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两种机制的交互成果和成瘾防治

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两种机制的交互成果和成瘾防治

【摘要】:只有如此,才能调动一切力量事半功倍地对网络成瘾进行有效防治。

四、两种机制的交互作用及成瘾防治

以上成瘾行为的生理性机制和环境性机制及其交互作用的理论呈现与现实印证,让待分析的问题变得更易把握。显然,成瘾的两种机制交互作用的方式不同(有时候是生理性机制培植了环境性机制,有时候是环境性机制培植了生理性机制,有时候则是两种机制互相增进等),其防治(如果有必要进行防治的话——因为有些是无须防治的)的方法也就不一样。遭损性成瘾的机制及对应的防治方法可粗略地列表(表9.1)说明如下。

表9.1    遭损性成瘾的机制及对应的防治方法

img38

基于上文对成瘾机制的分析,下文对网络成瘾、吸毒成瘾和农村地下六合彩迷狂等与人们社会生活有重大关系的成瘾的性质进行简要分析,并遵循“博弈—结构功能主义”模型对相应的防治方法作简略的探讨。

(一)网络成瘾防治建议

电子游戏、网络游戏、上网对青少年特别是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诱惑力特别大,部分人容易对此上瘾(相关描述也可以参见郭玉锦、王欢,2005),其个人原因多种多样。青少年自制力差,“具有考虑问题的非全面性”、“预期的非长远性”,加上对自身的机会成本基本没有什么意识,所以非常容易深陷其中。预防之道,首先在于教育,令其“懂事”,形成“三思而后行”的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并善于在行动之后多加反思;其次是用消费或生产整个群体或社会认为良好的产品来填充青少年的行为空白——社会和家庭需要建构更多的良好产品,除了价值观念层面需要变得更为宽容之外,还意味着青少年需要更多地接触社会现实,而不是单纯地只顾读书;最后是要塑造良好的周遭环境,建构有良好生活习性的小群体。

游戏瘾、网瘾的维持机制中,生理性机制较弱,而环境性机制的社会性较强或中等。依据表9.1提供的原则,防治方法应当包括:(1)制定制度,严禁电子游戏厅或网吧让不满一定年龄的人进入;(2)在家庭中设置供个人玩的游戏或其他娱乐活动,并由家长规定玩的时间,以隔绝环境性成瘾机制的作用;(3)注意建构良好的家庭小环境,让孩子能够很好地进入生活世界,分享现实生活的乐趣,不要边缘化他们,而家长自己也要形成好的生活习惯,以实现对青少年行为的正确引导。

总体而言,面对成瘾问题应做到:行为者自身不能自怨自艾;关心他们的亲人及其他社会成员不能事前发现不及时事后又气急败坏、简单粗暴、恼羞成怒、追悔莫及;而他们彼此之间更不应该互相抱怨乃至彼此排斥(值得一提的是某些机构将网瘾判定为一种疾病,这是非常典型的社会性建构和标签强加行为,对于网瘾的戒除恐怕反而不利),而是应该进行冷静思考,对陷入原因进行分析,对维持机制做出判定;整个社会应该仔细了解成瘾行为的生理性机制与环境性机制在整个过程中是如何交互作用的。只有如此,才能调动一切力量事半功倍地对网络成瘾进行有效防治。

(二)毒瘾和戒毒

从目前全世界对毒品进行打击的社会总体气氛来看,在吸毒成瘾中生理性机制是维持机制的主导,而环境性机制中的社会性从最初的上瘾物品触碰到随后的强化,存在一个从中等向弱化再向中等(新型毒品成瘾的环境性机制可能越来越强)转变的可能。于是,吸毒成瘾的防治方法会随着成瘾行为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

首先,在上瘾物品触碰阶段,教育和预防工作是重点。主要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1)应该尽可能地教育行为者特别是青少年,让其形成全面考虑和长远预期的思维习惯,对吸毒可能导致的个人与社会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让行为者有正当、正常的获取愉悦感的渠道,不要让其在日常生活中有无所事事的感觉。(3)让行为者在正当、正常的,有良好生活习惯并很容易被接纳的群体中生活。行为者应回避可能使自己陷入不良生活习惯的群体。(4)总体的毒品管制应该严格,这样虽有可能使毒品的价格提升到原本不该有的程度,但可以增大行为者陷于吸毒成瘾的机会成本,从而使其避免贸然尝试毒品。

其次,依据表9.1提供的生理性机制强而社会性中等的成瘾行为的防治方法,在吸毒成瘾逐步陷入的阶段,行为的原则当是:“通过宣传,推进社会对相关人群的接纳,破除小群体自我封闭的氛围;然后提供有类似生理性的替代选项。”如果整个社会对吸毒人群特别是其中的成员,极度排斥,贴上标签,不予正视,则可能导致其群体形成更强的自我封闭性,相关行为者也只能在其中才能找到“温暖”,这将强化其对毒品的生理依赖和对小群体的社会依赖,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组建起权力、影响、价值或者承诺层面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小生境。相反,如果不能如同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进行根本性的社会改造,那么只有在价值或者承诺、影响、权力等层面正视并接纳相关人群,才有可能改变其氛围,动摇其基本结构。当然,由于吸毒成瘾的生理性维持机制很强,戒毒的强制性在一定的时间里是必要的。(www.chuimin.cn)

最后,依据表9.1提供的生理性机制强而社会性低的成瘾行为的防治方法,在吸毒成瘾已经转化为个人行为的阶段,应该针对行为者做细致的心理工作,令其敢于面对周遭环境及自身的问题。同时,调动其亲人或良性小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来接纳他们。在这个阶段,良性小群体的作用不可忽视,香港就有民间组织通过《圣经》诵读班来帮助吸毒成瘾者戒毒,据说效果还不错。在笔者看来,这个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性接纳在发挥作用。由于不少吸毒人员以贩养吸,倾向于拖人下水,“培养”客户资源,所以社会性接纳的前提是对贩毒者的坚决打击。

目前已有学者反思了我国现行戒毒体系,比较了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几种方式,从它们的合法性、成效、可操作性等维度的相对优势出发,结合我国现行戒毒体系的高复吸率问题以及资金问题,主张建立起以劳教戒毒为中心的中国戒毒体系。其方法具体如下:(1)强制戒毒,令吸毒成瘾者生理脱毒,以此作为劳教戒毒体系工作的第一步;(2)淡化劳教戒毒的处罚色彩,通过劳动等方法矫正不良行为,在劳教戒毒所令成瘾者心理脱毒;(3)成瘾者心理脱毒之后,转到戒毒护理中心进行为期两年的治疗、康复,再进入社会,重新就业;(4)在后续阶段,劳教戒毒机构和社会帮教组织要注重对复归社会后的戒毒人员的善后辅导、监督工作。(姚建龙,2002)这一戒毒体系借鉴了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1993年发布的《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规定,即认为完整的戒毒过程应包括生理脱毒、心理脱毒和善后辅导三个阶段。笔者在此特别强调善后辅导阶段中一种全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转到新的良好的时空环境中去居住、生活也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脱离了原生活空间中别人的刻板印象和毒友网络,可以让被矫治人员从毒品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如果这一点不能很好地做到,那么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民间组织在被矫治人员身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令其形成良性成瘾行为,转移其对于毒品的注意力。面对毒瘾问题,整个社会应该负担起自己的责任。

(三)地下六合彩迷狂的防治

大量对地下六合彩的报道和研究都指出应该对其进行防治,笔者也认为该当如此,但是,如何防治、防治到什么程度,需要在全面考察地下六合彩对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及相关的防治成本之后,才能定夺。

综合相关研究,可归纳出地下六合彩的三大罪状,笔者针对这三大罪状略作分析。

地下六合彩的第一大罪状是导致农村资金外流,这一点许多报道和研究都特别强调,笔者也对此表示认同。不过这一罪状会随着地下六合彩在当地运转时间的延长而淡化。村民们拿大笔资金下注一般是在最初接触地下六合彩的几个月里,热潮过去之后,一则手头日紧,二则多少已经领悟了地下六合彩的捉摸不定,下注行为就会显得谨慎许多。所以待村民已经接触地下六合彩几个月之后,再动用警力来打击它,不用说成本甚高,而且对阻止资金外流也已经无多大意义。

地下六合彩的第二大罪状是吸引大量村民参与,浪费时间,耽误农业生产和其他劳作,这是比较典型的成瘾行为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浪费时间是肯定的,不过农民过于贫困,所以其时间成本也很低。在农民看来,这些时间不用在地下六合彩的研究和下注活动上,也可能会用在打牌、搓麻将或其他带有赌博性质的行为上。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打牌、搓麻将等可能比下注地下六合彩还要相对差一点。打牌等容易在村民间引发矛盾,毕竟你胜我败,不仅钱输给对方,而且会感到低人一等,或是觉得很不服气,要纠缠到底,致使通宵达旦,损伤身体,浪费生命,更直接地可能导致夫妻反目,破坏家庭团结。而下注地下六合彩则较少彼此之间的针对性,赢钱赢的是“陌生人”的钱,输钱也是输给“陌生人”;赢者容易被追捧,输者也容易被谅解,且通常不至于因此而夫妻反目,影响家庭和谐。相对打牌、搓麻将面对简单的数字和符号而言,地下六合彩“码报”满天飞,更有利于村民们看书、看报——虽然是“码书”、“码报”,但毕竟有利于村民们熟悉久已陌生或原本并不认识的文字。当然其对影响价值或者承诺等的损伤不容忽视。

地下六合彩的第三大罪状是滋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破坏社会风气。可是侥幸心理人皆有之,农村人企盼着自己少遭些罪,少吃些苦,就能够挣到钱,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也实在是不能说这样就破坏社会风气了。何况侥幸心理带来的恶果是行为者自身最能感受到的,第一回吃了亏,只要提醒教育及时,第二回可能就会注意避免了。

在作了以上分析之后,我们再依据前面遭损性成瘾机制的分析及相关防治方法,谈谈对地下六合彩的防治之道。

上文已经说过,触碰上瘾物品完全可能是因为行为者存在“考虑问题的非全面性”和“预期的非长远性”,此外机会成本低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所以对于地下六合彩的预防之道,当是向村民们宣传讲解地下六合彩的来源、其中奖概率的本质,避免村民们被概率较小的“发财”个案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同时告诫村民,将其当作一种娱乐是可以的,千万不要以为借此就可以发家致富,因为一旦陷入,很可能就是无底洞。目前基层仅仅以在农村四处张贴、书写“严厉打击地下六合彩”之类的标语来防止其扩散、蔓延,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种做法极有可能让一些原本不知道地下六合彩的村民产生好奇心,甚至被其吸引而最终成为投注人群之一员。有些村民原本可能不过是蕴在成瘾中的一员,一旦如此反而可能转变为显在成瘾问题。当然,依据以上原理,更为重要而根本的预防之道当是如许多人已经看到的那样,大力发展农村建设,让村民们有更多挣钱的机会、致富的途径,提高他们玩地下六合彩的机会成本。只是该根本之道非短期所能奏效,尚需大批基层工作者长期的努力。

从地下六合彩的成瘾维持机制来看,其生理性机制应该是较弱的,而环境性机制中的社会性强,依据本节提供的表9.1可知,防治之道是:“改变社会制度,破除成瘾行为的社会性操作方式,及其包含的社会性因素;预防生理性机制的生成。”基于此,如果将其纳入政府管理,或是通过提高合法彩票的中奖率、赔率来替代,就显然行不通了,因为地下六合彩本身就是合法彩票活动衍生出来的。也有人考虑用其他娱乐活动来替代,但是正如上文分析所示,目前农村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笔者以为,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比较好的做法是“改变社会制度”,比如可通过行政手段压缩香港六合彩的搅珠频次,将其压缩成每两周一次之类,当然更基本的是改变这个社会的赌博文化。另一种针对环境性机制的做法是“破除成瘾行为的社会性操作方式”,该原则可应用于地下六合彩的参与活动中,也就是说应该重罚“码报”、“码书”印制者、销售者,使大家不能集体性地研究“码报”、“码书”,不能聚在一起下单、收单。虽然参与者此时可能变为电话下注、流动收单,但这种方式对其环境性机制中的社会性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这样就不会让地下六合彩形成过度的外部影响而导致更多人的卷入。