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集中治理突出问题,文化、公安、工商联合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积极培育、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文化市场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2023-12-02
二、兰州市工业化发展进程及评析
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近代工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建国后又成为新兴的重工业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调整,工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崭新的态势,成为兰州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十五”期间,面对兰州工业优、劣势及存在的诸多问题,立足兰州市工业现状,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有效地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
1.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构建兰州新型工业化的特色产业体系。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体是具有兰州特色的工业企业,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选择和确立兰州工业的特色产业。兰州的地区资源、能源、非金属矿产和特色农副业资源较为丰富,建立和发展以资源开发与深加工为主体特色的产业是一个必然选择。根据特色产业构成分析,兰州工业体系是由石化、冶金、电力、机电、建材和纺织工业六个门类作为特色产业,如石化工业以中石油公司兰州石化公司为代表,现已形成千万吨级炼油、年产值过百亿、利税逾10亿的特大型企业规模,是兰州工业的龙头企业和全市经济的顶梁柱。冶金工业以电解铝为主体,包括硅铁冶金和百万吨炼钢轧钢项目,形成兰州市年产40万吨铝、8万吨硅铁和100万吨钢材的第二大规模产业,是兰州工业年产值逾百亿的第二支柱产业。电力与建材工业也发展较快,产业出现规模,目前已形成水火相济、跨区联网、年发电量稳定保持65亿千瓦时的电力工业规模,建材工业形成水泥年产378万吨、平板玻璃240万标箱和30万立方米机制砖瓦、产值逾10亿的工业系统,在地方配套工业中,有制药、烟草、食品、皮塑、农机和钢木制品工业6个门类作为特色产业,如以佛慈集团为代表的制药工业、以黄河集团为首的食品工业、以兰州卷烟厂为代表的烟草工业,都以已形成地方配套工业体系中初具规模的三个主导产业,在激烈竞争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其中黄河集团已与国际品牌嘉士伯合资办厂,酒成“嘉”酿,烟草工业也以年产值和实现利税“双逾10亿”跻身于地区大工业行列;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新医药、新材料(稀土合金、稀有金属、光纤、高纯硅和特性化工合成材料)和新技术等四个门类作为特色产业。
二是将明确着力点,加速兰州工业化进程。根据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道路所作的概括,兰州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点放在了战略创新上:实施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技术创新上协同攻关,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技术保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科技创新,适度放宽政策,建立绿色通道,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形成有效的科技转化空间,推进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以西部大开发带动发展的战略创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兰州,投资办厂,提高兰州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中粮可口可乐公司、康师傅配装厂、酒钢等大中型企业的进驻等。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吸引外商来兰落户,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强化生态意识和城市污染治理,走资源节约和环保型的工业化道路,开办生态型工业企业,加快能源调整,发展环保产业;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营造人才落户的社会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改革人才管理体制,促进人才流动,优化教育机构,培养综合性的实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2.“工业强市”战略
在坚持走新型特色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2001年兰州市政府提出“工业强市”战略,当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9.2亿元,占全市GDP的40%,比上年增长10.1%(比九五平均增速7.05%高出3.05个百分点);2002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54.6亿元,占全市GDP的40%。增长10.84%;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79.1亿元,占全市GDP的40%,比上年增长11.9%;2004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01.92亿元,占全市GDP的40%,比上年增长14.58%。在实施“工业强市”方面有如下做法。
一是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体制创新。首先处理好三个产业的关系,合理调配,发展、提高、完善兰州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在工业强市的道路上,摆正工业、商贸、文化三大领域的相互关系,用工业强市、科技兴市、文化靓市;运用市场经济的资本运营方式,调动存量资本,解决工业生产的资金问题,用有限的资金启动大量的社会生产要素使产品更替转换速度加快,利用大量的闲置厂房、机器和技术工人,通过公司的产品项目和订货关系,重新组合利用,另外还应有效地利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三角债”等企业间普遍存在的债务拖欠问题;解决好地方企业的保护和竞争问题,防止本地企业的自相“残杀”;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多角度的优越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是调整企业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工业在发展上的突破。如兰州市已重点建好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固老工业区、兰州雁滩工业城、韩国工业园、和平开发区等工业园区,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在工业布局上进行调整,合理安排城区工业与县区工业的格局,达到减少城区污染,带动农村城镇化的效果。
三是坚持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资本或技术密集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坚持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在结构调整中大力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与此同时,亦不能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多样性,共同推进兰州市特色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坚持工业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与此同时也要用工业大力支持第一、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第一、第三产业的重要资源,促进工业企业自身更快的发展。
四是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品牌经营意识,通过规范有序的营销管理,对品牌进行长期不懈的创造;在操作层强化品牌意识,强化企业职工品牌意识,生产过硬的拳头产品;增强国际名牌意识,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品牌;注重创造具有优良信誉的高质量品牌,走“联合强势品牌,创自己品牌”的道路。
五是利用“入世”契机推动工业化进程。充分利用开放度加大、关税降低、招商引资力度增大等优势,发展工业经济,做大工业企业;利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调整结构,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科技含量,逐渐打入国际市场,创造国际品牌。(www.chuimin.cn)
3.兰州工业化进展的评析
兰州是“一五”、“二五”、“三线”建设时期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城市,也是我国工业进程化较快的城市之一,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位置。对兰州的工业化进展进行准确定性和定位,是正确认识兰州工业经济现状的客观依据,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前,兰州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推进时期,还存在工业总量小、发展后劲不足、利润、微观主体活力不足、耗能高、污染重、初加工、附加值低、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地域狭长、工业承载负荷重等问题。因此,要将兰州建成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走出一条具有兰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必须实施以下战略措施。
一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工业强市”战略和新型化工业道路的核心内容,因此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如重点实施“2+5”工程,扩大推进公众服务、社会保障、地理信息、社区网络和企业集区网络等5个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带动信息港全面建设;提升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加强大中型企业微机应用建设,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上网工程”的建设,推进工业发展与信息技术融合,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工业企业的发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加快社会发展,促进兰州工业结构的调整。将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先导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建设具有先进技术的加工业和高科技工业,实行“技术跨越”战略。高起点起步,吸收科研成果,取得技术和产品的更新飞跃,增加科技投入,产业技术结合,开发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用体制创新推动工业强市进程。
二是加快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产业、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建设等方面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和企业为主体。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注重战略方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围绕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应对“入世”机遇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切实针对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改善环境、人才引进、诚信建设、政策扶持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大调整与治理的力度;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科技与体制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快兰州产业化的进程。
三是继续深化改革,营造充满活力的工业化体制环境。根据兰州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因企制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以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各项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行为,明确政府职责。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少行政审批的政策规定,从根本上解决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环节繁多等弊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改善城市环境,树立现代城市新形象。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电气暖的保障供给能力,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法制环境建设,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和从严治政,深化司法改革,加强对行政部门的监督力度,切实提高司法透明度和公正度,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宽松优越的人才创业环境,在全市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使兰州真正成为人才聚集、建功立业的理想之地。努力建立以诚信为本的经济社会环境,高度重视德治作用,切实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依法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致力消除不讲信誉、不守诚信的不良现象,积极推动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
五是激活民间资本和积极利用外资。充分调动民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采取优惠政策和倾斜政策,大力引导民间资本向第一产业注入,政府积极做好政策引导,使民间资本乐于、敢于投资,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体制创新方面的引导工作,解决其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其健康发展。
六是继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实行灵活多样的用工和就业形式,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要结合兰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再就业工作的实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努力扩大就业容量,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多层次的就业需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到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就业;进一步搞活搞好国有经济,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在稳定中推进国企改革和发展,努力在国企改革和发展中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扩大就业空间,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合理进行跨地区、跨国等劳务协作,带动更多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
七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两个确保”、“三个不欠”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做好下岗职工出中心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解决好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以及国有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体系接续问题。不仅如此,还要力争把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强化农村社会保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有关养殖业固体废弃物快速堆肥化处理的文章
严格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集中治理突出问题,文化、公安、工商联合行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积极培育、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文化市场已成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2023-12-02
加快推进陕西省新型工业化进程路径研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实现工业化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佳模式选择。“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问题及挑战总体来看,陕西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呈现良好态势,但同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023-11-30
肯普佛特考察了真正的工业时代,社会所普遍采用的发明基本上来自于各个规模大小不等的公司,公司雇用大量的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发明活动。发明的产生从早期的个人逐渐转向公司的团体发明人员,公司的团体发明人员在各个领域将多项发明同时进行研究,以满足社会实际使用的需要,技术发展由此进入一个大规模发明时期。......
2023-11-27
加快推进安康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作为安康经济的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加快新型工业建设步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将对安康实现突破发展有着重大的决定作用。我们要抓住机遇,放开视野,登高望远,加强战略思考和谋划,积极应对新挑战,牢牢把握新机遇,强力推进安康新型工业化进程。......
2023-11-30
白路那个党委书记是傈僳族,他比较热爱傈僳族文化,所以组织了一些群众演员,吃住全部都是由他负责。成立以后,我们就开始搞傈僳族文化的研究。我们傈僳族文化研究学会里面的成员,有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民族民间艺人等,还有企业老板。另外还有傈僳族的风情风俗,像傈僳族的镖牛。另外是傈僳族的刺绣文化。目前为止,全镇有5万多傈僳族,我们武定县的傈僳族有32000 多人。大多数傈僳族居住的环境非常艰苦,非常恶劣。......
2023-08-22
对“十二五”陕西省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蒋跃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2023-11-30
今后5年,将是榆林市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张、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时期。(三)榆林市工业已具备转型升级的发展基础近年来,榆林市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油气、电力、化工、载能五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