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做到严律宽待是成功的关键

做到严律宽待是成功的关键

【摘要】:“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张爱玲曾经对胡兰成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的爱情,谁也无权指责;而如果把这句话应用到对他人的宽容上,则别有一番意义。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一个人,只有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严加要求,同时宽容地对待他们,才能够远离他人的怨恨。因此,有德之人总是要求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清代金缨所编的《格言联壁》中的一对名联。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相同的叶子,更不可能有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我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他人的,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却也可能成为思维定式。而智者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一方面自省,力图改正,另一方面能由己推人,懂得他人也有潜在的弱点,因此宽容。

张爱玲曾经对胡兰成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懂得的是他的遭遇、他的心情,所以对他作出的选择,无论是当汉奸亦或是背叛爱情都能够以慈悲之心相对。这是张爱玲的爱情,谁也无权指责;而如果把这句话应用到对他人的宽容上,则别有一番意义。

宽容,从来就不是纵容。纵容是任由恶的那一方自由生长而不加干涉甚至为之助威,丝毫不认为那是丑陋的。而宽容则是看到了他人犯错之后的觉悟,或者说它的背后是对浪子回头的自信,是对美好的信心。但是很多人总是习惯于挑剔别人的瑕疵,有一位太太,总是对自己的朋友和丈夫夸耀自己的勤劳,将房子收拾得整洁而干净。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她总是指着马路对面的那家人,讥讽地说:“瞧!那个女的真是不像话,居然自己的家弄得一团乱。”透过玻璃,亲友们确实发现那户人家有些地方似乎没有打扫干净,就都只是点点头,恭维一番。

一天,这位太太借故到对面那儿串门。进门之后,发现窗明几净,收拾得很利索。原本想要嘲笑一番的她疑惑地回到了自己家中。从这边的角度看,那里确实有些脏啊。凑近玻璃一看,原来真正脏的,是自家的玻璃。这位太太非常羞愧,再也不像此前那样嘲笑別人的事了。

如果不是去对面一探究竟,如果不是发现原来是玻璃上的瑕疵欺骗了自己,这位太太恐怕一直会在嘲笑他人并不存在的不足之处上得意吧?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在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人呢?又有多少人未曾犯过与她一样的错误呢?生活总是如此,有时并非是他人犯了多么难以饶恕的错误,而往往是被自己的眼睛所蒙蔽了,才会表现出苛求的姿态;试问,如果是你,你就一定能比被你嘲笑的人做得好吗?如果不能,是不是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他人,并小心约束自己的言行,避免犯错?(www.chuimin.cn)

从前,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因为要给儿子娶亲,就打算翻新并且扩建房子,就把院墙外扩大了三尺。街对面的邻居看见了,暗暗觉得太吃亏了,实在不甘心,就不动声色地也向外扩大了三尺。这样,原本宽阔的大道就变得非常狭窄,大家都怨声载道,对两家人非常不满。张家人觉得是对门的错,对门的觉得是张家人的错,两家人争执不下,甚至不惜大打出手。张家有人在京城做大官,便派人传信到京城,想出出这口气。这个官员接到家人这十万火急赶来的信,以为家中出了什么大事,非常紧张。拆阅之后,不禁哑然失笑。他挥笔写了一首诗,让人送去。张家人接到信后,非常兴奋,却没想到信的内容是:“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翻然悔悟,拆掉院墙,向后缩进三尺。邻居看到了,心里也很惭愧,也主动地向后缩进三尺。这件事被后人传为美谈,而这条街道也被人称为“六尺巷”。

故事中的两家人其实都犯了相似的错误,并且一错再错地将责任推卸到了他人身上。斤斤计较,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陷入了同一个泥潭。而让他们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的,正是他们心中被唤起的宽容之心。当他们苛求彼此的时候,周围的人避之不及;而当他们握手言和的时候,旁人总是送上欣喜的笑容。

宽容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孔子曾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一个人,只有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严加要求,同时宽容地对待他们,才能够远离他人的怨恨。这两方面是一致的。只有在自省中发觉了自身的不足,才能够并愿意去谅解、宽容他人;而在对他人的宽容中,自我其实也在进行升华。因此,有德之人总是要求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也请记住,“当你伸出两只手指去谴责别人时,余下的三只手指恰恰是对着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