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专注目标,排除干扰,成就成果

专注目标,排除干扰,成就成果

【摘要】:专注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哪怕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如果分心,也不能发挥出他应有的水平。并非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已经被分散了。无论身处多么嘈杂的环境,只要把自己的心思专注于目标,你就会发现身边的干扰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你期待已久的变为现实的理想。

孟子》里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春秋的时候,鲁国有位叫弈秋的人,在围棋上造诣颇高。当时有很多年轻人对他非常仰慕,希望能够拜他为师。弈秋曾收过这样两个学生,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不敢分心;另一个却总是心不在焉。弈秋讲棋时,后者总是没法安下心来,听到鸿鹄之声,就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它们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自己就能够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可想而知,前者能掌握弈秋棋艺的精妙,而另一个却只能流于平庸的棋艺。

一师所授,一同学习,起点相同,结果却是迥异。前者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对棋艺的钻研上,无暇顾及周围的纷扰;而后者却不是这样,他思绪散漫、心不在焉,才会轻易地被鸿鹄之声所干扰。专注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哪怕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如果分心,也不能发挥出他应有的水平。

有一天,弈秋正在下棋,有个人从旁边路过,一边走一边吹笙。悠悠的笙乐飘飘然而来,悦人耳目。弈秋不由自主地被音乐吸引了过去,一时走了神,只顾侧身倾心聆听。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声却戛然而止,吹笙人过来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却不知道该如何对答。

并非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已经被分散了。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很多学子学业紧张,每天埋头奋笔疾书,但是,家里一有响动就开始抱怨,为什么碟子不轻放,为什么走路不小心点非得碰到椅子,有时甚至连窗外汽车驶过的声音都成了他控诉的对象。有时想着能够搬到一个偏远的安静的地方去好了。但是如果那里的草虫声、风雨声就不会干扰他了吗?如果不能找到症结所在,所有的药方都是无用的。而症结就在于,他看似一心扑在学习上,实则未必。

要知道,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在一方面倾尽全力,自然就无精力去顾及其他了。因为他用自己的思绪营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里的一切让他流连忘返。正如陶醉在自己歌声之中的人,是听不到他人的私语的;同样,若真的“一心只读圣贤书”,自然能够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一位老师,对正在为高考冲刺的焦躁不安的学生讲了这么三则故事:(www.chuimin.cn)

第一则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一天,这个小男孩与父亲在一家游乐园里走散了。父亲找遍了整个游乐园,又去周边的几条街道找了很久,仍没找到。没办法,最后又返回游乐园。在游乐园的门口,小男孩惊喜地扑了过来。原来,和父亲走散后,他也去附近的几条街道找父亲,最终他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原地等。

父亲问他,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躲到凉快的地方去呢?太阳底下多热啊。小男孩说,站在门口可以看见四面八方的来人。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都有可能是他的目标。父亲心疼不已,问他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来的。儿子说:“我没有想别的,我只想着尽快能见到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则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著名的拳击手。他刚出道时,曾在擂台上被对手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倒下时,他却承受住了暴雨般的重拳袭击,站到了比赛最后。在他成名后,有人想为他写传记,看到他从前的比赛资料,问他为什么一出道就已经练就了那么超常的忍耐力时,拳击手淡淡一笑:“我没有忍耐呀!我只想着‘防御’和‘攻击’,当时我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忍耐’这个意识闪现。”

第三则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伟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曼德拉。曼德拉曾被囚禁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小屋里几十年。但他出狱后不仅没有精神崩溃,而且积极地为民主和自由而奔走。他的视线若只盯着囚禁自己的墙壁,那就不会有后来的伟人。

一个只想着能见到父亲,一个只想着“防御”和“攻击”,另一个则把精力放在了国家的民主建设上。正因为心无旁骛,所以别人所谓的干扰并不能羁绊他们。陶渊明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来人往的闹市,怎么会没有车马的喧闹之声呢?只因为你的注意力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事情上。那些事情,正是你的理想所在。如果没有“乱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定力,自我价值的实现恐怕很难。因此,当发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备受干扰时,先不要抱怨其他的外界要素,不妨看看是不是自己不够专心的缘故。无论身处多么嘈杂的环境,只要把自己的心思专注于目标,你就会发现身边的干扰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你期待已久的变为现实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