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在熟知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前沿进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这样,缺乏本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最终会影响社会工作在中国专业化的进程。......
2023-12-02
第三节 社区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社区工作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农村社区工作和城市社区工作。农村社区工作主要偏重于社区发展,后者则侧重于社区组织,两者都是以社区照顾为主,并有一定的社区设计。从发展来看,城市社区工作更完备,涉及面广,影响更深远。
中国农村社区工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准绳,广泛开展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村委会作为主要的工作机构,办理公共机构,举办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农村普遍建立了福利院、互助储金会等机构,为社区居民,尤其是处境困难的居民提供救助。在贫困地区,则开展区域开发、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结对,以及社区居民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并利用社区内的潜力和外来的支持,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使之尽快脱贫致富。总的来说,农村社区工作较为薄弱,基本维持在较低层面的社区照顾,无论是实施的方法,还是其深度与广度,都与现代意义的社区工作差距较大。
而我国城市社区工作发展较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家庭逐步小型化;就业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以上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出现老年人问题、残疾人问题、精神健康问题、妇女儿童问题、青少年问题、犯罪预防问题、紧急救助问题等。我国面临着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曾经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城市综合体制改革,要求增强企业的活力,改变“政府抓生产,企业办社会”的不合理状况;转变城市政府职能,要求把管理社会工作的职能下放到区和街道。来自基层的需求与来自宏观层次的需求汇合在一起,促进了我国城市社区工作的开展。以下简单介绍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社区服务的发展
中国社区服务的最重要特征是融福利性、行政事业性和商业性服务为一体,我们可以将社区服务分成三个部分:①核心部分是福利性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对象是社区中有特殊困难的人和有特殊贡献的人,它的目的是满足这一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属于义务服务、无偿服务。②中间部分是行政事业性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其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它的目的是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他们生活中碰到的难题,属于非营利性的低偿服务。③边缘部分是商业性服务。这是社区服务的扩展或辐射。其对象不限,它的目的是拾遗补阙、方便居民,属于营利性的有偿服务。
根据中国现行的政策法规,社区服务被视为“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社会服务业”,“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21)。从1988年到1996年,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从无到有,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形成了设施在10万个左右、志愿工作者队伍在300万人左右的一个新兴行业。城市社区服务的蓬勃发展,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并在满足社区居民的迫切需要与城市综合体制改革的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城市社区服务引发了行政管理性的街道组织向社会服务性的转变;促使了社区服务队伍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形成了比较便利、健全的社区服务内容;提高了居民的社区满意度与社区归属感;增加了基层社区的凝聚力等。
中国社区服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城市社区服务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向钱看”的倾向;在地区之间与项目之间存在着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城市社区服务难以囊括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农村社区服务问题未提上议事日程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应主要采取以下对策:其一,将社区服务的边缘部分从社区服务中剥离出来,与商业服务融合,核心部分与中间部分则向社区福利服务转化;其二,逐渐引导社区服务向社区建设的方向发展;其三,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管理、调控。
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
中国的“社区建设”是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形成的。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是融入“社区建设”中去,即进行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等内容的系统建设。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社区建设”这一概念。1998年国务院政府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之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推动了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并将社区建设上升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高度。(22)
由于政府的有力推动,近几年来,社区建设已在我国城市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对社区建设内涵的理解有一些差异,实现策略也有所不同。我们认为,从社区建设的角度去激活人们的需要,采取“地区发展”模式开展社区工作,将成为中国社区建设的重要方法,这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3)。以下对我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做一些简单分析。
(1)从社区建设概念下地区发展模式的应用前景来分析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领域。为了将“增进社区的社会团结”和“促进社区发展”的目标落实为具体的社区工作,我们可以在社区建设概念下,采用地区发展模式进一步拟定以下具体工作目标及工作范围。
工作目标之一:通过服务及资源的提供,加强居民个人成长与发展,以培养其公民意识和责任,其工作范围有小组工作、居民文体活动及教育性活动。
工作目标之二:加强居民对社区问题的关注,提升他们“守望相助”的邻里意识。其工作范围有居民组织与社区服务。
工作目标之三:培育居民领袖及热心的居民,善用社区资源去解决问题的技巧及能力。其工作范围有居民领袖训练计划与居民互助小组的辅导等。
工作目标之四:鼓励居民对影响他们社区的事务有知情权与反映意见的机会。其工作范围有辅助居民领袖参与分区区委工作、加入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辖下的工作小组,并把信息基层化,使社区事务或问题有充分反映的途径。
工作目标之五:建立居民网络。其工作范围包括睦邻的网络和居民组织的联系工作。
(2)从社区干部队伍的培训与职业化趋势来分析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层次。我国现有50多万社区居委会干部,如何加强他们的专业培训,也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提供了阵地。具体地说,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一是组织编写社区工作的相关教材,用通俗简明的语言,介绍社区工作知识,为广大社区工作者培训与实践提供方便。同时,还可以与各地民政系统合办一些带有示范性质的骨干培训班。
二是从质与量上加大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主动向各地社区组织输送人才,同时,还可以将这些院校作为本地区社区干部的培训基地。
三是社会工作专家与实际工作者到各城区街道讲课、调查,以及对基层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与专业指导等。
由此可见,正是基于社区干部队伍的培训与职业化趋势来分析,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中国的社区建设运动中必将大有可为。
思考题
1.什么是社区工作?简要介绍其特征。
2.简述社区工作的实践理论。
3.简述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及其工作原则。
4.试述西方社区的过程。
5.社区工作的工作技巧有哪些?举一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及运用。
6.试分析专业社会工作者在中国社区建设中的介入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www.chuimin.cn)
[4]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5]甘炳光编.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
[6]甘炳光等.社区工作技巧[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
[7]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李晓凤.社区建设概念下的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分析[J].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
[9]Cary L..Community Development as Process[M].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Columbia.1970.
[10]Jack Rothman.Three Model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actice:Their Mixing&Phasing[J],in Cox F.,et al,(eds.)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M].ItascaⅢ,Peacock Publishers.1979.
【注释】
(1)参见甘炳光、莫庆联.社区工作的定义与目标[M]∥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1.
(2)参见Smith J..Hard Lines and Soft Options:A Criticismof Some Left Attitudes to Community work.in Political Issue and Community Work,edited by P.Curno.London:Routledge,1978.
(3)参见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52-153.
(4)参见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132-134.
(5)参见甘炳光等.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 12.
(6)参见甘炳光等.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13.
(7)参见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24.
(8)参见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55-156.
(9)参见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58-159.
(10)参见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59-160.
(11)参见Carry L..Community Development as Process[M].Columbia:Univercity of Mission Press,1970:146-149.
(12)参见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ject.Inter-Project Report[M].London:Home Office,1974.
(13)参见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57-158.
(14)参见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60-163.
(15)参见Philip Abrams,et al..Neighborhood Care and Social policy[M].London:Her Majesty.Stationery Office,1989;Alan Walker(ed.).Community Care[M].Oxford:Blackwell and Roberston,1982.
(16)参见Jack Rothman.Three Model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Practice:Their Mixing and Phasing[J].in Cox F.,etal,(eds.)Strategies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ItascaⅢ,Peacock Publishers,1979:25-45.
(17)参见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48-151.
(18)参见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63-166.
(19)参见甘炳光等.社区工作技巧[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3-73;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166-171.
(20)参见甘炳光.社区工作技巧[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388.
(21)李晓凤.社区工作[M]∥向德平.社会工作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72.
(22)参见李晓凤.社区建设概念下的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分析[J].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164.
(23)参见李晓凤.社区建设概念下的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分析[J].武汉: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164-165.
有关社会工作:原理·方法·实务的文章
而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在熟知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前沿进展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这样,缺乏本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最终会影响社会工作在中国专业化的进程。......
2023-12-02
自此,社会工作是否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就成为了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合法性的标志。非专业化倾向的社会工作者认为,社会工作者的经验与悟性重于理论,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具体的实务活动,其处理的对象与问题也具有特殊性,从而忽视了那种通则式的理论基础。事实上,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对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从而对社会工作理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023-12-02
晚清朝野引进西洋税制,除了作为日渐增加的赔款压力的因应对策之外,外国提出的裁厘修约要求和国内展开的宪政运动,也对直接税制度的扎根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要者为营业税的观念。与之相对的营业税部分,国人预估其有丰厚税源,足以抵补裁撤厘金的税收损失,称许其推动税政改革的作用。......
2023-08-10
国府对于上述的战时财政缺陷并非毫无所知,他们在战前已不断尝试调整中国的财政体质,最主要的工具即是推动直接税制度,冀望以现代化的税制增加税收,达成建设国家目的。[8]大后方学界在抗战期间发表许多关于直接税制度与对开拓税源作用的论著,为国府推动税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于是,国人寄望国府实施直接税,发挥筹措税源的作用。......
2023-08-10
此项交涉成败与否,不仅攸关直接税是否能够顺利于全国境内推行,更是现代国家执行完整租税主权的表征,故不论朝野均极重视此关键问题。财政部虽已表示将秉持最大决心及坚决意志,行使完整的租税主权,但各国未予正面响应。因此,与直接税相关的各项税目,从印花税、营业税到所得税,实施历程均受到外力的强烈掣肘,政府虽然努力进行交涉,租税主权的争取总是以失败告终。......
2023-08-10
面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回归大自然”等绿色旅游,对比我国旅游开发状况,专家们更感到有必要科学地处理我国旅游业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所以,我国绿色旅游管理,是绿色旅游研究先于绿色旅游管理实践。“绿色旅游”的概念从此也出现在中国。在绿色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凌中论述了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并认为乡村旅游堪称中国旅游百花园中的“绿叶”。这些成果表明我国旅游业绿色管理研究更加深入发展。......
2023-11-22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留下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些文化遗产中,有许多“行为管理”的资料供我们择善吸取。在现代管理学中,我们将这种通权达变的管理方法称为“权变管理”。孔子的权变思想,主要体现为把握中庸之道的一个“度”。这里表明人心归向、调动人的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