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太原市创立学习型城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太原市创立学习型城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摘要】:一个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所依托的是其各个城市的“学习化”。学习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状态。⑤学习型组织的普遍性。学习型城市强调城市居民的快乐学习。太原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太原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太原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任务①大力完善和丰富社区教育。⑤强化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意识,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创建。

22.如何理解学习型城市的基本内涵?

(1)学习型城市的含义。学习型城市是学习型社会的具体化。一个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所依托的是其各个城市的“学习化”。学习型城市指的是以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为生存背景和发展空间,以学习和教育为最本质的职能,以社会化的终身学习和教育体系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城市市民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创新和发展的和谐城市(叶忠海,2005)。

(2)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①教育体系的社会性。学习型城市中教育体系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系统,而是充分整合社会系统中各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不仅有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层次,而且还有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还包括培训、研讨、自修等多种形式,从而构成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②社区教育的成熟性。社区教育发育成熟。社区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如打造学习节日、开展社会读书活动、组织文化展览等。学校向社区开放,学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配合政府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并为各类培训、业余教育、社区学习、再就业等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③学习意识的普遍性。城市中每个市民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人崇尚学习。整个城市有健全的学习机制,政府、社会和组织通力协作,提供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学习机会,为公民提供善学乐学的人文环境。学习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状态。学习如空气一样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行业、每个单位都时时刻刻在学习,使整个城市具有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④学习服务体系的完备性。城市开展学习的条件设施基本具备。学校、培训中心、文化场馆、图书资料等,向全体公民开放,由全体居民共享。适应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软硬件平台初具规模,为知识、信息的传播、扩散和加工提供了便利条件;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大发展,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平台。

⑤学习型组织的普遍性。教育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企业、社区、家庭组成学习型组织,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创造人人学习、全民学习的环境。城市各类学习型组织已得到普及,学习型城区、学习型街道、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小区、学习型楼组等遍及城市各个角落。

⑥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涉及知识教育、生存教育、能力创新教育等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方面。

⑦学习方式的科学性。学习型城市中的组织和个人不仅有学习的愿望,愿意学,而且还有科学的学习方式,善于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大量的学习活动在工作中、生活中发生。

⑧学习活动的快乐性。学习型城市强调城市居民的快乐学习。学习主体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能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乐趣,主动而快乐地学习,从而在实现个人生命意义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城市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3)学习型城市形成的标志。学习型城市的形成表现为三个层面,第一,从社会层面看,应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认可,城市能提供满足人们进行各种学习的内容和场所。其二,从组织层面看,城市内的各类组织都积极推动学习活动在本组织内的开展,形成学习型组织。其三,从个体层面上看,城市内所有成员都能自觉地将学习作为自己一生的实践活动(蔡宝田,2009)。(www.chuimin.cn)

(4)太原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战略目标。太原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全市形成浓郁的全民终身学习文化氛围。健全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学习型组织的“五个”创建工作进一步走向深入;“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得到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工程”得到深入实施和贯彻落实,形成横向衔接、纵向沟通的多样化、多功能、立交式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政府、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全面面向社会开放,建成以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全覆盖性为特点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全市市民的学习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终身学习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全体市民的现代文明程度、创新素质、国际化素质、生态文明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6)太原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任务

①大力完善和丰富社区教育。进一步加强四级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建设,强化专业化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完成各层次学习型组织行政运作模式研究,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社区教育。每年要求有60%以上的居民接受各类社区教育,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每月开办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

②推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的职工教育。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落实员工在岗转岗培训制度,实施岗位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从业人员职前培训率要达到100%,在职人员有60%以上的接受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

③实施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农村成人教育。完善县、乡、村三级实用、开放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

体系。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两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到40%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到50%以上。

④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的五个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学习型县(市、区)、学习型街道(乡镇)、学习型社区(村)、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的五个创建工作。“十二五”期间,完成10个学习型县(市、区)、100个学习型街道(乡、镇)、1000个学习型社区(村)、2000个学习型单位、300000个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并评出一批“五个创建”的先进和示范单位。

⑤强化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意识,持续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完善“年年有学习周、月月有大讲堂、天天有学习课程”。全民终身学习周扎实有效推进,制定出县(市、区)考核标准,建立完善学习周制度,使学习周逐步成为市民的学习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持续高质量的开展,动员各行各业、各级政府、各基层单位积极组织承办,发挥好全民终身学习专家讲师团的作用,使其成员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广泛开展,使基层单位、社区农村天天有学习课程,要开发教材,扩建网络学习平台,同时加大公办学校社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民办学校的资源场所开放,形成学校社区互动,开展全民终身学习。

⑥完善保障措施。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实施意见》。一是确保经费,十县(市、区)要全部解决人均2元的社区教育经费标准。市财政按人均1元的标准投入资金,设立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和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专项经费。二是确保场所,太原市要整合建设一所社区教育活动场所,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整合建设一所社区教育活动场所。三是要着力建设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形成覆盖面广、层次分明的教育人才网络,推进创建工作进程。街道(乡、镇)要设立社区教育专职管理人员。

⑦加强制度和法规建设。在继续推行就业准入制度、资格证书制度、岗位培训制度、公务员考评录用制度、自学考试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有利于成人学习的相关制度。例如,对市民通过学习后所达到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成就认可制度;对在职员工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脱产参加学习和培训,其薪金仍然保留的带薪学习制度;采取“零存整取”的方式,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分达到规定标准者,即可获得相应文凭的弹性学分制。地方法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既是一项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事业持久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