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管仲相威公[38],霸诸侯,攘夷狄[39],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40]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42]。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31]光:昭著,显著。[37]选自《古文观止》。[38]威公:即齐桓公(?襄公被杀后,他回国取得政权,在管仲辅佐下使国家富强。......
2023-07-18
"参详旧史,撮其指要;举其宏词,义在惩劝"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贞观政要》虽记载史实,但不按时间顺序组织全书,而是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君臣问答、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作出来的,是一部独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著作。
《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
吴兢,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出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年),病逝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吴兢年轻时就立志从事史学事业,武则天时,经友人推荐,开始担任史官。吴兢具有忠于历史的赤诚。当时武三思领导修撰国史,武三思等人以朋党为界限,记事不实。吴兢愤而私撰《唐书》、《唐春秋》,意欲为后人留下信史。唐中宗时,他任右补阙,与刘知几等人共修《则天实录》。书成后,转任起居郎,又迁水部郎中。开元初,自请继续修史,得准与刘知几撰《睿宗实录》,并重修《则天实录》。刘知几去世后,张说为相,见到书中记载张易之诱他诬陷魏元忠之事,感到不安。
故意对吴兢说:"刘五(知几)修实录,记魏齐公事,殊不相饶假,与说毒手。"吴兢从容回答说:"是兢书之,非刘公修述,草本犹在。其人已亡,不可诬枉于幽魂,令相公有怪耳。"
张说几次请求删改,他都断然拒绝,凛然回答:"若取人情,何名为直笔。"(以上引文均见《唐会要·史馆杂录》)吴兢的高风亮节,得到时人赞叹,人们称誉他是当世董狐。他任史职30余年,编纂唐国史65卷。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年)
以后他调离史职,先后任荆州司马,台、洪、饶、蕲四州刺史,相州长史、邺郡太守、恒王师傅等职。70岁以后,他有感于南北朝史繁杂,撰写梁、齐、周史各10卷,陈史5卷,隋史20卷。他的一生是为史学事业勤奋劳作的一生,他的高尚风范成为后世史家学习的榜样。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
书中所记述的封建政治问题是全面而详备的。
在书中,吴兢还重点记述了人才使用问题。书中介绍了唐太宗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事迹。唐太宗对用人有较深刻的认识,他一再强调"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贞观政要·崇儒》)对于人才,他提出了必须具有高尚品德,能够克己恭俭,正直廉洁等要求。为此,他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选拔人才的措施,而且非常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和赏罚。通过唐太宗的努力,一批人才集中于初唐政坛,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大批人才的出现,也在巩固封建政权,组织民众生产,安定民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正是君明臣贤,上下一心,才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吴兢在此似乎同意魏征的观点:"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www.chuimin.cn)
(《隋书》卷66"后论")知贤用贤一直是古代政治家非常重视的问题,
吴兢在书中还对太宗朝的大政方针进行了归纳和概述,其中做得成功的有偃武修文、崇尚儒学、加强礼治、执法宽弛、休养生息、安定民众,采取怀柔政策,安抚周边少数民族等等。农业是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的根本,这是历代有识统治者的共识,但真正能抓住这一环节不放,取得实际效果的,却不多见。唐太宗也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务农》)
这个说法比之前代政论家的言论,应该说没有太多新意。但作为一个执政者本身,有了这个认识,又能把它贯彻到自己的政策方针中去,其作用就难以估量了。唐太宗在兵戈扰攘之后,把自己的简静无为,推广为对天下民众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贞观后期天下丰足,可以上比汉初的文景盛况。对此,历代统治者都心往神追,可通过努力把它变为现实,却是相当大的难题,《贞观政要》对此的记述,很有理论指导意义。
唐太宗是一位非常精明的政治家,对于如何保持长治久安,使李家天下稳如磐石是非常关心的。他看得非常明白:
"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民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败亡。
逮乎继世守
(《贞观政要·君臣鉴戒》)有鉴于此,他对于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教育,颇费了一番苦心。虽然他的一番努力最后归于失败:他的皇太子李承乾因骄奢淫逸被废,另一位太子李治庸懦无能,没能很好继承他的事业。但他虑及身后,严教子弟的作法,显示出他的政治远见,对于封建帝王来说,他的作法值得学习。吴兢特立《太子诸王定分》、《教戒太子诸王》等篇,对此进行记述,说明他也认为这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大问题。
《贞观政要》中,也反映了吴兢思想中的一些消极东西。
如书中第五卷罗列了关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一些说教;第六卷中又列举了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议论。这固然是希望统治者能够正身修德,作出表率,但也表明吴兢对封建伦理的重视和虔诚。
《贞观政要》在史料学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现在唐代起居注、实录、国史已不存,《贞观政要》是现存记载太宗朝历史较早的一部史书。书中保存了较多的重要史实,比它晚出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所记贞观年间史实,有些方面也不如它详尽。
有关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的文章
苏洵管仲相威公[38],霸诸侯,攘夷狄[39],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40]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42]。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31]光:昭著,显著。[37]选自《古文观止》。[38]威公:即齐桓公(?襄公被杀后,他回国取得政权,在管仲辅佐下使国家富强。......
2023-07-18
耶律楚材得到成吉思汗的信任后,经常劝他用儒学来治理国家。但成吉思汗当时正忙于打仗,没有听取耶律楚材的意见。耶律楚材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改变了蒙古国落后的统治方式。通过耶律楚材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蒙古人渐渐适应了对中原人民的统治。耶律楚材成为了使蒙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人。......
2023-08-30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但是,对“道”的内涵的丰富性,人们都是首肯的。在这里,老子用“可以为天下母”,来明确表达出“道”是宇宙本源的内涵。在《老子》所出现的“道”中,这种含义是数量最多的。老子的“道”,是他哲学的中心观念。......
2023-12-04
◤注释a希言自然:不言教令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果变灭本章以疾风骤雨来比喻暴政不能持久,论述治国之道重在遵循自然之道的政治理念。与《二章》“行不言之教”和十七章“贵言”相应。用之于治理国家,就是要少发号施令,做到清静无为,以不扰民为原则,确保百姓安居乐业,才合乎自然之道。违背道的规律办事,那么自然就失去了道的力量。这一章,老子告诫统治者要遵循“道”的法则,行“不言之教”。......
2023-10-17
导读本篇由孔子与鲁哀公、齐景公、卫灵公、宋国国君等几位君主,及孔子与子贡、颜渊、子路等数位弟子的问答组成,主要讨论了贤君、贤臣的标准,也探讨了如何治国理政以避免乱亡、获得大治的政治思想。因开篇为鲁哀公“当今之君,孰为最贤”之问,故以“贤君”名篇。......
2023-11-01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第二位皇帝叫刘盈,是刘邦与吕后的亲生儿子,货真价实,一点儿不假。于是刘恒进京登基,号称文帝。在谈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后,贾谊开始联系实际劝谏文帝。贾谊上书文帝应重视农业生产后,文帝立即采纳并带头种地,给全国百姓做了好榜样。文帝认真采纳了贾谊的建议,精心治理国家。公正地说,汉朝从文帝刘恒开始,才逐步走向正轨,为之后汉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08-26
此篇强调国君应以农战为教,授官予爵皆从农战一孔,如此则能收富强之效。“治国作壹,以农战为教”——《农战篇》主旨论析《农战篇》的主旨是不言自明的,篇题“农战”二字已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其三,《农战篇》还提出抟民力的主张。作者认为只有治国作壹,即以农战为教,辅之以赏罚,才能令民为国致死。再如对商贾技艺等末业的看法,《农战篇》认为商贾技艺之士“皆以避农战”,对务农战者有危害。......
2023-11-22
有德司契e,无德司徹f。不求至善尽美本章讲述治国之道,重点论述天道无亲的思想。因此圣人遵循自然之道,实行无为而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的名言,天道公平,只要有德有善,自会得到回报。这与五章的“天地不仁”其实是一致的,“道”对宇宙万物没有偏私,万物都依照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变化。在这里,并不是指有人格化的“天道”去主动帮助善人,而是说,善人能够得到帮助,是他自为的结果。......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