圆滑者,则弃之”。他指出,人的言辞往往流露了一个人的本性。至于用人之道,曾国藩认为:“观人之道,以朴实廉价为质。有其质而附以他长,斯为可贵。无其质,而长处亦不足恃。甘受和,白受采,古人所谓无本不立,义或在此。”曾国藩的意思是说,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又立即改正的,这是最难的事。......
2023-08-17
在当今世界,民族凝聚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爱国主义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日益重要的精神资源。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综合国力是国家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民族精神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023-10-01
在此方面,董必武法律思想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藉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之力,积聚了一批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者,也产出了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可以初步概括如下:第一,对董必武法治思想的研究。人民法院调解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中具有重要作用,做好人民来信、来访,能使人民法院及时了解并解决某些人民内部矛盾。除了个别人物的思想,新近的一些研究还开拓更为宽泛的领域,对革命时期法律、司法思想之总体进行重述。......
2023-08-07
《日书》所见相宅术睡简甲种15~23号简背有一段专讲住宅吉凶的文书,学者称之为《相宅篇》。为了明其源流,仅将其内容与《地理新书》和《阳宅十要》的相关内容作比较。续前表上表将《日书》中的宅居吉凶原则与后世的《地理新书》和《阳宅十书》作比较,会发现有些吉凶原则基本保持一致,有些要素一致而具体吉凶原则不同或完全相反。《地理新书》中则称:“凡宅……不居寺庙及祠社炉冶处。”......
2023-11-28
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的,用于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图1-2-78常见的警告标志高压危险标志当心触电标志当心坑洞标志当心弧光标志当心电缆标志3)指令标志。图1-2-79常见的指令标志必须戴好安全帽必须系好安全带必须使用防护屏必须戴好防护目镜图1-2-80常见的提示标志......
2023-07-01
猜心家的重要标志就是要能够说出他人的性格和习性,并且一眼就能够推测出一个人的所有潜能。他的确不可能有那种性格,因为他只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描写人性中的缺陷。然而,这种对性格的判断在人际交往中颇为重要。真诚使友谊变得最为圣洁,然而,我们敬佩一个人,敬佩他的魄力、能力、坚贞和高贵,并不是感情的一时冲动,而是根据自己对他的行为和性格的观察。独立于意识的本性美德非常重要。......
2023-12-04
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释“旷达”二字曰:“旷,昭旷;达,达观。胸中具有道理,眼底自无障碍”。下面具体来看一看《旷达》的诗句诗意。然而,《旷达》品的主人公虽以酒为伴却不狂诞,胸襟行止旷放通达而不纵任无端。......
2024-03-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