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不能轻易丢掉自己的梦想

不能轻易丢掉自己的梦想

【摘要】:不能轻易丢掉自己的梦想据说是在1950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群有见识的市民,向州政府提出一个建议,认为像悉尼这样一座繁华美丽的城市,需要一个文化的提升,他们建议建造一座艺术中心,以促进文化表演事业的发展。在人们心目中,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一种海的象征,艺术的象征,人类精神的象征。略略沉思,她说了一句话,或许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人,不能轻易丢掉自己的梦想。

不能轻易丢掉自己的梦想

据说是在1950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群有见识的市民,向州政府提出一个建议,认为像悉尼这样一座繁华美丽的城市,需要一个文化的提升,他们建议建造一座艺术中心,以促进文化表演事业的发展。这个创意经过政府酝酿,于1954年12月30日形成决议——州政府决定在悉尼建造一座歌剧院。

1955年9月,新南威尔士州总理卜希尔宣布,为保证歌剧院的水准,将举行—次世界范围的歌剧院设计竞赛。世界各国的建筑师纷纷驰骋开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竞赛到了结束阶段,建设委员会对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份设计进行筛选,最后选出了3份,提请著名的美国建筑大师路艾·沙里宁审定。大师看了3份设计,都不满意,问,还有没有别的设计?又找来几份。他还是失望,以至于把所有留存的方案都过了一遍,仍然没有他认为值得建造在悉尼的歌剧院方案。最后只好从废纸篓里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份,沙里宁看了这份从废纸篓里找出来的东西,兴奋地喊起来:“诸位,这就是头奖方案!”

这份方案的设计者就是丹麦38岁的建筑师琼·伍重。

琼·伍重设计的仅仅是个草图,根本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歌剧院风格,这可能是在初选时就被淘汰的原因。

世界就是这样,天才设计也会有被弃的命运。

但是,这个从被弃命运中捡回来的草图,却造就了与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比肩的世界顶级建筑的伟大辉煌。它是20世纪建筑史上的奇迹。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建筑,竟出自琼·伍重的灵机一动,而这个灵机一动,竟然与一个橘子有关。

当新南威尔士州征集悉尼歌剧院方案的时候,琼·伍重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决定参加这个大赛。他从资料里,从人们的回忆里,甚至从人们的想象里寻找悉尼。他不但寻找悉尼的地理环境、风光,还包括人们对它的感觉、赞美和对它未来的猜想。然后他日思夜想,废寝忘食地埋头于他的方案中。他翻阅了世界各地歌剧院的建造风格,尽管它们或气势宏伟,或华美壮丽,他都没有从那里获得一点儿灵感。

这是在南半球,一个十分美丽的港湾都市海边建造的歌剧院,必须摈弃一切旧的模式,具有崭新的思维。

早上,晚上,他沉浸在设计里,一日三餐,是饱,是饥,他浑然不觉。一天一天过去,截稿日渐近,却仍无头绪。有一天,妻子见苦苦思索的他又没有及时进餐,就随手递给他一个橘子。沉浸在思海中的他,随手接过橘子,神情却依旧漠然。他一边思考方案,一边漫无目的地用小刀在橘子上划来划去。橘子被他的小刀横的竖的划了一道又一道。无意中,橘子被切开了。当他回过神来,看着那一瓣一瓣的橘子,一道灵感的闪电划过脑海的上空。

“啊,方案有了!”

他迅速设计好草图,寄往新南威尔士州,于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悉尼歌剧院诞生了。

如今,在悉尼这一世界第一美港的贝尼朗岬角上,三面临海的歌剧院,如扬帆出海的船队;又像一枚枚巨大的白色贝壳矗立海滩。船队可以想象成壮士出海,贝壳又可以想象成仙人所遗留……日中,它是白色的,日暮,它是橘红色的。不管它怎样变幻着色彩,都与周围景色浑然一体。因为它,悉尼,被赋予想象:海波是舒缓的,白帆是饱满的,贝壳是静态的……浑然天成一种奇妙的组合。在人们心目中,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一种海的象征,艺术的象征,人类精神的象征。(www.chuimin.cn)

尽管,从草图到落成,中间经过了波折,停滞,工程款搁浅,责难……以至于琼·伍重愤怒而去,以至于歌剧院1959年3月动工,历时14载才于1973年10月落成,尽管有人事后还说三道四,毕竟不重要了。社会的惊叹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远万里赶来剪彩足以说明它的成功。

奇迹就是奇迹:琼·伍重的小刀在橘子上划过,无意中获得了悉尼歌剧院的外观造型;他的小刀的无意划过,触动了一个科学原理:球体网割弧线分割法。

在澳大利亚,当导游安妮讲起这个故事时,表情无限向往。略略沉思,她说了一句话,或许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人,不能轻易丢掉自己的梦想。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有这样一条规定:教授年满70岁便要被强迫退休。理由是70高龄已没有精力和体力做研究或教学工作。1943年,该校的植物学教授德格博士正好70岁,虽然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却不得不对他所留恋的一切说再见。德格心中一直深藏着一个梦想,那就是研制出一种特效药,拯救那些被病魔所折磨的人,如今虽然退休了,他却不想让梦想也退休。

不久后,在几个学生的引荐下,德格受聘于雷德里化验所的制药厂,作为顾问并担任独立研究工作。那时人们都认为,减轻及治疗多数传染病的灵药藏匿于泥土之中。化验室中有6000个小抽屉,每个抽屉中都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泥土样品,德格将一撮撮泥土样品放在细颈实验瓶里交互配合,在精心培育下使之长霉,然后再做无数次的试验,从长出的霉中分离出对病毒有作用的物质。

6000份泥土样品至少要做3600万次交互配合,德格每天都重复着这种单调的工作,两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可他仍然不放弃希望,因为心中的梦想仍在向他召唤,他相信上帝不会辜负梦想,只要尽力,一定会有结果。73岁的他已白发苍苍,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实验瓶里生长出一种金色的霉,仿佛闪烁着希望之光。通过多次实验,他终于从中分离出一种抗生素,它可以控制50余种严重病症,这就是著名的金霉素。此后不久,德格又分离出了另一种广效抗生素——四环素,给世界医学界带来了一次巨大的革命。

德格活到84岁,他救活的人比世界上的医生加起来还要多。如果心中有梦,就放开一切顾虑去追吧,只要你勤劳的双腿在不停地迈动,总有一天你会抵达梦想的彼岸!

有个男孩心中一直深藏着两个梦想,一个是长大后环游世界,另一个是当个作家。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把梦想埋在心底,帮爸爸干活挣钱。

一天他在干活时发现一张埃及地图,便出神地看起来,心早就飞向那个神秘的国度了。父亲的巴掌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父亲夺过他手中的地图撕成碎片,说:“干你的活吧!我保证你一辈子也去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他望着撕碎的地图久久不语。

每天傍晚他都去不远处的林中扫落叶,每次他都偷偷带上一本书,抽空看上一会儿。可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对他说:“你今天把明天的落叶都扫完,明天我便让你看书!”他一听高兴了,抱住每一棵树使劲摇晃,许多叶子飘落下来,他扫完这些树叶,心想明天该有一个清闲的傍晚了。可第二天傍晚他来到林中,惊讶地发现地上又落了一层叶子,懊恼之余他就释然了:今天只能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许多年以后,长大的他第一件事便是去埃及,并在金字塔下给父亲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一直认为我的生命不要被别人保证!”同时,他的作品也开始大量问世,被人们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美妙的声音”。他就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他出书的速度就像办“林清玄月刊”。当年的两个梦想他都已实现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美好的梦想都一一凋零了,能实现梦想的人很少。其实,不管身处何时何地,用自信和努力浇灌心中的梦想,梦想之树便会永远青翠。别枯萎了脚下的梦,每天靠近一点点,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