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感恩决定未来,信念决定成败

感恩决定未来,信念决定成败

【摘要】:只有以感恩之心对待过往的人和事,成功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老王则认为科长的水平已修改不了于强的文章了,就替他打抱不平。到达彼岸的小娟却淡忘了旧时的情谊,甚至认为那会妨碍自己走向更高的水平。所以,请不要把感恩之心当做束缚成功的蔓藤,事实上恰恰相反,它是滋养成功之树的甘泉,拥有它的人,既秉持了人之为人的品格,同时也让成功之树长青。

据说,通过六个人就可以认识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事实上,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孤立的人,同样也没有孤立的事物。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世间种种,有因必有果。每个人的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色各样的人,也许有人处心积虑百般阻挠,也许有人愿尽绵薄之力相扶。过往承载着每个人的经验,是现在的源泉,也同样能够成为未来的动力。只有以感恩之心对待过往的人和事,成功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于强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单位里时常需要写很多材料,可他对公文写作还不很熟,因此每次写好后,他都先让同事老王过目一下,然后在老王的意见和建议下进行修正,之后再拿去请科长审阅。很快,他就能够得心应手地写材料了,老王也已经找不出哪里有什么不妥了,但科长仍旧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毫不客气地进行批评。于强虽然心里会小小地抱怨一下,但想想,这也是在帮自己进步呢,便依然谦虚地请科长批改。老王则认为科长的水平已修改不了于强的文章了,就替他打抱不平。

老王说:“他现在是科长,他当然能够修改科员的文章。”于强只是笑笑,并没有说什么。有时老王说得多了,他也只是说,不就是改个材料吗,又不是修改我的人生。由于他的谦虚勤奋,工作也确实比较出色,科长把于强推荐给上级宣传部门。没过多久,他就升职了。

一天,上级要求科里写一份很重要的材料。材料组织好后,科长让人先送去宣传部门说是请上级把关,两天后,于强就把材料修改好送还回去。这个材料得到了上级的好评,科长很开心,说,我没有看错人,于强这小伙子不错。事后,于强请大家吃饭。有人私下里对他说,你应该让科长请你吃饭才对,那文章是你的功劳啊。于强说,那怎么行,材料是你们教我写的,我能有今天,也都是你们的帮助。我得感谢你们才对。父亲在我参加工作时,送我两句话,第一心怀感恩,第二学会宽容。懂得感恩,才会去宽容地对待别人的苛求,因为这教会了你朝更完美的方向努力。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反过来修改领导的文章,学不会宽容,你的文章就永远被领导修改。

哪怕受到苛责,哪怕连同事都替他愤愤不平,于强都坚持把自己的经历当做是通往成功的台阶。他在抱怨和感恩之间选择了后者:对科长挑剔的抱怨,也被感恩之心所替代。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虚心、自省、感恩,他确实得到了能力和职位的提升。(www.chuimin.cn)

小娟的作品在市里的报纸上连载了。不久之后,她调到了报社的编辑部去工作。她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现在却能够去县城,很多人都羡慕她的机遇。她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内心自然是欢喜的。经常有人给她写信求教,当然还有人提建议的,包括原来的同事老周。老周是她写作的启蒙老师,那篇连载的小说中就包含着老周的心血,她也一直心怀感激。但是渐渐地,她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老周的信件,不拆、不看。她认为,那种乡土式的写作手法已经不适用于她现在所寻求的风格了。

几个月之后,小娟被安排去乡下采风,去的那个村子离她原来的学校不远。她心里想着要不要去见老周。一番思索之后,还是决定不去了。乡下的路不好走,天又刚下过雨。很快,来到了桥边。所谓的桥,其实就是根大树干。负责接待的老乡递给她一根竹竿,说撑着过河就稳当了。她接过来,果然在桥上走得很稳。到了河中央,她把竹竿拎起来,也没事。原来我自己行啊,她心想。于是把竹竿扔了。没走两步,就开始摇摇晃晃的,忙趴了下来。向导走到她身边,又递给她一根,说:桥还没过,怎么就把竹竿给扔了呢?她脸露羞愧,似有所悟。该去看看老周了。

老周曾是小娟的一根竹竿,帮助小娟走向文学的彼岸。到达彼岸的小娟却淡忘了旧时的情谊,甚至认为那会妨碍自己走向更高的水平。而对以往的漠视,才真正妨碍着她的进步。小娟的领悟,是她终于明白了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和事。

所以,请不要把感恩之心当做束缚成功的蔓藤,事实上恰恰相反,它是滋养成功之树的甘泉,拥有它的人,既秉持了人之为人的品格,同时也让成功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