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反法同盟国的战争目标:《法国革命史(下)》揭示

反法同盟国的战争目标:《法国革命史(下)》揭示

【摘要】:不容否认,同盟诸国对两个目的都没有成见。各国都没有认识到法国的扩张损害了它们自己的利益。虽然如此,参加反法同盟的每个国家都指望取得一块割地。伯克曾预言,领土野心将在同盟诸国间制造分裂和刺激法国的民族精神。由于割地赔偿成了同盟诸国的战争目的,事态的发展比伯克的预见更加糟糕。英国的榜样促使同盟诸国首先寻求自己的利益。

二、反法同盟诸国的战争目的

两个战争目的对反法同盟诸国可能是一致的。一个目的是要拯救欧洲的文明,即正如伯克和法国流亡者早已鼓吹的,破除法国的革命事业,重建贵族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理想主义十字军战争,实际上也是一场阶级的战争。另方面,皮特和格伦维尔主张进行一场政治战,其目的是要重建国际法和恢复欧洲均势,这意味着要法国遵守国际协定,放弃宣传和归还从别国夺取的土地。

不容否认,同盟诸国对两个目的都没有成见。皮特拒绝了伯克建议发表的文告,因为英国贵族并无理想主义的倾向,不想为法国贵族报仇雪恨。更何况,坚持在法国复辟旧制度只会使战争难以取胜。大陆国家则不同,它们决心推行反革命。但在1793年4月的安特卫普会议上,英国人没有反对大陆各国的意图。这一意图主要在诺尔州得到执行:一个由奥国官吏组成的委员会,即瓦伦西安军政府,在该州部分地区统治了一年之久。军政府恢复了什一税和领主权,让顽固派神甫返回家乡,把尚未售出的国有财产交还原主,并宣布将收回已出售的国有产业。由此可以看到,一旦法国沦陷,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至少就其内心而言,皮特也决意在法国复辟君主制,并像在英国那样,建立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立宪体制。对于皮特所设计的政治战,大陆国家肯定不如皮特自己那样感兴趣。各国都没有认识到法国的扩张损害了它们自己的利益。版图有所扩大的俄国、普鲁士和撒丁只是在获得同等利益的条件下才予以容忍的。最后,各国都明白,英国主张大陆均势是为了保障它的海上霸权。但是,皮特的原则在表面上显得十分合理,因而任何人都从未提出异议。

虽然如此,参加反法同盟的每个国家都指望取得一块割地。伯克曾预言,领土野心将在同盟诸国间制造分裂和刺激法国的民族精神。但是,皮特不能鼓吹放弃利益,因为他需要盟友,最初仅处次要地位的赔偿问题已变成大陆各国最关心的事情,它们甚至不等英国投入战争,就把问题解决了。此外,人们不久看到,皮特也赞同赔偿的原则。他指望夺取科西嘉岛和法国的殖民地,以便扩张大不列颠帝国。尽管他一再否认,人们仍怀疑他还想兼并敦刻尔克和土伦。总之,在安特卫普会议上,英国代表同其他代表一起反对了科布尔大公的主张:为了促使杜穆里埃同国民公会对立,与会各国宣布保证法国的领土完整。因此,奥地利人在诺尔州拒绝了让路易十七登基即位,甚至拒绝让原来不住在该州的法国流亡者进入这个地区。在土伦,豪厄承认了路易十七,并挂出了白旗;皮特不但不予批准,反而不许普罗旺斯伯爵进入该城。由于割地赔偿成了同盟诸国的战争目的,事态的发展比伯克的预见更加糟糕。(www.chuimin.cn)

革命显然只能在大陆上被扑灭。皮特却忽略了这一点,他迫切希望先占领法国的殖民地,消灭法国的海军和夺取法国的市场。这种做法惹恼了坚持既定原则的西班牙,使它对自己的海上利益和殖民利益感到担心;由于缺少西班牙的真诚合作,英国的海战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卡洛斯四世终于脱离了反法同盟。英国的榜样促使同盟诸国首先寻求自己的利益。由地理位置所决定,它们不愿意也不可能从法国取得领土利益。斯皮尔曼计划承认了这一点。因此,虽然它们理应集中力量对付共同敌人,俄国和普鲁士——甚至奥地利——却认为袭击波兰对它们更有利可图。斯皮尔曼计划要求俄普两国负有关心西线战事的道义责任:为使交换尼德兰成为可能,必须先从法国手中夺回这个地区。根据1793年1月23日协定,叶卡特琳娜确实曾要求普鲁士国王在西线出力。不幸的是,皮特既然接受了割地赔偿的原则,他对割地赔偿的方式就不能漠不关心。他廉价出卖了波兰。在1792年底和1793年2月12日,格伦维尔始终还反对瓜分,但在7月与普鲁士结盟时,他只得表示赞同。相反,在交换尼德兰的问题上,皮特寸步不让。为了鼓动奥地利保留尼德兰,他向奥地利建议,把尼德兰国界扩展到索姆河。但普鲁士不同意这个新计划,并以此为借口,摆脱了西线作战的义务。遭到玩弄的奥地利于是跟着把部分兵力调回东线。

因此,大陆诸强国在波兰和法国之间平分兵力;英国主要从事海上战争和殖民战争,不能给革命以决定性打击;其他盟国懂得,英、俄、普、奥四强不打算分给他们一杯羹,因而只是看准了才肯下赌注。这是革命军胜利的基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