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提升职业能力直接解决问题

提升职业能力直接解决问题

【摘要】:第九章塑造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在当今职场,员工手中的竞争武器就是工作能力,它是所有企业与员工获得成功的唯一法宝。酒店老总当即安排小花和另外一位老接待员解决这一问题。她们一起赶到民航售票处,向民航的售票员介绍了有关情况,希望她能够帮忙解决这一问题。她们立即赶到了贵宾室,但在门口就被拦住了,工作人员要求她们出示贵宾证。当小花把机票送到望眼欲穿的客人手上时,客人喜出望外,连声称赞她。

第九章 塑造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在当今职场,员工手中的竞争武器就是工作能力,它是所有企业与员工获得成功的唯一法宝。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企业无往而不利,而员工的工作能力是企业生命的源泉。工作能力能够使公司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那些长期以来的绩优公司以及最新崭露头角的企业,无一不具有出类拔萃的员工。

你的职业形象就是热爱工作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形象,或卓越优异,或平凡普通;或真善美,或假恶丑;或美名远扬,或默默无闻……良好的公司形象可以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受益无穷;而平庸乃至恶劣的公司形象无疑会使公司在生产经营中举步维艰,贻害无穷。公司形象的确立不仅靠公司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因为,员工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公司的外在形象,员工的综合素质就是公司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

小花刚毕业就到一家著名饭店当接待员,参加工作不久,她就遇到了麻烦。

那天,一位来自美国的客人焦急地向值班经理反映:来中国前,他就预订了纽约—东京—香港—北京—哈尔滨—深圳—新加坡的联票。可由于疏忽,一张去哈尔滨的机票没有及时确认,预订的航班被香港航空公司取消了。他急了,他到哈尔滨是去签订合同的,如不能及时赶到,将造成很大的损失。

酒店老总当即安排小花和另外一位老接待员解决这一问题。她们一起赶到民航售票处,向民航的售票员介绍了有关情况,希望她能够帮忙解决这一问题。

但售票员的回答是:“是香港航空公司取消的航班,和我们没有关系。”

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吗?要不重新买一张票吧?但一问,票已经全部卖完了。

于是她们再一次向售票员重申:这是一位很重要的外国客人,如不能及时赶到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售票员的回答仍然是:“对不起,我也无能为力。”

小花问:“难道就再没有别的办法吗?”

售票员说:“如果是重要客人你们可以去贵宾室试试。”

她们立即赶到了贵宾室,但在门口就被拦住了,工作人员要求她们出示贵宾证。这一下她们又傻眼了。此时此刻,到哪里去办贵宾证啊?

小花不甘心,又向工作人员重申了一遍情况,但工作人员还是不同意让她们进去。她突然动了一个念头,于是问了一句:“假如要买机动票,应该找谁?”

回答是:“只有总经理。不过我劝你们还是别去找了,现在机票紧张得很呢!”

碰了这么多次壁,同去的接待员已经灰心丧气了。她想:要找总经理,那恐怕更是没有希望。于是,她拉着小花的手说:“算了吧,肯定没希望了,还是回去吧,反正我们已经尽力了。”

那一瞬间,小花也有点动摇了,但很快她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还是毫不犹豫地向总经理办公室走去。见到总经理后,她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又讲述了一遍。总经理听完之后,看着她满是汗水的脸,微微一笑,问:“你从事这项工作多长时间了?”

得知她刚刚参加工作,总经理被她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了,说:“我们只有一张机动票了,本来是准备留下来给其他重要客人的。但是,你的敬业精神和对客人负责的态度让我非常感动。这样吧,票就给你了。”

当小花把机票送到望眼欲穿的客人手上时,客人喜出望外,连声称赞她。后来客人还特意给酒店的总经理写了一封表扬小花的信。总经理知道这件事后,当着所有员工的面表扬了小花。不久,小花就被破格提拔为主管。

小花以其周到的服务、执著的信念,完成了在其他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这种坚定执著和热心来自何处?来自于她对工作的热爱,也来自于她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来自于她不仅仅是“她”,她更代表了整个公司。

因此,员工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公司的形象,员工的形象也就是公司的形象。特别是在客户的眼里,员工给客户自信的感觉犹如公司给客户公司实力的感觉。员工的谈吐影响着公司的信誉。如果员工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满口脏话,客户对这个员工所讲的话就要产生一半的怀疑,同时客户可能对公司也有看法。这个时候,员工的言辞更是重要。如果客户说“你们公司管理很差”,而员工也跟着说“是啊,我也觉得难受”。然后客户就说“那就完蛋了”。相反,员工如果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想你是不太了解我们公司,只要你了解了,就一定会欣赏我们公司的。”两种不同的回答,纵使客户对公司的印象是真实的,前一种回答会使公司形象更糟,而后一种回答则能挽回一定的形象!可能客户以前的确对这个公司有误解,但是通过这个员工再次维护公司的形象,则能抹去过去给客户留下的不良印象。

陈先生十多年前在英国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工作。公司的产品不错,但知名度却不怎么高。他从推销员干起,一直做到主管。一次他坐飞机出差,不料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劫机。度过了惊心动魄的十个小时之后,在各界的努力下,问题终于解决了,他可以回家了。就在要走出机舱的一瞬间,他突然想到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情景,当被劫飞机的乘客从机舱走出来时,总会有不少记者前来采访。

为什么自己不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一下自己的公司形象呢?于是,他立即做了一个在那种情况下谁都没想到的举动:从箱子里找出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了一行大字:“我是××公司的××,我和公司的××牌保健品安然无恙,非常感谢营救我们的人!”

他举着这样的牌子一出机舱,立即就被电视台的镜头捕捉住了。他立刻成了这次劫机事件的明星,很多家新闻媒体都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

等他回到公司时,董事长和总经理带着所有的中层主管站在门口夹道欢迎他。原来,他在机场别出心裁的举动,使得公司和产品的名字几乎在一瞬间家喻户晓了。公司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客户的订单更是一个接一个。董事长动情地说:“没想到你在那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公司和产品。毫无疑问,你是最优秀的推销主管!”

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员工形象决定公司形象。时刻想着公司的利益,自己的利益也能得到最大的满足。

一个员工如果没有维护公司形象的意识,他肯定是一名不合格的员工。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不管走到哪里,始终都要记得自己是什么公司的员工,记得维护公司的形象,这是作为公司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如果四处诽谤公司,挖空心思讽刺公司的管理人员,不仅显得该员工素质低下,更证明了该员工眼光太差。如此不值一提的公司,你怎么选择了这种公司作为就业对象?由此可知,只有公司发展了,员工的工资待遇才能更上一层楼;只有公司的社会声誉提高了,员工才会有一种荣誉感。身为公司员工,要时时关心公司发展,处处维护公司形象。

精益求精,追求专业拔尖的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业技能过硬是所有员工的立足之本。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据统计,中国已经有了1800多种职业,并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每一个企业对那些拥有专业技能、掌握精湛技术的人才求贤若渴。企业对员工在专业方面的要求更加精湛,旧的专业技能不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专业技能。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岗位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外,高、新专业水准将是竞争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专业资格认证、阅历、知识水平、观念等因素都对一个人的职位和薪水有影响,谁掌握了新的专业技能,谁就掌握了竞争的金钥匙,用来开启高薪、高职的大门。

富士通公司招聘的人员统一的要求是专业性,但专业性与专业背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专业性是指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应聘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专业背景指的是应聘者是否在大学里曾经学过这一专业。相对而言,公司更在乎应聘者是否具有专业性,而不是他的专业背景。对于设计开发人员和非设计开发人员,公司均同样强调应聘者精于此道,有发展的雄厚基础和广阔前景。

分工的发展,要求每个在职人员工作必须要有专业精神,必须在某个领域具备一技之长。正如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所说:一切价值都是由专业服务创造的。当今企业里缺少的并不是那种空而全的管理型人才,而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有特别高的专业技能的人才。

有位思想家说过: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别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的确,职场之中,作为员工有一技之长本身就说明他在个人素质及职业素质上超过一般人,如果能够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就可以成为公司的骨干,甚至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就价值而言,具有专业技能的员工含金量高,是公司蓬勃发展的依托。

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机器某一次发生故障,各方人士检查了3个月,竟然都束手无策,最后无奈请来了德国著名的工程师斯坦门茨。他经过研究和计算,用粉笔在电机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把画线处线圈减去16圈。”有关人员照此做了,机器一切恢复正常。福特公司问要多少酬金,他说要1000美元。人们惊呆了——画一条线竟然这么高的价!他坦然地说:“画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个地方画线值999美元。”

这就是专业技能带来的可观价值。作为一名员工,要想在人才济济的职场之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有过硬的本领,这样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并受到同事的钦佩,从而奠定自己业务骨干的地位,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比别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成功的秘密武器。

有一则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一直在多家公司的员工之间广泛流传: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典礼的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有小鸡、小鸭、小鸟,还有小兔、小山羊、小松鼠。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即唱歌、跳舞、跑步爬山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兔子兴奋地在体育场上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喜欢做的事!”而再看看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耷着脸的。放学后,小兔回到家对妈妈说:“这个学校真棒!我太喜欢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到学校。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子兴奋地一下子跳进了水里。天生害怕水、种群中从来没有会游泳的小兔子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总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

故事寓意深远,它说明了这样一个通俗的哲理:不能让猪去唱歌,让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为什么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应该先问自己一些问题:自己是否真的走在前进的道路上?自己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研究职业领域的各个问题?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是否做到了尽职尽责?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很多员工不能适应本职工作,就是因为他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要求不相符。对于这一点,解决办法就是:在本职工作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这要求每一名员工除了要有坚强的毅力外,还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具有足够的自信心

总之,熟练而又精湛地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是员工的本分,也是最为企业看重的员工所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因此,员工要把“精业”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不断激励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工作中追求尽善尽美,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之中让自己脱颖而出,成就更辉煌的事业。

适时充电,掌握新的工作技能

很多员工都知道公司的固定资产会折旧,但他们却不明白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技能也会“折旧”。如果不继续学习,当自己的知识老化,跟不上公司发展时,就有可能被公司当“废品”一样处理掉。市场是无情的,公司要发展、壮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权,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不会去留用一个落后于时代、跟不上公司发展的员工。因此,身在职场,不管现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多精深,都不能放弃学习。既要在工作中学习,也要争取参加公司的培训项目,这样才有可能避免被“淘汰”的厄运。

郑菲在某单位做了多年的财会工作,并几次获得公司“优秀员工”称号,是部门主管的热门人选,可最后公司领导没有任命她,而是从外面招聘了一个善于计算机操作、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年轻人。其实并不是领导对郑菲有什么不满,领导早就想培养她,多年来几次提出送她去专业院校学习,可郑菲总以工作忙并有家庭拖累为由,婉拒了领导的美意。由于郑菲从来不给自己“充电”,她原有的知识已趋老化,难以应对新挑战,因此在公司里的位置至多也只能“原地踏步”了。

郑菲的教训对我们具有警示意义,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需要我们不断“充电”、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不论你在什么样的公司,从事怎样的工作,不管你的专业知识如何,你都应该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新知识。因为你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的多少,决定着你在公司服务的年限和薪水的高低。

不过,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很多人已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专门、系统地学习某一门知识,但是我们可以从工作中汲取新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当你不断地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时,也等于给个人的职业生涯砌上了一道“防火墙”,让自己有了更安全的保障系统,因为没有任何一位领导会无故地把一位好学、上进的员工开除出局的。

另外,你还要努力争取公司培训的机会。像麦当劳、通用电气公司、微软、强生等公司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而且培训的内容都与工作内容相关,因此,争取成为公司的培训对象非常重要。不过在此之前,你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公司的一些培训计划,如时间长短、员工数量,还要了解公司对培训的对象有什么要求,如果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就应该主动向领导提出申请,表达自己的学习愿望。

假如不通过自我学习、培训进行知识的更新,你的工作能力就有可能越来越差。当上司把目光转向那些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员工身上时,你的职业生涯就有可能到此为止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未来的职场竞争,其重点已从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转移到学习能力的竞争上了。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就会增加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从而使自己的位置更稳固,更不可替代,并且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升迁机会。

当然,不仅仅是员工应该学习,管理者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社会上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不管工作多忙,他们仍会抽出时间来学习,由于自身知识和能力在不断得到提升,因此他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能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带领公司这艘“大船”闯过一道道险滩,并顺利达到安全的港湾。

由此可见,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只有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员工和公司的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一个懂得上进、追求上进的人,就会清楚自己的不足,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以弥补自己的缺陷。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错误地认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付工作绰绰有余。即使你真的有把握自己能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但你的竞争对手在某一方面超过你时,你就有危机感了。因此,谦虚一些,主动地去学习,对自己有益无害。

如果你是一名建筑工人,你可以学习材料预算、图纸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与你的工作相关,而且将来有可能用得上。

切忌今天学一天,明天又放下,两个月后再拿起书本,看了几页后再放下,如此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而且也会浪费时间。你不学习,不代表其他人不学习,当你“原地踏步”时,也意味着你不久就有可能“让贤”了。

能力要综合,素质须过硬

在现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优秀的人才永远紧缺,综合能力与素质过硬的员工永远是备受企业青睐的人。

优秀人才,是指在聘用过程中体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工作成绩的员工。

随着人力资源考评系统的日益完善,许多企业正推崇一种开放性竞争。这种开放性竞争不限应聘者学历,不限应聘者专业,不限应聘者经历,而把关注点聚集在应聘者本身的能力与素质上。他们希望这种开放性竞争能够激发每个应聘者的潜能,充分展示自我才华,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www.chuimin.cn)

将能力素质作为判断个人潜力的标准,即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获得成功,而对企业内员工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要求,如智能水平、工作主动性、人际关系等。能力则是指员工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通过反复的训练和不断的经验累积,员工可以逐渐掌握必要的能力,熟悉某项业务流程的运作,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工作中去,并且能够带来新的想法和思路。

欧姆龙公司在招聘人才时,不会去看应聘者的毕业学校,也不会问他的父母是谁,一切由他本人的能力与素质说话。在该公司设计的综合评判表上,所有应聘者的毕业学校是隐去的,这就避免了成见和偏见。这种不问大学名称的录用方式,吸引了更多应聘者前去应聘。

IBM是一家技术背景很强的跨国公司,但在招聘人才时,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也并不严格要求。IBM招聘人才的第一关是笔试,主要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笔试题中没有任何关于计算机知识的内容。IBM这样做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招聘的岗位覆盖面较广,不是所有的人员都从事纯技术工作,如果应聘技术岗位,在将来的面试中会有专门部门来进行考核;二是IBM更看重应聘者的潜能,看他是不是可造之才。笔试题目类似于GRE、GMAT考试,时间很短,有一些题目要求应聘者在一组数字和图形中排序、找规律等,由于时间紧迫,在压力之下,有的应聘者由于紧张,头脑变得混乱;而有的应聘者却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十分冷静。通过这样的笔试,便可以测试出应聘者的综合反应速度、判断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力。

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在招聘员工时,也尤其看重应聘人员的本质性的综合能力。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根本不会问应聘者专业方面的知识,而是抛出一个工作中的业务案例。这个案例不一定有正确的答案,主要看应聘者将用什么样的思路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从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发掘出主要矛盾,从中看到潜在的机会和威胁。并利用这些机会同时规避潜在的威胁,看到业务可能的走向,并能举一反三,预期到更长远的发展。有时主考人提出的问题会显得不着边际,应聘者完全要凭自己的想法去判断而不能依靠书本上的知识去分析、去解决,这样面试官就会看到应聘人员潜在的真正能力。可见,公司完全不是从应聘者所学的专业入手,而是从综合能力上去判断他是不是壳牌所需要的员工。

在许多优秀企业招聘的衡量要素中,能力素质始终是被关注的重点。这是因为,能力素质才是一名员工发展潜力的最突出表现。也因此,那些综合能力及素质过硬的员工,往往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

实际上,对于任何企业来讲,优秀的人才永远都需要,综合能力与素质过硬的员工永远是一块金子,走到哪里都会闪光。所以,每一名在职人员和即将步入职场的人,都要重视自身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从而让自己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走到哪里都受人欢迎。

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在变幻莫测的职场中,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处理时如果采用常规的方式,则可能要走不少的弯路;而如果采取灵活的方式,摆脱固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用另一种方法去解决,有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员工,肯定会在工作中碰到很多不顺利的事。当你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如果能打破常规,运用自己的大脑解决问题,采用灵活的方式去处理,肯定能赢得老板的青睐。

有一次,一所大学图书馆的自来水设备出了故障,不久,水便溢得满地都是,致使许多珍贵的图书浸泡在积水中。设备修好后,如何挽救被水泡湿的书籍,成为员工讨论的话题。如果采取一般的干燥方式,就会毁掉这些图书。于是,大家都在思考有没有别的办法。

其中有一个曾经从事过罐头生产的图书管理员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以前在制造罐头时,为排除水果中多余的水分,采用的是低温存放和真空干燥的手段。如果把这些湿透的图书当成水果,能不能在同样的条件下,既蒸干湿书中的水分,又使图书完整无损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馆长,没想到馆长竟然同意了他的设想,决定让他试一试。于是,这名管理员先将湿书放进冰箱中冷冻,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过了几天,奇迹出现了,湿漉漉的书籍散尽了水分,这批珍贵的图书终于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身为员工,在工作中多思考,多想想,并适当地变通,有时能让我们的思维灵活起来,不受消极思维定式的桎梏,从而能在工作中随机应变,更好地处理事务。

业务员小孙试图向一家大公司推销他们的新产品——打字机。但是,秘书小姐却以各种理由打发他走。小孙并未就此离去,反而转向那个秘书小姐,向她推荐说:“其实你可以试用这台打字机,非常不错的!”

秘书看到这台新型打字机,非常高兴,马上就想试试。小孙花了10分钟解释使用方法,然后就回去了。

第三天,小孙又来到这家公司,这次秘书小姐不但对他非常礼貌,而且还主动让他与经理直接洽谈。在谈及打字机的特性及使用方法时,他说:“还是请您的秘书为您说明好了,她知道我们的新产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说着,便请她来为自己宣传。

最后,他接到这家公司的一批购货单。

同样的道理,有时在工作中的一点新构想,就能使你得到成功机会。

在公司里,你要想使老板看重自己,就要让他信任你;要想让老板信任你,就要做到面对任何问题处之泰然,并妥善解决。善于动脑筋分析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会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老板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人。

热爱工作的员工都具有良好的思考能力。一位老板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事实上往往有些员工,接到指令就去执行,他需要老板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项目,而他本人只是机械地执行,完全不去深思熟虑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认为这种员工是没出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地重要;不思进取的人由接到指令那一刻开始,就感到厌倦;他们不愿多花半点脑筋,最好是像一部机器般,输入了程序就无须思考地把工作完成。

企业发展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的困扰。社会不是学校,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写在书本上让你来学,很多具体的问题都需要在工作中自己根据经验、开动脑筋灵活地想办法来解决。可能没有任何人来教你,但既然是你的工作,你就有责任克服困难,把它做好。如果你不善于妥善地解决问题,不能承担责任,这既是你自己的不幸,也是你老板的不幸。

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时,不要企图逃避,不要没有主见,依赖他人,要敢于独立思考,拿出自己的意见来。不管是对是错,尽了力就好,起码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一些东西。如果你总是依赖别人的意见,你将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本职范围的事,不必事事禀明老板,要敢于拿主意,否则会显得无能。尽量让问题在你这里解决,不要留给老板或上司。当周围的人都喜欢找你解决问题时,你就具有了胜人一筹的竞争优势,也使老板了解你的真实水平。

不管在哪个领域中,都有高手、专家、智囊一类的人物,当我们在这方面有问题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以前,这种专家大多是积累了丰富人生经验的老者、前辈。但现今是知识爆炸、信息多样化的时代,恐怕一个前辈已经很难胜任这样的角色了。拿IT或其他高端技术的行业来说,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才可能是老师。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你掌握着别人没有的信息,那就会有很多人来向你请教:你就是专家和公司的关键人才。

“有问题就去问他”,当别人一有问题就想起你的时候,说明你在该领域的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为了成为这种人,你必须对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公司里面,如果你成为这样的“高手”,一定会在公司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成为对公司极有价值的人物。

遵守规则,纪律保证执行力

在工作中,纪律是成功的保证,更是落实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遵守纪律,是一个员工、一个团队和一个公司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乃至成功的基础。那些无视纪律,不愿意遵从公司政策规范,认为“随时可以辞职”的员工,既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个人的前程也必将被葬送。

一个具有强烈纪律观念的员工,一定会积极主动,忠诚敬业;同样,一个有纪律的团队,才能够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和进取心。可以说,纪律永远是公司不断发展的基础。对公司和员工来说,没有纪律,就没有了执行力。

小郭是杜邦公司的销售员,他非常有个性,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和自信,很快便从一线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小郭非常讨厌填写各式申请、报表,也很厌恶公司提倡的数据分析、流程表等。他认为,销售业绩决定一切,客户第一,自己第二,公司排行第三。小郭也不喜欢参加各种会议,实在推脱不了时,也是坐在最后一排想自己的事。他不愿意总结自己业务方面的经验教训,更不屑于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对上司安排的事情,或不做或忘记,公司要他回复,需打电话才有回音。

而杜邦公司偏偏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军工出身”的公司,作风严谨得近乎死板,注重流程,强调汇报,希望每一个单子都是可控的,希望每一个员工的每一天也是可控的。而小郭的个人风格与公司的管理制度大相径庭。当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不断被提拔的时候,小郭只能被要求离开公司,另谋发展。

在许多公司里,像小郭这种类型的员工普遍存在,其实这严重阻碍了自己的个人发展。对于公司而言,一个落实者,必须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必须重视礼仪和商业规范,在公司的指示下行动。那些不愿意遵从公司政策规范的任性员工,认为“无所谓”的不稳定职员以及冷眼旁观者,都对公司的发展不利。

正如巴顿将军所言:我们不可能等到2018年再开始训练纪律性,因为德国人早就这样做了。你必须做个聪明人:动作迅速、精神高涨、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不至于在战争到来的前几天为生死而忧心忡忡。你不该在思虑后去行动,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先行动,再思考——在战争后思考。只有纪律才能使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爱国之心不致白费。没有纪律就没有英雄,你会毫无意义地死去。有了纪律,你们才真正地不可抵挡。

巴顿是美国历史上个性最强的四星上将,然而,他在纪律问题上,在对上司的服从上,态度毫不含糊。他深知,军队的纪律比什么都重要。

巴顿常常开着汽车转到各个部队,深入军营。每到一个部队他都要进行训话,诸如钢盔、护腿、随身武器等细节都要求得非常严格。

或许巴顿因此而成为最不受欢迎的指挥官,但是,在他的指挥下,他的军队却成了一支顽强的、具有荣誉感和战斗力的部队。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队有军队的军规,公司也有公司的纪律,纪律为的就是给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巴顿将军能够正确认识纪律并且严格执行纪律,这就是他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员工而言,虽然从学习规则、树立纪律意识、在要求下服从纪律,到自觉把纪律变成自己的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克服自身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只有把遵守纪律变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指导准则,养成无条件服从与执行的良好习惯,才能让自己怀有高度的责任心去完成工作。同时,在公司制度下工作,遵守公司纪律,也是一种职业技巧。因为公司常常会通过“制度”把资源和荣誉给予员工,假如你与“制度”格格不入,那些资源和荣誉就会与你无关。

所以,员工必须着重培养自己的执行力,认识到组织制度有规范的重要性,遵守纪律,认同企业文化,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持久的战斗力,从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总而言之,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做一名仅有个性和能力的员工是不够的,公司需要的是严格遵守公司纪律的员工。员工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方能确保执行力,保证工作落实到位。

落实观念,开花还须结果

强烈的“落实”观念,是落实的前提条件。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才能转变认识、转变行为,时时刻刻想到落实,时时刻刻注意落实,才能不打折地保证落实。

一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没有强烈的“落实”观念,不能时时刻刻注意落实,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落实,那么,在工作中,他就会忽视落实。他就会只唱高调,不管实效;就会见到矛盾绕着走,见到风险躲着走,见到困难往回走;就会喊得凶,抓得松。落实,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有两个素不相识的农民外出打工。一个准备去上海,一个打算去北京。可在候车厅等车时,他们都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听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非常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而北京人特别厚道,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于是,本打算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否则就麻烦了;本打算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赚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幸亏还没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最后,他们在退票时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拿到了去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去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真的很不错。他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事情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甚至弄一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

于是,到上海的第二天,他就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认识和感情,在郊区的建筑工地装了15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然后以“花盆土”的名义,向搞不到泥土但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就在城郊间往返了10次,净赚了100元钱。一年后,凭着“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房。

在长年的奔波中,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干净而招牌黑。他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清洗公司只负责清洗楼面而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档,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

不久,他的公司就有了150多名职工,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广州和深圳。

后来,有一天,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的情况。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空啤酒罐。

就在递啤酒罐的时候,两个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经换过一次车票。

小故事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观念对落实的作用。实际上,我们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而观念在这一过程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假如我们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有效的方法、创新的思路、重要的工作精神,都只能是画饼充饥而已。

假如我们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宏伟的蓝图、辉煌的前景、理想的目标,都只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不可能最终成为现实。

假如我们缺少落实的观念,忽视了落实,不抓落实,不去真正落实,那么,任何完善的措施、缜密的计划、严格的制度、正确的政策,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观念,一种是剑,但观念最终总是战胜剑。观念能左右我们的思维和认识,能左右我们的行为和方式,能左右我们的目标和结果。

因此,作为员工,我们要有效地执行公司所制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将工作做到位,实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就必须牢固地确立强烈的落实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