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调早在北宋就已出现。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诸宫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民间十分流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西厢》则将原作不足三千字的传奇改为五万多字的说唱文学作品,共用宫调188套。......
2024-04-22
因以往之兴废,作将来之法戒
《元史》是记载自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至元朝灭亡160余年历史的史书。
1206年,蒙古族卓越的首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各部落后,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在接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同时,也接受汉族儒士的建议,改国号为大元。1276年,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元朝自成吉思汗始,共传14位皇帝,立国162年。元顺帝统治后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军队攻克大都(今北京市),元顺帝逃到漠北,元朝灭亡。
明朝建立的时候,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很强大。元顺帝在漠北地区仍然维护着自己的统治,史称北元。参与镇压红巾军的地主武装在陕甘地区与北元协同抵抗明朝,元朝残余势力还占据着东北和云南,江南的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不肯与明朝合作。朱元璋面临着巩固统治和统一全国的任务。为了巩固政权,笼络元朝遗民,招抚和平定割据势力,朱元璋利用编修《元史》这一举动,来表明自己建立明朝的合法性。
《元史》修成也就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从而打消元朝残余势力复国的幻想。明朝在建国之初即急于编修《元史》是有着良苦的政治目的的。同时,明朝修《元史》也是为了总结和吸取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借鉴。
明军攻克大都后,获得了元朝大量的文献典籍,为《元史》的编修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洪武元年十二月(1368年),朱元璋下诏编修《元史》,命中书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官,并组成了16人的编修班子。第二年二月正式开局修史,至八月就完成了元顺帝元统元年以前的部分。接着又派人到各地征集史料。
洪武三年二月(1370年)再次开局,继续修史,这次除仍用宋、王2人为总裁官外,只有1人参与了前一次的编修,其余人员都是新人。至七月,全书修成。《元史》编修前后总共用了331天,参加修史的人员前后共31人。
明朝修《元史》时,元朝的各位皇帝的《实录》、《后妃功臣列传》是《元史》本纪和列传的重要资料来源。《元史》的《志》和《表》则主要取材于元朝所修《经世大典》。(www.chuimin.cn)
《元史》全书210卷,其中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
《元史》有14位皇帝的本纪,《太祖纪》除记载铁木真一生活动外,还记载了其以前10世的简单情况和世系。
《元史》各志,按时间先后记述事实和制度的变化沿革,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天文志》记载了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制作的天文仪器的制作、使用方法、用途和效果,以及引进西域的天文仪器。还记录了元代的各种历法,特别是郭守敬创制的《授时历》。《地理志》记录元代考察黄河发源地的情况,是汉唐以来对黄河河源考察最具体、记载最详细的文献。《祭祀志》对蒙古族生活习俗的记载为研究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元史》有列传人物1281人,去掉重复者,实有1270多人。《外夷传》记载了20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元史》由于编修时间仓促,使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同时也因为它多照抄史料,所以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使它具有比其他某些正史更高的史料价值。元朝的13朝实录和《经世大典》已经失传,部分内容只是靠《元史》才得以保存下来。《元史》的本纪和志占全书一半,而本纪又占全书近1/4,保存了大量失传的史料。列传部分,由于元代史馆的资料就不完备,汉人(特别是文人)常有碑传资料可以参考,而一些蒙古名臣的资料常常无处可找,因此立传的不及一半。就列传中的蒙古、色目人而言,其中一部分人已没有别的史料可供参考,后世对这些在当时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的事迹只有通过《元史》才能了解。《元史》的编修者违反一般的修史惯例,把一些儒家学者认为不值一提的史实也记入《元史》。如本纪中记载作佛事,礼乐志中记载游皇城,列传则把佛教、道教人物排在最前面,其次是方伎传。这些内容虽还有悖惯例,但恰恰反映了元代真实的社会情况,对研究金朝、元朝时期佛教,尤其是道教各流派的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元史》存在的不足也是很多的。就资料而言,在长期战乱之后,史籍散失很多,一时难以征集,很难完备,已经收集到的资料,限于翻译条件,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元朝秘史》以及元朝的蒙古文典籍、档案等等,都是很大的缺憾。
本纪和列传部分的记载,大致是后世多、前世少;文臣多、武将少。这是由于元朝史料本身原因造成的。从编修人员看,前后两次开局,人员变更大,当时修史的人员也是临时凑集,大多是江南的文士儒生,缺乏修史经验,这也造成了书中的许多错误。比如内容重复,前后记载矛盾,同一地名、人名、译名不统一,等等。
《元史》曾受到许多人的批评,清朝以来,不断有人重修《元史》,流传到现在的,有邵远平《元史类编》、魏源《元史新编》、曾廉《元书》、柯劭忞《新元史》、屠寄《蒙兀儿史记》等,但因为《元史》有保存原始资料的长处,所以这些史书都不能取代《元史》。
有关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的文章
诸宫调早在北宋就已出现。北方的诸宫调又称“弹词”或“弦索”。诸宫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民间十分流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西厢》则将原作不足三千字的传奇改为五万多字的说唱文学作品,共用宫调188套。......
2024-04-22
各种因素导致金朝的老百姓生活不下去,于是他们揭竿而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红袄军起义。金政权利用招抚、镇压相结合的方式,陆续消灭了各支义军,红袄军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李全和杨妙贞结合后,义军势力大增,他们领导的这支起义军遂成为杨安儿起义失败后的重要起义力量。......
2024-04-22
西藏的重大案件,宣政院可以审理。帝师、宣政院荐举的官员,上报皇帝批准之后,授予印信。元朝政府将总制院改宣政院,行政级别从正二品升到从一品,升了一格,显然是为了加强八思巴去世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2024-04-23
粘罕、高庆裔被除掉后,刘豫失去了靠山,而此时熙宗正在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第二讲从熙宗改革到大定明昌之治熙宗继位后,曾以宗盘、宗幹、粘罕并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事。宗盘因是太宗长子,所以目无熙宗。这一情况早被都元帅兀术报告给熙宗,于是熙宗抢先发难。通过血腥屠杀稳固政权之后,熙宗着手进行改革。熙宗改革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2024-04-22
那么忙哥剌死时当不会超过30岁。结合史料中的相关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忙哥剌在任安西王期间的确对汗位心存觊觎,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封王后的忙哥剌为其建造的王府宫室,尽管有忽必烈的心腹、京兆路总管兼府尹赵炳“裁制”,但即便如此,王府宫室的建造规格以及名称,仍然体现出这位藩王的不臣之心。......
2024-04-22
天眷官制对金朝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均做了调整和改革。旧的勃极烈制度实行的是终身制,而新的官制规定官员任期为25个月,实际上尚书省的官职常常由皇帝随时任免。天眷官制糅合辽宋官制而自成一体,突破了辽朝的北南面官两套官制。这套新的官制被誉为是“天眷新制”,熙宗以降至金朝亡国,这套官制基本上没有再作改革。......
2024-04-22
金元时期出现了以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后人称之为“金元四大家”。金朝的医学水平在辽夏金三国中是最高的,西夏末年,权臣任得敬、桓宗李纯佑之母均曾向金朝求医问药,说明西夏的医学水平远远不及金朝。金代医学主要有官府设医和民间医生两个部分。金的专职医药机构又分为对皇室与人民两种。他是中医寒凉派的鼻祖,他的医学理论后被称为河间学派。......
2024-04-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