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文献的类型文献大体可分为自然科学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根据文献的构成要素,文献可按载体形式、出版形式和加工层次分为不同的类型。1.图书在科技人员阅读的文献中,图书占14%~19%,以科技图书为主,可分为阅读型和工具型两种。科技人员对其需要量占其全部文献量的10%~20%。该类文献有助于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演变。狭义专利文献仅指专利说明书,专利检索的主要对象是专利说明书。......
2023-12-03
1.3.2 文献的基本知识
1.文献的要素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的内涵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内容,有用以保存和记录知识的记录手段,有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它由四个要素组成:
(1)所记录的知识;
(2)记录知识的符号;
(3)用于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
(4)记录的方式或手段。
文献的外延是指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记录方式和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文献。
2.文献的功能与作用
文献的功能是存储和传播知识信息。文献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文献是人类最宝贵的知识宝藏;
(2)文献是传播、交流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
(3)文献是人类学习的工具,通过文献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了解历史,探索未来,也可以深入到微观的物质结构和宏观的宇宙空间,真正做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3.文献的特点
(1)文献数量大,增长速度快。(www.chuimin.cn)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在迅速增长。作为存储、传播知识载体的文献,其数量随着知识量的增加也在激增,而且增长速度很快。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各种文献总量约12000万册,平均每天出版文献约32万件。
文献数量的激增,一方面表明文献信息资源的丰富,另一方面也给人们有效地选择、利用文献,获取所需信息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综合与细化,使各学科之间的严格界限日趋淡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渗透逐渐增强。这使得文献的分布呈现出既集中又分散的现象,即某一专业的大部分文章发表在少量的专业性期刊中,还有一部分则刊登在大量的相关专业,甚至不相关专业的杂志中。据对美国《化学文摘》进行统计发现: 500种期刊集中了全部论文的62%,而全部论文的90%分散在3000余种期刊中;余下10%的论文,则分散于另外的9000多种期刊中。文献的这种分布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提示人们在收集文献信息时,应首先选择本专业的核心期刊。
(3)文献时效性增强。
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等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加速了知识的新陈代谢,随之造成了文献的新陈代谢,使文献老化加速。有人统计各类文献的平均寿命为:图书10~20年,科技报告10年,学位论文5~7年,期刊3~5年,标准文献5年。通常用文献的“半衰期”来描述文献的老化状况。所谓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目前尚在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所出版的年限。国外有人统计不同学科文献的半衰期为:地理学16.1年、地质学11.8年、数学10.5年、植物学10年、化学8.1年、生理学7.2年、机械工程5.2年、社会科学5年、化工科学4.8年、物理学4.6年、冶金学3.9年、生物医学3年。由于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文献寿命也不相同。
(4)文献内容交叉重复。
现代科技综合交叉、彼此渗透的特点,导致知识的产生和文献的内容相互交叉、彼此重复。具体表现为:
第一,同一内容的文献以不同文字发表。据统计,当前世界上每年翻译图书约占图书出版总量的10%;一些重要的核心期刊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不同国家出版;同一项发明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使专利说明书的内容出现严重重复现象,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各国每年公布的专利说明书的重复率高达65%~70%。
第二,同一内容的文献以不同的形式出版。据调查,会议论文有40%经过会后整理、修改发表在期刊上;有相当数量的科技报告后来发表在期刊上,如美国的NASA报告有80%、AD报告有60%、美国农业部的科技报告有80%既出版单行本又发表在期刊上;随着新型文献载体的普及应用,许多文献既有出版印刷型的,又有缩微版、电子版等。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许多畅销书内容雷同,选题重复。此外再版、改版文献数量不断增多,如1992年我国出版图书92148种,其中新书仅占63%。
(5)文献载体及语种增多。
随着声、光、电、磁等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新型文献载体不断涌现。传统的纸张型文献已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多种载体文献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已成为趋势。新型的非纸张型文献如缩微型、机读型、视听型等,或增大了信息存储密度、延长了保存时间;或加快了信息传递与检索速度,实现了资源共享。
各国文献所用语种不断增多,现在全世界出版的期刊所用语种达70~80种。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出版的科技文献有一半是用非英语发表的。
有关信息检索与图书馆利用的文章
1.3.3文献的类型文献大体可分为自然科学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根据文献的构成要素,文献可按载体形式、出版形式和加工层次分为不同的类型。1.图书在科技人员阅读的文献中,图书占14%~19%,以科技图书为主,可分为阅读型和工具型两种。科技人员对其需要量占其全部文献量的10%~20%。该类文献有助于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演变。狭义专利文献仅指专利说明书,专利检索的主要对象是专利说明书。......
2023-12-03
1.3.1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的概念1.信息信息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人类通过感官获得的各种有用的思维活动内容,即人们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一切内容。5.信息、知识、情报和文献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与知识的关系———信息反映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知识则是研究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规律。所以,人们已习惯于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将其视为知识和信息的源泉。......
2023-12-03
1.1获取和利用信息的重要性1.信息是资源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日显重要。2.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需要有科学的方法信息在未经开发利用的时候,还只是闲置的资源而不是财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完整过程通常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鉴别、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发布等环节。其实,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利用信息资源的捷径就是求助于大学图书馆、校园网和在校内开设的信息检索课。......
2023-12-03
1.2.4信息检索课与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一般是通过信息检索课开展信息教育的。在大学里开展信息检索课,也是目前对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进行信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信息检索”课程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寻找信息和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信息检索课的作业通常是一些综合性的作业。大学生在信息检索课中所获得的不仅仅是“黄金”,更重要的是应获得“点金术”,其中之一就是信息检索的能力。......
2023-12-03
2.6检索策略检索策略是为实现检索目标而制定的检索方案或策略。正确的检索策略可以优化整个检索过程,提高检索效率,节约检索时间。根据检索手段的不同,检索策略又可分为手检策略和机检策略。(一)手检策略手检策略是指手工检索条件下所拟订的检索策略。1.检索策略的制定认真分析课题,明确自己的情报需求和检索目的。2.检索表达式的制定检索表达式也称“提问式”“检索式”或“逻辑式”。检索式是检索策略的具体表现。......
2023-12-03
2.5检索技术计算机信息检索过程实际上是将检索提问词与文献记录标引词进行对比匹配的过程。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检索技术方法。3.逻辑“非”逻辑“非”是用于从某一检索范围中排除不需要的概念。这种组配可以缩小检索范围。例如, AND B,表示先执行“A OR B”的检索,再与B进行AND运算。布尔逻辑运算符有时难以表达某些检索课题确切的提问要求。(三)截词检索截词检索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技术。......
2023-12-03
目前,标准文献的分类体系影响力较大、应用范围较广的有: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十进制分类法等。自1995年底开始,我国发布的国家标准也改用进行分类。表5.2主要国家的标准代号......
2023-08-01
1)室内电力照明工程的任务将电力从室外电网引入室内,经过配电装置,然后用导线与各个用电器具和设备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可靠的、安全的供电系统,使照明装置、用电设备正常运行,并进行有效控制。2)室内电力照明工程的组成电源进户线。3)供电方式室外电网一般为三相四线制供电,三根相线分别用L1,L2,L3表示,一根中性线用N表示。图18—2灯具控制的基本线路......
2023-09-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