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核农学专委会简介-核科学技术应用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核农学专委会简介-核科学技术应用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摘要】:1.河南省核农学发展状况河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始于1958年,到1960年初步形成了专业研究机构,为核技术农业应用的科研和教学奠定了基础。1983年成立了河南省核学会核农学专业委员会。育成品种年度最大推广面积达100万hm2,为河南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低剂量刺激增产研究成果在河南省柞蚕养殖中广泛应用。同位素农业示踪研究为河南省的节水灌溉、改良施肥方法和微肥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了重大作用。

1.河南省核农学发展状况

河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始于1958年,到1960年初步形成了专业研究机构,为核技术农业应用的科研和教学奠定了基础。1983年成立了河南省核学会核农学专业委员会。

核农学专业委员会在核技术农业应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在农副产品辐照储藏加工研究应用方面,先后获得科研成果30余项,1981年“马铃薯、洋葱大蒜辐射储藏研究”(国家项目),作为农产品辐照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并获准应用,曾收到古巴、波兰、阿根廷等国家同行来信祝贺和要求学术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在该成果的基础上,1983年原国家科委决定在郑州建设国内第一个生产性示范装置,即郑州辐照中心。大蒜辐照保鲜项目的成功运用,不仅解决了困扰大蒜发芽问题,增加了蒜农的收入,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出口创汇。之后,大枣、黄花菜、道口烧鸡、蚕茧、熟兔肉辐射储藏,毛皮、烟叶、板栗、脱水蔬菜、大豆蛋白、黄曲米粉等的辐射杀虫灭菌项目相继完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农产品加工做出了巨大贡献,拉长了农产品加工链条,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在辐射遗传育种研究应用方面,不仅取得10多项国内领先水平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在方法、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而且育成小麦水稻、大豆、甘薯等农作物优良品种20个,如豫原1号、郑六辐、宛原2888、南阳75-6、豫麦4号、豫麦12号、豫麦43号、神麦1号、富麦2008、太空6号等小麦品种;牟糯1号、D2花梗固优1号等水稻品种;豫薯5号甘薯品种等。育成品种年度最大推广面积达100万hm2,为河南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还育成菊花品种14个,月季品种9个,金针菇品种1个。这些花卉品种曾先后在全国花卉博览会上获优良新品种奖,在国内广泛应用。低剂量刺激增产研究成果在河南省柞蚕养殖中广泛应用。同位素农业示踪研究为河南省的节水灌溉、改良施肥方法和微肥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科普方面,学会曾举办过辐射育种学习班,现场观摩和专题报告会,坚持了中南六省(区)两年一次的学术交流,承办了河南农业大学历届毕业班累计约10 000人次的现场教学工作。

2.历届核农学专业委员会人员组成

第一届核农学专业委员会(1983—1989年)

主任委员:刘昭副主任委员:赵光、许肇梅

第二届核农学专业委员会(1990—1997年)

主任委员:赵光副主任委员:郭安熙、许肇梅(www.chuimin.cn)

第三届核农学专业委员会(1998—2003年)

主任委员:胡为民副主任委员:张建伟

第四届核农学专业委员会(2004—2009年)

主任委员:张建伟副主任委员:崔党群

第五届核农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至今)

主任委员:张建伟副主任委员:崔党群、秦广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